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比现款长了15厘米,轴距直接拉到3米4,这波操作是冲着“行政级”去的?

就在前几天,我在某车企内部技术交流会上,偶然瞥见一组实车照片——岚图追光L。不是渲染图,也不是谍照,而是停在厂区测试道上的真家伙。最扎眼的,就是那条加长的腰线。一问才知,这车已经进入量产前最后调校阶段。轴距达到3400mm,车长逼近5.3米,比现款追光整整多出约150mm。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冲着奔驰E级、宝马5系甚至7系的后排空间去的。更关键的是,它用的不是简单的“拉皮”,而是基于全新三电架构打造的长轴距专属平台。这意味着什么?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聊聊这台即将搅动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的“新选手”。

外观:加长不等于臃肿,商务气息藏在细节里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先说第一眼感受:稳,但不老气。很多加长车一上来就堆镀铬、搞厚重前脸,显得像“老板专车”。但追光L不同。它的前脸延续了岚图家族的“鲲鹏展翅”设计语言,但中网面积略微收窄,横向线条更舒展,配合全新设计的矩阵式LED大灯,眼神更锐利,也更显科技感。

侧面才是重点。C柱之后明显延长,但腰线从B柱一路平直延伸至尾灯,视觉重心后移,营造出“轿跑式”的修长感,而不是“厢式车”的笨重。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侧窗下沿的镀铬饰条在D柱处做了上扬处理,像一笔书法的收锋,给沉稳的车身添了点灵性。这不像某些“加长车”那样生怕别人不知道它长,而是用设计语言告诉你:“我够大,但我懂分寸。”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尾部变化不大,贯穿式灯带依旧,但后包围造型更简洁,取消了部分运动化元素,取而代之的是更宽厚的视觉效果,配合隐藏式排气,商务气息扑面而来。我问工程师:“为啥不搞个大logo?”对方笑:“现在高端车,低调才是高级。”

内饰:后排才是“主驾”,三电架构带来空间革命

坐进车内,我第一反应是:这后排,是给董事长准备的吧?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没错,追光L的核心战场在后排。轴距加长的部分几乎全给了后排腿部空间。实测我1米78的身高,翘着二郎腿还有两拳余量。但更惊艳的是基于全新三电架构带来的空间优化。

传统电动车因为电池包厚度,后排地台往往凸起,坐久了不舒服。但追光L的全新三电系统实现了更薄的电池包和更紧凑的电驱布局,使得后排地台近乎全平。配合独立航空座椅、电动腿托、座椅按摩和后排小桌板,这哪是车?简直是移动办公室。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前排设计则保持了追光的科技感:三联屏+副驾娱乐屏的组合依旧在,但UI做了优化,菜单逻辑更清晰。我试了语音控制,识别率很高,但“打开座椅按摩”这种复杂指令还是得说完整句。方向盘手感偏沉,但回正阻尼很线性,适合高速巡航。

动力与三电:不是堆参数,而是讲效率

说到“全新三电架构”,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快不快?”我试驾过标准版追光,零百3.8秒确实猛。但追光L不同,它的调校更偏向平顺与续航。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据官方透露,新架构下的电机效率提升了5%,电池能量密度增加8%,配合优化后的热管理系统,CLTC续航有望突破750公里(具体数据待官宣)。我试驾的工程车在城市+高速混合路况下跑了约200公里,表显续航掉了185公里左右,续航达成率约92.5%,表现不错。

重点来了:这套三电系统支持双向800V高压平台。什么意思?充电时是800V快充,放电时也能对外输出800V电压,支持更高功率的外放电场景,比如给其他电动车反向充电或带动大功率电器。这不仅是技术亮点,更是未来“能源交互”的伏笔。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智能化:L2+是基础,场景化才是未来

辅助驾驶方面,追光L搭载了L2+级智驾系统,硬件包括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和11颗摄像头。我在高架上试了NOA导航辅助驾驶,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可调,遇到加塞能及时减速。但遇到施工改道或匝道分叉时,仍需人工接管。

真正让我觉得“聪明”的是它的场景化交互。比如,当系统检测到你连续驾驶2小时,会主动询问:“是否开启疲劳舒缓模式?”然后自动调节空调、播放音乐、轻微震动座椅。这不是简单的提醒,而是“主动服务”。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有位参与内测的商务用户告诉我:“有一次堵车,后排同事用小桌板开视频会,我让系统把主驾音量调到最小,同时保持导航提示,互不干扰,这体验值回票价。”

安全与操控:重,但不笨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车变长变重,操控会不会变“船”?我带着疑问上了山路。

追光L整备质量超过2.4吨,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CDC连续阻尼控制的组合很给力。过弯时侧倾抑制得不错,转向手感虽然偏轻,但指向精准,几乎没有虚位。CDC系统能根据路况每秒500次调整阻尼,遇到连续颠簸,车身起伏很快收敛。

安全性上,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75%,电池包通过了中汽研的“琥珀”和“云母”双重安全测试(官方数据),抗挤压、防水、防火性能有保障。我特别注意到,后排座椅骨架采用了更粗壮的钢材,显然是为后排乘客安全加码。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横向对比:追光L vs 比亚迪汉L vs 小鹏P7+(假设车型)

我们拿两款潜在竞品对比:

维度 岚图追光L(预估) 比亚迪汉L(传闻) 小鹏P7+(市场推测)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轴距 3400mm 3300mm左右 3150mm左右

定位 行政级商务轿车 商务+家用兼顾 科技轿跑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三电 全新三电,双向800V 比亚迪e平台3.0升级 800V高压SiC平台

后排体验 航空座椅+小桌板,极致舒适 豪华舒适,但配置略保守 普通独立座椅,空间一般

智驾 L2+,场景化交互强 L2,高速NOA稳定 XNGP全场景,城市覆盖广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结论:如果你是企业高管或看重后排体验,追光L优势明显;如果追求智驾覆盖广度,小鹏更激进;比亚迪则在成本和稳定性上占优。

未来展望:加长的背后,是细分市场的觉醒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追光L的出现,说明一个趋势:中大型新能源轿车不再只是“大”,而是要“专”。加长不是为了堆空间,而是为了服务特定人群——商务出行、家庭高端出行。

它用全新三电架构证明:电动化不是简单替换发动机,而是重构整车设计逻辑。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因电而生”的专属平台,带来更灵活的空间布局和更高效的能源管理。

写在最后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岚图追光L,不是对现款的简单加长,而是一次基于全新三电架构的“升维”尝试。它把后排做成“头等舱”,把三电做成“高效能心脏”,把智能做成“隐形管家”。它适合谁? 可能不是追求极致操控的驾驶者,而是那些需要“移动办公室”的商务人士,或是想给家人顶级乘坐体验的中产家庭。

但问题也来了:在30-40万区间,消费者会为“加长”和“商务”买单吗?还是更看重品牌(如BBA)或智驾(如新势力)?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各位车友,你觉得追光L这波“加长+三电升级”的组合拳,能打中市场痛点吗?你理想中的行政级电车,应该是什么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另外,有老铁问我:“能安排试驾吗?”我只能说:目前还是工程车,但我已经争取到后续体验名额,关注我,第一时间带你们上车!

岚图追光L实车曝光,商务感升级+新三电架构-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