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人次运输需求下,第一人口大省正在拼命建机场!

1.15亿户籍人口,9800万常住人口,河南作为全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如今手里只有5张民用机场“门票”。这个数字放在全国来看,实在有些“寒酸”——全国8个省份的机场数量超过10座,新疆更是以25座领跑,而河南的机场密度每平方公里仅0.29座,不仅落后于江苏的1座以上,就连同处中部的湖北、安徽也超过0.4座。

平均下来,河南每座机场要服务1900多万人,是山东、江苏的2倍,更是湖北的近3倍。要知道,这里每年有上千万人在外奔波,旅客运输总量高达6亿人次,航空出行的需求早就摆在那里。

6亿人次运输需求下,第一人口大省正在拼命建机场!-有驾

不过最近有了好消息:商丘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批,按4C级支线机场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第6座民用机场。再往前推一年,周口民用机场的选址确定,预可研也通过了国家层面的批复。按照规划,安阳、商丘机场将建成,平顶山、周口、潢川、三门峡等支线机场也在计划中,未来几年河南有望拥有10座机场,形成“一核引领、六区联动、多园协同”的航空经济空间格局。

为什么河南现在才忙着补机场的课?这得从它的高铁说起。作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的省份,河南的高铁网络实在太“能打”了。早在普铁时代,郑州就是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的重要枢纽,到了高铁时代,京广高铁、京港(台)高铁、陆桥通道这些国家级干线都从这里经过。

6亿人次运输需求下,第一人口大省正在拼命建机场!-有驾

如今河南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00公里,加上规划的里程已经突破3000公里,稳居全国第一梯队。省会郑州更是厉害,坐高铁能直达31个重点城市(包括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和北京并列全国第一。从郑州出发,2小时能到周边省会和京津冀,4-6小时就能到长三角、粤港澳、成渝这些主要经济区。

熟悉交通的人都知道,高铁和民航在一定范围内是“竞争对手”。有研究显示,600公里内高铁优势明显,800公里内高铁更方便,到了1200公里以上民航才更有优势。而河南到京津冀不到600公里,到长三角不到1000公里,到粤港澳也就1000公里出头,在这样的距离里,高铁的性价比确实比机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不光河南,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的机场建设都慢了一步——高铁太发达,让机场的必要性打了折扣。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河南必须加快建机场的脚步。首先是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同为“山河四省”的山东,已经喊出“市市有机场”的目标,计划到2035年拥有16座运输机场,覆盖所有设区市。湖北已经有9座民用机场,其中鄂州花湖机场是全国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直接和郑州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竞争。安徽现在有6座机场,还规划了亳州、蚌埠等5座,连金寨机场都在研究论证中。在这样的竞争下,河南不建机场群,就可能在区域发展中落于人后。

6亿人次运输需求下,第一人口大省正在拼命建机场!-有驾

其次,高铁开始实行弹性定价,和民航的价格差距缩小了。前不久,武广高铁等4条线路票价上涨,武广全程涨幅约20%。其实从2016年开始,高铁就逐步放开差异化定价,一些新建线路的单位里程价格已经超过既有高铁。反观民航,经常有折扣,这么一来,高铁过去的价格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对于1000公里以上的长途出行,民航的优势重新凸显,更远的距离里,民航更是首选。

再者,河南虽然高铁发达,但不是所有地市都在京广、陆桥这些主干线上,有些地方高铁覆盖还比较薄弱。作为文化大省,河南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各地市,多建机场能更好地串联这些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填补豫北、豫西、豫东等地区的机场空白,和高铁形成互补,很有现实意义。

当然,建机场只是第一步,后续的维护成本、客流量是否充足、航线能否良性循环,都是河南接下来要面对的考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