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要是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说加价降了,大家就都能不慌不忙去4S店里提一台埃尔法回家,可现实偏偏没这么顺溜。
一条网上“埃尔法只加两万,随时可提”的消息,让原本静悄悄的MPV圈子热闹了一波,但你家隔壁的老张真能两万加价捧回梦中情车吗?别说,还真拿不准,很多人听完都心里一咯噔,开始打电话问身边懂行的朋友:“这大佬是真的要崩盘的节奏,还是只是互联网上的又一则‘空气新闻’?”
你看,前些年,只要有人提“加价买埃尔法”,朋友圈、饭局都能刷屏,仿佛这辆长得圆圆胖胖的“奶爸神车”成了身份和家庭地位的象征,谁要是“原价提车”,简直都配自动晋级为宇宙幸运锦鲤。
但现在呢,时代变了,剧情反转了。加价降了吧,车却可能一台也没得,4S店销售要么盯着库存发愁,要不就是耸耸肩连配额也没有——巧了,连销售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排到下一批。
北京、上海、福建,南来北往,走访一圈,这戏怎么越看越玄乎?一边说加价崩了,一边连现车都求不来,丰田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白了,加价神话崩塌,真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很早之前那些年,埃尔法在国内火得跟什么似的,你只要在路上随便瞟两眼,十辆MPV里总有一辆挂着丰田标,车里坐着西装革履的老板或者明星助理——加价三十万照样有人抢破头。
那阵仗就跟全球限量的球鞋开抢似的,甚至还有“专人代拿车”的段子在车友群里流传,赌的就是一个“富贵险中求”。
但你问销售,今天还有没有这样的行情?答不上来。
哪怕线下氛围还挺热闹,心下其实都跟捏着一只没上劲气的气球一样,外面摆了好看的架子,结果里边早已风光不再。
想当年排队“赌加价”的生意,现在反过来变成了甩卖库存、拼定价的内卷。
过去买的是稀缺、身份、面子,现在谁管你啥“黄牛溢价”,用微信转账直接把钱给同级别的新能源版D9,加价自己都懒得多看一眼。
这转变,来得比大寒流还猝不及防,搞得老牌经销商也直呼“这年月真看不懂”!
这毛病,其实得怪丰田自己“偏要走古早路数”。
厂家每年配额,像打麻将一样分,运气成分、政策玄学一起上。
经销商跟着苦哈哈,配两三台,有时候一年等不来一次。
颜色还限量?乖乖,买个车跟买限定版口红、潮鞋似的,你说这不是给自己添堵?销售一问厂家,还被晾在“仓位等通知”,能做的也就是陪客户干瞪眼。
但时代迎头撞上电动车爆发、国货翻天,新老市场一换血,需求、玩法都跟着变。
丰田依旧按兵不动,坚持“老路慢走”,结果就被后浪们拍着沙滩大喊“爷青结”了。
这就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丰田是不是还活在那个“只有我能定义高端MPV市场”的旧梦里?
大家不傻。
主力消费者换了阵营,以前买埃尔法是为了撑场子、谈合同,现在年轻爸爸妈妈更爱腾势D9那一波的大屏幕、高科技、一步到位全都配齐。
2023年的腾势D9半年直接冲上6万辆,称霸MPV榜首,连极氪009也跑到了香港卖出好成绩。
这些新兴品牌削价如割韭菜不带眨眼,科技还全都武装到牙齿。
省掉几十万,还不加价,买车心里一点都不纠结。
想当年“只认合资、只买进口”的观点,现在听起来,像极了爸妈念叨的“过去年代吃肉是大事”,情怀这玩意儿,在市场面前真不值钱。
谁还跟钱过不去?
说到进口车,如今这群神坛“老将”在国内孩子气的新能源风潮下,日子是真不好过。
数据露骨,一年进口量掉过去的三分之一,丰田、大众撑也难撑,但雷克萨斯之流还能硬扛。
大家都默默“用脚投票”,谁家价格够美、配置够潮,谁就能分到蛋糕。
而号称“原装进口”的埃尔法,反而成了乏人问津的“高冷”存在。
北京的大爷都吐槽:“贵还等不来货,干脆买腾势D9,省心多了。”
是啊,谁愿意掏一百多万,为了等一年半载、还多交十几二十万的冤枉钱呢?
你问丰田怎么不学人家国产化?倒是很像一种“自信过度”——压根没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急转弯”速度。
别克GL8都玩插电混动了,埃尔法还在油电徘徊。
车主要无线充电、要大彩屏、要智驾,它照样一副“我自岿然不动”。
最后发现,年轻人正带着钱包直接换了赛道,埃尔法摘帽“最火MPV”的日子一去不返。
回头看丰田,还留在那个靠加价割韭菜的“黄金年代”。
专家建议是有的,比如搞点自贸区仓储,带点新能源概念,降降身段,把配置齐活——但丰田像上了发条,始终没迈出下一步。
过去九年,进口总量只有十年前的一半,风头都被新能源小老弟薅走了。
老一辈用户还乐于讨论埃尔法的那些“豪华配置”,可新客户直接一句“这有啥,比不上小鹏的中控智能”,全场哑火。
说到底,市场热情正在降温,新生力量在崛起,埃尔法如果还不抓紧转型,估计离成为“库存传奇”也不远了。
谁能想到,一车难求的埃尔法,今天甚至卖不过国产同级的五分之一?
销售自己都搞不明白,曾经高高在上的进口MPV,怎么一夜之间成了门可罗雀的冷板凳。
要说本质,这其实就是一场汽车江湖的换代游戏。
中国市场的年轻消费者,最不吃“饥饿营销”和“身份神话”那一套,谁能省钱省力,有面子有里子,谁就能赢。
丰田要是还在做“慢热”的美梦,还指望市场会为“进口光环”埋单,那只能说,醒得也太晚了。
加价这个套路,迟早过气,国产MPV已经给自家争了口气,“高端市场”不再是谁喊得响谁就能独占鳌头。
别说什么“再加十万还能抢到车”,客户用脚投票,比口号还实在:钱给谁,最终是他们说了算。
未来想不被边缘化,丰田不是没有机会,但得端出真东西——新能源、智能化、本地化,一个都不能少。
谁又愿意抱着倔强稀缺当时代眼泪,看别人家大步向前?
大家伙怎么看丰田埃尔法这波“加价神话落幕”?你们身边还有人会加价买“老神车”吗,留言聊聊呗。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