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的事儿在大家伙儿中间聊得是热火朝天。
自从雷军先生宣布要造车,这辆小米SU7就成了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对象,发布会那天晚上,估计不少人的手机屏幕都快被点碎了,订单量蹭蹭地往上涨。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对小米这个牌子,对雷总这个人,是抱着很大期待和信任的。
很多人二话不说,就交了五千块钱的定金,这个定金还不能退,而且心甘情愿地排着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年才能提到车。
这份热情和耐心,说实话,是对一个新品牌最大的支持了。
但是,就在大家伙儿满怀期待地刷着APP,看自己的车排到第几号的时候,一个新情况让不少准车主心里犯了嘀咕。
一些朋友收到了小米的通知,说是要提前把剩下的车款,也就是那二三十万的尾款给交了。
而且说得很急,就给七天时间,如果不交,不仅订单要被取消,连之前那五千块的定金也拿不回来了。
这就让大家有点想不通了。
咱们平时买东西,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算买房子有个期房,那也是行业里多年的规矩,而且还有各种合同和法规管着。
现在买车,车还在生产线上,连个影子都还没见到,就要把全部的钱都付清,这不就成了“期车”了吗?
这种卖车的方式,在咱们国家甚至全世界的汽车行业里,都算是头一回听说,也难怪大家会有这么多疑问。
首先,大家记得很清楚,就在不久前,大概是五月份的时候,小米官方在回答车主问题的时候,还明确说过,是支持验车之后再付尾款的。
这话当时让很多下了订单的人心里特别踏实,觉得小米办事靠谱,流程规范。
可这才没过多久,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承诺过的话,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改了口?
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信誉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之所以愿意等这么久,就是相信小米的品牌,相信雷总说要和用户做朋友的诚意。
现在这个操作,让人感觉之前说的话好像不算数了,这让第一批最支持小米的用户,心里多少会有点不是滋味。
这就像你跟朋友约好了吃饭,说好了他请客,结果你人还没到,他就打电话让你先把饭钱转过去,这感觉能好受吗?
再来说说这个规定本身,听起来有点太“霸道”了。
它要求车主七天内必须把几十万的尾款付清,不然就取消订单,定金也不退。
这个要求对车主这边是非常严格的。
那么,反过来想,咱们作为消费者,把钱全都给你了,我们能得到什么保障呢?
比如说,我按时把钱交了,小米能不能也承诺一个时间,比如七天或者半个月内,保证把车交到我手上?
如果因为小米自己的原因,生产跟不上或者物流出了问题,导致我的车迟迟到不了,那该怎么办?
能不能也给我一个选择,让我可以全额退款,并且把定金也退给我?
从现在看到的通知里,并没有提到这些对等的保障。
这就变成了一场不太公平的交易,消费者承担了所有的风险,钱交出去了,只能眼巴巴地等着,而厂家那边却没什么硬性的约束。
这显然不符合咱们常说的公平买卖的原则。
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米方面也给出了一些解释,其中一个说法是为了防止“黄牛”倒卖订单。
打击黄牛,维护市场秩序,这个初衷肯定是好的,大家也都支持。
但是,为了抓可能存在的几个黄牛,就把所有下了订单的普通车主都先当成怀疑对象,这个方法是不是有点太简单粗暴了?
这就好比为了防止个别人考试作弊,就让所有考生都必须提前把卷子做完交上去,这不合理啊。
绝大多数人都是真心实意想买车自己开的,他们付了定金,耐心地排队,结果等来的不是优先提车的待遇,反而是这种带有“审查”意味的催款通知,心里肯定会觉得委屈。
再说了,真正的黄牛路子多得很,这种方法可能根本限制不了他们,最后被这个政策约束住的,反而是那些最守规矩、最信任小米的普通老百姓。
咱们再从一个更实际的角度算一笔账。
小米SU7的订单量非常大,我们就按网上说的,假如还有三十万个订单没有交付。
每辆车的尾款,我们按平均二十五万来算,这笔钱的总数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高达七百五十亿。
这么多钱,如果都提前一个月收上来,就算什么投资都不做,就放在银行里存活期,按照现在百分之零点二左右的年利率算,一个月的利息也能有好几百万,一年下来利息就超过一个亿了。
这笔由所有准车主的钱汇集起来产生的收益,最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当然,我们相信小米这样的大公司,不至于为了这点利息就这么做。
但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看,这笔巨额的、没有利息的资金,可以极大地帮助小米缓解造车初期的资金压力,让公司的现金流变得非常充裕。
这实际上等于,是广大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在支持小米的生产和发展。
用户出了钱,承担了资金被占用的风险,却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补偿,甚至连最基本的选择权都被限制了,这笔账算下来,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还有一个最让大家担心的问题,就是验车环节。
汽车毕竟是个大件,不是买件衣服,动辄二三十万。
新车到手,仔细检查一下车漆有没有刮伤,内饰有没有破损,车门缝隙是不是均匀,各种电子设备能不能正常工作,这是每一个买车的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保护自己权益最重要的一步。
现在小米要把这个流程反过来,先付钱,后验车。
这就意味着,当你把全部车款都交了之后,才能看到你的车。
万一这个时候,你发现车子有质量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小瑕疵,你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钱已经在人家手里了,你说话的底气自然就没那么足了。
到时候,是勉强接受这辆有问题的车,还是跟厂家陷入漫长的沟通和维权过程?
这其中的麻烦和精力消耗,是每个消费者都不愿意遇到的。
我们看看其他的新能源车品牌,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咱们国内的蔚来、理想、比亚迪,都是让客户验完车,确认没问题了,才刷卡付尾款。
小米作为后来者,在服务流程上没有向这些成熟的品牌看齐,反而搞出了一个让消费者更没保障的流程,这确实让大家感到很困惑和不安。
而且,这个提前催款的政策,似乎也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
有的车主收到了通知,有的车主就没收到,依然可以按照原来的流程,验车后再付款。
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要有区别对待呢?
难道小米后台有一套识别人工智能系统,悄悄地给用户打上了标签,觉得某些人可能是黄牛,所以才催他们交钱?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更不妥了。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凭什么去判定一个消费者呢?
这种不透明的操作,只会让大家心里有更多的猜测和不满,让本来很简单的买卖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最后,小米还有一个解释是,提前收款是为了锁定订单,怕用户等太久了就不想要了,中途退单会造成库存和资源浪费。
这个理由,听起来比防黄牛更让人心里发凉。
一个消费者,交了五千块不能退的定金,愿意花大半年的时间去等待一辆车,这已经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在这么长的等待期里,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其他更好的车,他们都没有动摇,这说明他们是小米最忠实的粉丝。
可小米给他们的回应却是:“我怕你跑了,所以你得先把全部身家都押在这里。”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不信任。
企业和用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
用户付出了信任和耐心,企业就应该用更好的服务和尊重来回报。
而不是用这种方式,去“考验”用户的忠诚。
我们都盼着国产汽车能越来越好,小米汽车的出现,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提出这些疑问,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真心希望,一个我们寄予厚望的民族品牌,不仅能在技术上做到领先,更能在服务和对消费者的尊重上,成为行业的表率。
造一台好车不容易,建立一个好的口碑更难。
用户的信任是宝贵的财富,希望小米能珍惜好这份来之不易的信任,真正地把用户当成朋友,而不是可以随意制定规则的交易对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