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购税新政出台,技术门槛提升,行业格局生变
2025年9月。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2026至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技术要求终于明确。这是一场静悄悄的技术升级。更是一次行业洗牌的预告。
纯电动车的耗电标准更严了。百公里电耗不能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特别重的车。超过3.5吨的。也要按3.5吨的标准来考核。简单说。车越大越重。越要懂得省电。
插电混动车型面临三重考验。纯电续航必须达标。有条件的等效全电里程 不低于100公里。油耗要更低。电耗要更省。整备质量2510kg以下的车型。电量保持模式燃料消耗量应低于传统燃油车限值的70%。电量消耗模式电耗应低于纯电动车限值的140%。重量的界限清晰。要求的分级明确。
2026年1月1日。大限将至。届时《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将全面更新。符合新要求的车型自动转入。不合格的将被剔除。车企们只剩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窗口。必须在2025年12月12日前完成新车型申报。
购置税政策本身早有安排。2024-2025年免征。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2027年减半征收。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这意味着售价30万元及以下的车不受限额影响。超过30万元的部分需按规定税率纳税。根据2022年数据。30万元及以下车型占比约87%。大多数消费者依然能享受红利。
但技术门槛的提升将改变市场格局。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规将促进电池容量、混动系统等技术升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这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部分技术落后的车型可能退出市场。消费者选择范围短期内可能收缩。长期则将迎来更优质的产品。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也将于2026年7月1日强制实施。新标准追求“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安全与技术。两条腿走路。产业走向成熟。
消费者需要适应新的购车逻辑。不能再只看续航和价格。要关注百公里电耗、混动系统的真实效率。技术参数表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是进步的压力。也是市场成熟的标志。
车企的应对策略已经开始分化。头部企业加速技术研发。尾部企业面临出清风险。这场由政策驱动的技术竞赛。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和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绿色出行的大门依然敞开。但门槛确实提高了。对于认真造车的企业。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契机。对于用心选车的消费者。这是迈向更安全、更高效出行时代的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