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

在车主眼中,修车是一门“玄学”,在同行眼里,途虎养车是一场“赌局”。

加盟店被吐槽、竞争对手围剿、盈利难题悬顶,这家公司几乎踩中了行业所有的雷。

可偏偏在整个汽车后市场寒意浓重的2025年上半年,途虎的财报却亮眼得不像话:

营收78.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全国工场店超过7200家,用户突破1.5亿,复购率高达64%。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一个靠修车起家的品牌,怎么能在汽修行业的寒冬时代,依然逆势增长?

01

中国是世界上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车越来越多,意味着修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奇怪的是,这个万亿级的市场,至今没形成真正的行业秩序。

4S店价格贵得离谱,小问题也要成套更换。

街边夫妻店便宜,但零件真假难辨,修完也没保障。

消费者两头都不放心,只能在“被坑”与“被贵”之间反复摇摆。

更麻烦的是,汽修行业本身信息不对称。

一个零件的原价是多少、是否适配、到底该不该换,车主几乎无从判断。

久而久之,这成了一个信任成本极高的行业,车主对汽修行业难免有所防备。

今年上半年,数据机构F6发布的报告显示,汽车后市场整体产值同比下滑约5%,进店台次下降4%。

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大家修车更谨慎了,但换个角度,这也意味着:市场正在逼着行业重组,谁能真正解决信任问题,谁就能留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里,途虎的表现有些反常的优秀。

2025年上半年,途虎实现收入78.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

全国工场店数量达到7200多家,用户数突破1.5亿,复购率提升到64%,用户满意度也在95%以上。

这些数字听起来有点冷,但如果你熟悉这个行业,就知道有多难。

因为汽车后市场不是一个靠补贴就能做大的生意,它靠的是长期的积累、流程的打磨、供应链的效率。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简单来说,途虎能让修车这件原本价格模糊混乱的事,变得清晰、标准、有保障。

这才是它能逆势增长的根本。

02

汽车行业的混乱,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商家黑心,而是因为体系复杂。

中国的汽车品牌上百种、车型上千种、配件上百万种。

光是一个刹车片,就可能有几十个版本。普通维修店根本不可能全部备货,更别说精确匹配。

途虎用了十年时间,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汽配数据库。

车主输入车牌号,系统就能自动识别车型、推荐配件,一次匹配率高达99.99%。

维修师傅只需按系统提示操作,减少了凭经验修车的模糊空间。

对车主来说,也更放心。

打开途虎APP,能看到配件品牌、产地、价格、库存,一清二楚。买什么、换什么,都能对得上。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这背后,是技术让行业第一次拥有了统一语言。

汽配行业有个老问题,周转慢、成本高。

传统的配件供应链层层分销,往往要经过四五个环节。

库存积压、物流延迟、价格层层加码,最后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途虎干脆自己下场,把仓储、运输、订单都接过来做。

现在它有32个区域大仓、600多个前置仓,用算法预测需求。

过去一条轮胎从下单到送达可能要60天,现在只要30天左右。

供应链效率上来了,价格就降了,门店也能做到车主来了就修。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这其实就是技术的复利:看似一个仓库、一套系统的优化,积累起来就是成本下降、体验提升。

而在这个行业,谁能持续降本、稳定品质,谁就能赢。

03

但说到底,修车行业最难的,还是信任。

车主不懂内行、看不见过程,最怕的是“换假件”“多收费”。

途虎在这方面干得最彻底,所有工场店都安装了摄像头,全程可视。

车主在APP上就能看到技师操作,从举升、拆装、检测到质检,全过程可查,每一步都有记录,每一颗螺丝都有规范。

而技师也必须持证上岗,所有操作都通过系统指令执行。

门店甚至有暗访抽查机制,发现违规立即处罚。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当车主能看到、能查到,信任才真正有了落点。

如果把视野放大一点,会发现途虎的模式不仅是互联网化,更是一种生产力的升级。

过去修车行业的逻辑是人驱动:靠师傅经验、靠人情关系,而途虎的逻辑是系统驱动:靠数据、靠流程、靠技术。

它像是在把一个分散、混乱的行业重新标准化。

每个门店、每个仓库、每个服务动作,都能用同一套系统管理。

从结果看,这不只是修车效率提升,更是一种产业协同的再造。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技术替代经验、数据替代猜测、规模替代分散,整个行业开始往更高效、更透明的方向走。

这其实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现实生活里的体现,不是制造更多,而是制造得更好;不是让企业更大,而是让服务更精准。

04

车市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变化。

过去修的大多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新能源车多了起来,坏掉的更多的是电池、电控、电机。

新能源车的零件更智能,对维修标准的要求更高,传统汽修店跟不上,4S店又太贵。

于是,这成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途虎已经开始提前布局,推出新能源车专修项目、动力电池检测、充电桩维保等新业务,
还和多家轮胎、机油品牌联合开发适配新能源的产品。

这意味着它的护城河不再只是规模足够大,而是能不断更新自己,跟上行业节奏。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谁能最先掌握新能源车的维修标准,谁就能在下一个十年占得先机。

05

途虎的增长无疑是亮眼的,但是任何高速成长的公司,都会有自己的“成长副作用”。

途虎也不例外。

首先,加盟体系的管理始终是个老问题。

现在全国七千多家工场店里,超过九成都属于加盟或合作模式。

这让途虎能在短时间内铺开规模,但也意味着,管理难度在同步放大。

总部有系统、有标准,可门店终究是人干的事。

有的合作店执行得很规范,有的则为了业绩多推项目、偷工减料,用户体验差距就出来了。

社交平台上,不少车主也提到过类似的经历,同样是“途虎养车”,直营店服务好、设备新,但加盟店水平参差不齐,信任感明显没那么强。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其次,盈利问题仍是横在途虎面前的槛。

途虎这些年靠低价打开市场,价格战几乎贯穿整个发展阶段。

尤其是轮胎、底盘件这些核心品类,毛利率常年只有个位数。

再加上竞争环境比以往更卷。

天猫养车、京东京车会都在发力,背后是阿里和京东的流量池。

三家模式相似,拼的已经不是概念,而是谁能更高效、更标准、更值得信任。

加盟乱、竞争狠、盈利薄,途虎凭什么还能一路狂飙?-有驾

可以说,技术壁垒正在被同行追平,用户能留下来,不仅看算法和系统,更看体验的一致性。

所以,当外界热议途虎的“逆势增长”时,也许更值得思考的是:
在下一个周期,途虎如何让标准化体系继续跑得稳、跑得久,这,才是真正的考题。

这或许才是途虎真正要面对的下半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