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

最近,国内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人事变动,东风汽车集团把刚刚带领猛士品牌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总经理曹东杰,调回了东风本田担任执行副总经理。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奇怪。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曹东杰主导的新车猛士M817,凭借着和华为的深度合作以及非常亲民的定价,上市一小时订单就接近一万台,可以说是给一直不温不火的猛士品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在这样的高光时刻,主帅却突然被调离,而且不是去集团总部升官,反而是回到了一个大家印象中正在走下坡路的合资品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奖赏还是惩罚?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捋清楚,就会发现这背后根本不是简单的岗位调动,而是东风集团为了应对眼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一步深思熟虑的棋。

要想理解为什么要把曹东杰调走,我们得先看看他在猛士干了件多大的事。

曹东杰接手猛士的时候,这个品牌的状况可以说是相当尴尬。

作为一个定位高端豪华的硬派越野新能源品牌,猛士最初的打法完全是脱离市场的。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它推出的第一款车猛士917,起步价就定在了六七十万,完全是想和国际豪华品牌掰手腕的架势。

不仅如此,它还热衷于搞一些限量版、联名款,比如叫什么“蛟龙战甲”、“星际战车”的版本,价格更是高得吓人,有的甚至超过百万。

当时,曹东杰为了推广品牌,也是亲自上阵,在各大车展为品牌站台讲故事,希望能用品牌情怀打动消费者。

但结果证明,市场并不买账。

数据显示,在2023年下半年,猛士917总共只卖出了八百多辆,到了2024年,销量更是持续低迷。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技术和性价比才是硬道理,光靠讲故事是行不通的。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眼看着猛士就要成为东风新能源战略里的一块“短板”,曹东杰意识到必须得改弦更张。

他做出的改变是果断而彻底的。

他不再执着于所谓的“豪华”身段,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市场上最受认可的技术力量——华为。

他决定在新车型M817上,把能用的华为技术全部用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搭载华为最新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的M817,这一下子就让这台硬派越野车有了最顶尖的“智慧大脑”。

更关键的一步是,他把价格直接拉到了三十多万的级别,比之前的猛士917便宜了将近一半。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效果立竿见影。

新车发布后,订单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涨,半小时就超过五千,一小时就逼近一万。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卖出了多少台车,更重要的是,它为猛士这个品牌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像东风这样的传统国企如何做高端新能源车,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那就是不要固步自封,要敢于和顶尖的科技公司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要懂得倾听市场的声音,给出有诚意的价格。

可以说,曹东杰不仅救活了猛士,还为整个东风集团的新能源转型探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这样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战功的干将,东风集团怎么可能让他闲下来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这次的人事调动,逻辑就清晰了。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不是猛士不再需要曹东杰,而是现在的东风本田,情况远比当初的猛士更加危急,它更需要一个像曹东杰这样的“救火队员”。

东风本田曾经是东风集团最赚钱的业务板块,旗下的思域、CR-V等车型都是家喻户晓的“神车”,为集团贡献了大量的利润。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下,这位昔日的优等生显得步履蹒跚,转型速度明显慢了半拍。

虽然它也推出了几款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比如e:NS1、猎光e:NS2等,但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声量,完全无法复制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更让人着急的是,东风本田在武汉投资巨大的新能源工厂已经建成投产,但却迟迟没有能够撑起销量的核心产品,大把的产能被闲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比亚迪、理想这些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大杀四方。

究其原因,东风本田患上了很多合资车企都有的“通病”:决策流程繁琐缓慢,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够敏感,营销方式也还停留在传统的4S店模式,跟不上现在的新玩法。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东杰的到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他本身就出自东风本田,早年间就在技术部门工作了很长时间,对这家合资公司的内部运作、技术优势和管理弊病都了如指掌。

同时,他又在猛士这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积累了宝贵的新能源汽车实战经验。

他知道如何整合外部的技术资源,比如怎么和华为这样的公司高效合作;他也懂得如何给产品定价,不再迷信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他更学会了如何与当下的消费者沟通,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

这样一位既熟悉合资体系、又精通新能源打法的“双料人才”,正是破解东风本田当前困局最合适的人选。

所以,东风集团的这步棋,目的就是希望曹东杰能把他从猛士带回来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东风本田这个更大、更重要的平台上,帮助这家老牌合资企业尽快完成新能源转型,把闲置的工厂产能利用起来,打造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爆款产品。

曹东杰重返东风本田,猛士功臣火线救场,为何突然被换?-有驾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曹东杰的这次岗位变动,其实也是整个中国合资汽车品牌转型阵痛的一个缩影。

过去那种外方出技术、中方出市场,就能轻松赚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无论是大众、丰田还是其他国际巨头,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道路上都走得非常艰难。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能够连接传统与未来、贯通中外的管理者。

而曹东杰这样的本土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

他既理解合资公司复杂的内部管理逻辑,又掌握了新能源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打法。

东风集团大胆启用他来执掌东风本田,实际上是在探索一条合资车企自我革新的新路径,那就是更多地依靠和信任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真正懂中国市场的人才,去激活合资企业的潜力。

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信。

当然,摆在曹东杰面前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他既要稳住燃油车的销量基本盘,又要为新能源业务开疆拓土,还要在复杂的股东关系中寻求平衡,这比单纯从零开始做一个新品牌要复杂得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