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夏天,俄罗斯街上跑的车,十辆里有六辆是中国品牌。
去年8月,销量前十的车型里,九个是中国制造的。
这不像卖车,更像是批发。
俄罗斯政府很快采取了行动。
他们想,刚赶走欧美的汽车,不能又依赖中国的汽车。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快速又强硬的措施。
第一个办法是提高税收。
从2023年8月开始,进口汽车的报废税大幅上涨。到今年第一季度,一辆车光这项税就要交6万多人民币,比前年多了一倍。
最后是普通人来付这笔钱。
汽车价格直接上涨了10%到15%。中国车本来因为价格便宜占有市场,现在这个优势没有了。
然后是进行“技术审查”。
俄罗斯工贸部长点名批评三个中国品牌有“严重缺陷”。这其实是一种警告。
意思是,在这里做生意要遵守俄罗斯的规矩,不能只靠低价格。
第三个办法是切断非官方的进口渠道。
以前很多汽车从哈萨克斯坦转运进来,可以避开一些税。
从2024年开始,俄罗斯规定,即使是转运的汽车也要交全额的税。
汽车和配件都很难进来了。售后服务本来就慢,现在需要的时间又多了30%,俄罗斯车主对此很不满。
俄罗斯大力扶持本国的汽车品牌。
像拉达这样的本国汽车得到了补贴和免税,政府也优先采购。
俄罗斯还要求汽车工厂把一半的生产能力用来生产军用产品。这样工厂能有稳定的收入,就算技术不太好也能生存下去。
结果是,本国汽车的市场份额从20%回升到40%,增加了一倍。
中国汽车公司看到这个情况,明白了轻松赚钱的时期结束了。
中国公司反应很快,马上调整了策略。
第一个办法是在俄罗斯当地生产汽车。
长城汽车把图拉工厂的年产量提高到20万辆,并且计划让65%的零件在当地生产。
奇瑞汽车则把半成品零件运到俄罗斯,在三家当地工厂进行组装。它还在鞑靼斯坦获得了“本国制造”认证,关税因此减少了40%。
第二个办法是改善售后服务。
以前,俄罗斯人常说中国车“买得起但修不起”,出租车司机通常开两年就要换车。
现在,理想汽车开设了官方商店,和非官方的进口商区分开来。
行业内还建立了一个中俄汽车服务平台,统一提供配件和维修服务。
宇通公司建了20个培训中心,教当地人如何修理和使用汽车。
第三个办法是与俄罗斯的国家战略相结合。
比亚迪与俄罗斯的大公司GAZ合作,共同开发电动汽车。这正好满足了俄罗斯想发展新能源但缺少技术的需求。
中国重汽与卡玛斯公司合作,生产军用卡车的配件,进入了俄罗斯的国防供应体系。
他们不仅能得到政策支持,被市场排除的风险也变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