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龙头再出大招,手握百亿底盘,竟把汽车玩出新花样

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件挺有意思的新鲜事,主角是我们都挺熟悉的宁德时代。

大家一提到它,第一反应就是那个造电池的巨头,靠着给新能源车供应“心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家电池龙头企业最近好像有点“不务正业”,悄悄地孵化出了一家名为“时代智能”的新公司。

汽车龙头再出大招,手握百亿底盘,竟把汽车玩出新花样-有驾

这家公司一成立就吸引了众多投资人的目光,轻松拿到了超过20亿元的融资,估值一下子就冲破了百亿大关,成了行业里一个响当当的“独角兽”企业。

有意思的是,这家新公司并不做宁德时代最拿手的电池,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汽车的另一个核心部件——底盘,还给自己的产品取了个非常扎实的名字,叫“磐石底盘”。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放着利润丰厚的电池生意,宁德时代为什么要去跨界做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底盘呢?

这个“磐石底盘”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资本如此追捧,又准备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要说清楚这个“磐石底盘”,其实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全新的造车方式,行业里给它起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叫“滑板底盘”。

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遥控赛车,底下的轮子、马达和电路板是一整套动力系统,上面的车壳可以随便换,今天想是跑车,明天想是越野车,换个壳子就行。

这个“滑板底盘”就是把这种理念用在了真正的汽车上。

它把一辆电动汽车最复杂、最核心的部件,比如宁德时代自家的麒麟电池、华为等合作伙伴提供的电驱动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等,全部预先集成在一个平整的、像滑板一样的底盘结构上。

这样一来,汽车的下半身,也就是负责跑动和提供动力的部分,就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成品”。

这种做法给汽车制造行业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就是大大缩短了新车的开发时间。

按照传统的造车流程,一家车企要开发一款全新的车型,从最初的设计构想,到底盘的反复测试和调校,再到严格的碰撞安全验证,整个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也就是整整三年时间。

这对于市场瞬息万变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时间太长了。

而使用了“磐石底盘”之后,因为最复杂的底盘部分已经是现成的了,车企只需要专注于上半部分车身的设计和开发,整个新车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缩短到12至18个月,效率提升了一倍还多。

除了时间,成本上的节省也相当可观。

根据宁德时代官方的说法,采用这种模式,车企可以节省高达60%到70%的研发费用,同时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也能降低大约5%。

汽车龙头再出大招,手握百亿底盘,竟把汽车玩出新花样-有驾

这对于很多想要进入造车领域,但又缺乏雄厚技术和资金积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门槛。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宁德时代这是在给汽车行业提供“预制菜”,车企不用再费心去研究复杂的“烹饪”过程,直接拿来这个“半成品”,给自己设计的“车壳”装上去,就能很快推出一款新车上市销售。

那么,宁德时代自己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去做这件事呢?

背后的商业逻辑其实很清晰。

这不仅仅是为了多卖一份底盘的钱,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和汽车企业进行更深度的绑定,从而巩固自己电池业务的霸主地位。

在电动汽车的底盘结构中,电池是体积最大、重量最重、也是最核心的部件。

电池的安放方式、散热管理、安全防护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底盘的性能。

现在,宁德时代不再是单纯地卖一块电池给车企,而是提供一个包含了自家电池的完整底盘解决方案。

这就意味着,只要车企选择了“磐石底盘”,就必须使用它上面集成的宁德时代电池。

这种“打包销售”的模式,不仅为底盘业务打开了市场,更像一把锁,将下游的汽车客户牢牢地锁定在自己的生态系统里,确保了未来电池订单的稳定性。

为了把这件事做成,宁德时代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不仅请来了行业内的资深专家来领导团队,还在江西宜春建立了一个年产能达到30万套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显示出其长期投入的决心。

不过,这个听起来很美好的“预制菜”模式,汽车企业们真的都愿意接受吗?

情况其实比较复杂,可以说是有人欢迎,也有人顾虑。

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车企担心自己会失去“灵魂”,最终沦为一个“代工厂”。

宁德时代的科学家曾经有过一个比喻,说车身和智能座舱是汽车的“大脑”,负责思考和交互;而底盘则是汽车的“小脑”,负责运动和平衡。

现在,很多车企已经把“大脑”的一部分功能,比如智能驾驶系统,交给了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

如果现在再把关乎驾驶感受和性能的“小脑”也外包出去,那么车企自己还剩下什么核心技术呢?

汽车龙头再出大招,手握百亿底盘,竟把汽车玩出新花样-有驾

可能就只剩下设计外观、组装零件和销售汽车这些环节了。

这样一来,不仅大部分利润会被供应商拿走,品牌的核心价值也会被削弱。

当消费者问起这辆车的核心技术时,车企很难有底气地说是自己研发的,这对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美国就曾有一家以滑板底盘为卖点的新势力车企,一度吸引了传统巨头福特的合作意向,但最终合作还是告吹了。

福特的理由很直接:我们自己造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底盘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个案例也给国内的车企提了个醒,特别是像蔚来、小鹏这样已经投入巨资建立起自己完整造车平台的企业,他们更倾向于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在传统的乘用车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但“磐石底盘”并非没有用武之地。

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它的优势反而会非常突出。

首先就是商用和自动驾驶领域,比如未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物流配送车等。

这些车辆更看重的是标准化、可靠性和运营成本,而不是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如果一个车队的所有车辆都采用相同的标准化底盘,那么后续的维修、保养和管理都会变得非常简单和高效。

而且,自动驾驶技术对底盘的线控执行能力要求非常高,一个预先调试好的、性能稳定的集成化底盘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目前,时代智能已经和百度这样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无人车的底盘。

其次,广阔的海外市场也存在机会。

尤其是在欧洲,有一些规模较小、但有品牌历史的汽车制造商,他们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精力去从零开始研发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平台。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时代智能提供的“即插即用”式底盘解决方案,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进入电动车市场。

目前,时代智能的合作伙伴名单正在不断扩大,除了阿维塔,还包括北汽、江淮等传统车企,以及一些出行服务平台。

这表明,虽然前路仍有挑战,但这种创新的造车模式已经开始被市场所关注和尝试。

它能否最终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