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常有那么些声音,在你耳边嘀咕:‘外国都不碰电动车了,我们中国还一门心思往前冲,这不是犯傻吗?’
每次听到这种论调,笔者这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总想跟大伙儿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它到底是个啥情况。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电动车真的如他们所言,是个没前途的“错误方向”,那为何我们身边,电动车的身影却越来越常见?
从街头巷尾那些穿梭忙碌的网约车,到邻里乡亲新添置的家庭座驾,再到那些造型前卫、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出行工具,它们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坐进一辆纯电动车,轻点加速踏板,那股子电流瞬间涌动的推背感,丝滑得让你忘了这是在开车。
没有传统燃油机的咆哮,只有风儿轻抚车窗的细语,轮胎与路面亲密接触的沙沙声,仿佛置身于一个移动的静谧空间。
方向盘握在手里,指尖感受着细腻的皮质,中控大屏里流光溢彩,这一切,哪是那些老旧油车能比的?
可偏偏就有人跳出来跟你说,这玩意儿是“错误方向”,是“没前途”。
听着就让人不舒服,真是把咱们老百姓当傻子呢?
咱们不妨看看最近的市场报告,那数字,可比任何雄辩都来得掷地有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九月十八日发布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八月新能源车辆的销售盛况,那叫一个“势不可挡”!
比亚迪,这牌子简直是开了挂,八月单月,三十七万多台车被消费者提走,这背后是怎样的热情在燃烧?
从开年到八月,累计销量直逼两百八十六万辆大关,同比猛增两成三!
更有意思的是,八月一个月,就有八万多台电动车漂洋过海,驶向全球市场。
这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咱们中国制造的硬实力,真金白银地征服世界市场!
那些口口声声说“外国人不买”的人,难道是瞎了眼,看不到这些出口数据吗?
上汽集团,八月出货三十六万台,其中超过十二万辆是新能源车型。
吉利汽车更是火力全开,八月销量十四万多台,同比劲涨九成五!
这速度,谁敢小觑?
奇瑞、长城等众多国产汽车品牌,其绿色能源车辆的销售表现也持续向好,增长势头令人振奋。
放眼全球,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四千六百三十二万辆,其中电动车就占了九百九十二万台。
这个数字,即便暂时不及传统燃油车,但它占据了总销量的两成一还多,这分量,难道还不够“十足”吗?
你说这要是没前途,全世界都在瞎忙活?
就是这些铁打的数据摆在面前,网上还是有那么些声音,跟蚊子嗡嗡似的,老在你耳边念叨:“只有中国在搞电动车,外国都放弃了,咱们是技术比不上人家,才搞这个弯道超车!”
听着就让人火大,这不胡说八道嘛!
电动车没前途?
未来世界还得是燃油车为主?
真是想把咱们老百姓的眼睛蒙得严严实实,好让咱们跟着他们的节奏走。
那么,为何我们国家,对这条电动化之路如此执着?
笔者深知,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什么“弯道超车”的投机取巧。
这其中,蕴含着对未来的深谋远虑,对绿色家园的承诺,以及对国富民强的渴望。
还记得那些年,西方国家总爱拿碳排放来指责咱们吗?
他们甚至想搞个‘碳税’,让发展中国家为工业化买单。
这分明是为难人啊!
可咱们是怎么做的?
咱们没光停留在口头,而是身体力行!
大江大河上水力发电,戈壁滩上风力发电机组林立,屋顶上太阳能板闪耀,核电站也安全运行,火力发电的比例逐年降低。
而电动车,正是这场绿色革命里,最直观,也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体现!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比过去安静了许多?
堵车时,曾经的引擎轰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难得的宁静。
那些来华的外国朋友,常会惊叹于我们街道的这份平和,感叹电动车的普及带来的改变。
这种耳边的清净,难道不是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吗?
更深层次的考量,在于它能为国人创造海量就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电池的核心技术攻关,到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从精密电机的制造,到充电桩网络的铺设,再到整车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这是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
它让我们的产业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加工制造,而是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迈进,提升国人的收入水平,壮大国家经济筋骨。
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
那么,那些“国外放弃”的言论,到底有几分真实性?
笔者观察,这不过是某些人“以偏概全”的伎俩!
他们会拿奔驰、奥迪调整电动化战略来说事儿,拿某个国家政府取消补贴来佐证。
可这能代表整个世界的趋势吗?
仅仅几家车企的调整,或者某个国家的短期政策,就能给全球的电动化浪潮画上句号?
未免太武断了!
慕尼黑车展上,宝马那款全新iX3电动概念车,亮出的可不是“放弃”的信号,而是“全力以赴”的姿态!
这款车周身线条流畅,车头双肾格栅与两侧狭长灯组融为一体,彰显着家族标志性的运动基因,内饰更是科技感与豪华感并存,屏幕布局巧妙,按键手感细腻,无一不透露着宝马对电动未来的雄心。
大众汽车的掌门人,公开表示要在我们这片热土上,争夺更多的电动车市场份额。
日本的松下,作为电池领域的巨头,还在不遗余力地投入研发。
这些,难道都是在‘放弃’吗?
笔者认为,那些传统汽车巨头,深知在电动化赛道上,我们中国车企已经领跑。
他们若盲目硬拼,可能不仅电动车业务难以突破,连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份额也会被侵蚀。
所以,选择性地调整策略,保住‘基本盘’,这是一种商业理性,绝非对电动车前景的悲观判断。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非一帆风顺。
电池技术瓶颈、续航里程焦虑、充电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摆在电动车面前的现实问题。
但这些,难道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吗?
科技的进步,往往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难题中实现的。
若因短期的挑战而却步,岂非‘因噎废食’?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
所以,大伙儿,何必去纠结别人怎么选?
我们中国自有发展之道,就像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最终的道路,还得我们自己走出!
咱们有智慧,有实力,有决心,去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动化未来!
别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给带偏了,咱们老百姓,心里亮堂着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