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

同样的充电桩,为啥你家车比别人慢一倍?真相藏在车头里

前几天回老家,晚上停好车插上自家的7千瓦交流桩,本来想着第二天早上满格出门。结果半夜醒来去阳台抽根烟,顺手瞄了一眼监控里的充电屏幕——才涨了不到一半。我当时还以为是桩坏了,第二天找物业的人看,他说“桩没事啊,你这可能是OBC功率小”。我愣了三秒,这啥玩意?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后来问了修新能源的老刘,他边喝茶边摆手:“别盯着充电桩骂,它只是个水管口,你车上的那个‘阀门’才是真正控制流量的。”原来这个叫**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就缩写成OBC。它负责把家用交流电变成直流喂进动力电池,还会决定能灌进去多快。

举个土点的例子:你院子有根粗水管(比如7kW交流桩),但中间接着一个小阀门。如果这个阀门只能开到3.3kW,那无论水管多粗,进水速度都按3.3算。有些人买的新款纯电轿跑配的是11kW甚至22kW OBC,那回到家插同样的7kW桩,就能满速吃饱;而像我表哥那辆五年前买的小SUV,OBC只有3.3,一晚上都不一定冲得完60度大电池。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群里还有位天津的大姐吐槽过端午假期,她在京沪高速某服务区碰到120千瓦快充,以为半小时够跑回娘家。结果现实很骨感——她那台高配轿车OBC限制在60千瓦,再大的枪也白搭,只能干等。而且夏天她开空调等人的时候再冲,还会掉速,说是因为风冷散热器积灰太厚,加上环境温度高,系统自动降功率保护元件。这种情况维修师傅一般建议清理散热片,有条件的话换液冷结构更稳,但费用不低。

还有个冷知识,是南方一个搞二手新能源的小店老板跟我说的:早期一些进口车型为了省成本,用的是单相OBC,不支持三相11kW输入,所以即便搬去新房装了大功率壁挂,也只能慢悠悠地吸。他劝客户选二手的时候先看铭牌上的AC最大输入功率,不然搬新家的喜悦分分钟被熬没劲儿的充电影响完。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至于怎么避坑,我自己踩过一次后记住三个要点:

第一,看自己日常补能环境,如果长期用自建7或11千瓦交流桩,就挑匹配或略高一点功率的OBC;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第二,不要只听销售嘴里“支持快充”,得问清楚AC和DC两种模式下各自最大是多少;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第三,要升级老款低功率OBC其实划不来,因为牵扯到BMS、电路改造这些麻烦事。不如曲线救国,比如换地方找超高压平台兼容的大功率直流站,即使受限也比普通站快不少,有些城市中心商场地下就有这种隐藏宝地,不过停车费嘛…另算咯。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前阵子邻居阿斌刚提的新车就是因为参数表标着22千瓦 AC 让我羡慕得牙痒痒,他说晚上十点插枪、凌晨两点拔掉就够他通勤四五天用。我这破旧配置,只能默默计划年底置换,到时候第一个看的不是续航,而是那行不起眼的小字——“最大交流输入”。毕竟时间这东西,比油钱还金贵啊。

充电桩速度为啥差一倍,夜晚监控真实对比,全程慢因车内OBC功率限制-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