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销量榜单是一张卷宗,2025年10月第1周的中大型轿车市场无疑为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迹象。你或许也会好奇,“小米SU7丢冠,红旗H9跌至第23,比亚迪汉排名第5”这些数据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现场——是谁在指挥着这场无声的角力,谁又悄无声息地退出舞台?如果你自己还在纠结到底该选新能源还是合资燃油,榜单的数据大概会让你下单前犹豫多几秒。
在这个早已经不属于油腻中年与三道杠的世界里,“中大型轿车”这四个字其实早失去了它曾经的光环。出了新榜单,人们都喜欢谈“变化”,但在我的视角里,变化本身远比表象更有故事。奥迪A6L成功登顶——3353辆成交,这不仅仅是一项“成绩”,更像是业界惯犯被抓现行:你说新能源表现得再好,老牌德系BBA还是在最关键的位置摆了一张老脸给你看。
榜单前十,国产新能源占据六席。如果你是新能源的忠实粉丝,这成绩要是出现在三年前,大概率能让你欢呼。但时至今日,欢呼可能变成了眉头紧锁:小米SU7在首周就丢冠了?银河星耀8销量下滑?小鹏P7+直接踢出前十?一夜之间,风起云涌,前浪们开始喝西北风,新势力们集体“掉链子”,那种既视感就像是刑侦剧里突然换了主刀手,观众一脸懵圈。
稍微往下一点,红旗H9第23名,单周不足200辆。比亚迪汉L,10月旺季也只有457辆——这个数字实在不够体面,像是刑警队里临时工,派单都被“正编”挤没了。榜单末尾,销量不足百辆的车型多达19款,不同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冰火两重天”这词,我看是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了。
但还是得说,“格局大变”这句听着猛烈,往里扒拉实际上更多是一场无声的证据洗礼。国产新能源强势崛起,这没错;合资品牌光环消退,也没错;但德系豪华,奥迪A6L、奔驰E级、宝马5系,依然稳居前五。叫嚣“打倒豪强”的声音一直在,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结果却与微博热搜呈现了奇妙的两极分化,这倒是刑侦现场里常见的桥段:证词和口供再火热,还是以物证为主。市场的数据,不会哗众取宠,只会冷静如死者嘴里含的最后一根烟头。
同样值得一提,小米SU7作为“网红出圈”代表,“退居第二”或许能让一些热衷科技的车迷心里泛酸,但市场就是这样,不讲情面。风云A9L、银河星耀8这些所谓“后起之秀”,也没能笑到最后,销量不足2000辆。讲白了,技术升级的速度抓不住用户留存的心。要说靠流量大V和B站评测就能造万台爆款,那动力总成工程师大抵可以考虑转行做自媒体,这样“潮水般的爆款”也能喝上几杯喜酒。
话说回来,比亚迪汉L这几年频频遭遇“黑天鹅”,好不容易赶上新能源大浪,设计和定位却成了“二级市场”——连旺季单周457辆,都能被榜单虐得面目全非。要知道,技术加持和价格优惠,在一众对手这里,早就变成了群体性内耗,谁都很难独领风骚。再看老牌合资,比如捷豹XFL、奥迪A7L,未进前20名,销量直接掉进百位的“冷藏库”,这就如刑警队里的老刑,退休前突然被调去日日整理档案,连最后一案都没捞到。
而那些新势力品牌:极狐阿尔法S、腾势Z9GT、昊铂HT……各自销量都只有零头,榜单底部聚成一群“失意者联盟”,在轿车市场这个宴席里,他们大多成了背景板。看着榜单最后一排,不足百辆,仿佛现场的证据桌上只剩下几根烟头和未写完的自白书。
我并不想煽动谁的热情,也不准备粉饰谁的尴尬。证据链摆在眼前,中大型轿车市场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冷热战。国产新能源大热是事实,但德系豪华依然强势,既是新旧势力的你争我夺,也是用户对“质感”、“场景”、“品牌信仰”等多重因素的隐秘投票。单靠科技和价格,并不能一锤定音,现实复杂过头。
在我看来,这批新势力,像是一群高智商犯罪分子,各自有独家手法,但终归还是逃不过市场这个老刑的盘问——用户在意技术,也贪恋舒适,还不忘念旧。格局的“剧变”,每一周都在案桌上留下新证据,有的硬核一击,有的悄声落败。我倒是想问,新势力日益低迷,德系合资依旧占据鳌头,到底是我们消费者太念旧,还是新势力的打法还没落到用户心坎?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榜单每周更新,巨变依然在路上。真正的“终局”,或许还需要等到更多人,用自己的选择,来为这场中大型轿车变革“盖章”。如果让你选,现在的销量榜,你会相信“冠军百搭”,还是愿意用自己的习惯和需求,给市场留下一道新的“指纹”?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