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急行军,追觅造车应作何解?

跨界急行军,追觅造车应作何解?-有驾

【摘要】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入局者仍不在少数。

2025年8月28日,追觅科技官宣造车,并宣布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其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于2027年亮相。

不过,多元化扩张路线的摇摆困境、左手代工+右手自研的资金策略,都给这家清洁企业带来了诸多压力。

作为长周期、重投入和慢回报的项目,新能源汽车是一场豪赌,但市场的包容度够高,也正是因为这份不确定性,中国市场才一代代快步向前。

以下为正文:

2010年,乐视网上市,创始人贾跃亭提出“生态化反”战略,试图打造“平台+内容+硬件+软件”的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贾跃亭看来,企业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业务,实现资源互通、技术融合和用户共享,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创造超越单个业务的更大价值,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战略,这个路径后来被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多家企业验证。

如今,追觅科技也似乎想走入一条“生态化反”之路。

9月4日,追觅科技在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30余款新品,覆盖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吸尘器等清洁类产品,电视、显示器等智能显示产品,空调、洗衣机、冰箱、净水器、空气净化器、吹风机等各种品类。

当然,尽管产品诸多,也大都落在智能家居设备的范畴里。而追觅科技的跨界之路上还有一场更大的冒险——造车。

考虑到车的投入成本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造车也许会成为追觅科技企业史上最具争议、最有风险的一次决策。

01

造车急行军

2025年8月28日,追觅科技官宣造车,这一决定已酝酿多年。

从时间线来看,2013年,公司在清华天空工厂写下第一份造车计划书,而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公司在2021年已有造车项目立项,首款新车为增程型产品,且新车有出口欧洲的计划。

2025年,追觅科技的造车计划提上日程。

企查查显示,今年1月,追觅造车主体——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通过天空翱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持股80%。

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月后,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了《04FX-0002单元G01、G03、G04街坊控规调整》的公示,其中就包含用地规模合计41.44万平方米的“星空项目”,其所属工厂临近特斯拉储能、宁德时代工厂,便于追觅利用现有的汽车产业链与基础设施资源。

至此,第一个重要问题出现了:造车资质如何获得?

根据新智驾报道,星空项目实际是星空计划的汽车工厂,星空计划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工厂竣工,2027年投产首款车型,而追觅或将借用上汽的生产资质推进造车,首款车型优先面向海外市场,随后转向国内市场销售。

当然,这也决定了追觅在短期内需要消耗更多成本对自家品牌进行营销和解释,且追觅造车的宏大叙事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专业投资者对品牌影响力的拷问。

根据极片Lab的报道,追觅在海外还规划了房车产品,其依托星空梦屋预计到2025年底首款概念车将亮相,全功能样车开发完成;2026年,首发量产产品则将正式推向市场;2027年,公司以多元产品线全面进军全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追觅跨界这些年,承受的主业压力一直很大。

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在前几年的高歌猛进后呈现疲态,销量已从2021年的579万台,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406万台,市场增长似乎已经触及天花板。

IDC数据显示,2024年,追觅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份额下降至8%,排名第四,与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存在较大差距。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追觅正式对外公布生态家族,并宣布将正式成为一家无边界的生态企业,要做到“技术无界、场景无界、品质无界、文明无界”。

加上造车,追觅N+1的无边界战略已经打造了多个可能的增长极,哪一个能站出来、形成协同,是后续最为关键的问题。

02

定位高端市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下半场,追觅选择先冲刺高端豪华车市场。

目前,公司宣称要“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其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于2027年亮相。

布加迪威龙是超豪华跑车品牌布加迪于2005-2015年间生产的旗舰车型,也是世界上首台突破400km/h的量产公路车,其正式进入国内时售价高达2500万元。

这一点与诸多新势力车在中低端汽车市场肉搏大有不同。

这样做的理由可能是考虑到全球豪华车市场传统品牌(如布加迪、宾利等)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推进相对缓慢,追觅可依赖自身在AI算法领域的技术积累以智能化路线突围。

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怎么撑过前期?小米有手机基本盘、华为有基带,追觅的主业要向汽车业务输血多久?

汽车与手机、扫地机这些相对高端的智能设备不同,其置换周期普遍较长且高端车型购置门槛达千万元级别,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就意味着企业很难通过走量来实现快速盈利。

与此同时,超豪华汽车的购买者相较于中低端市场消费者往往更看重品牌,超高端汽车行业进入门槛与市场集中度都处于较高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难度极大。

在车型推出之前,企业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技术研发投入,并经历更为严格的技术验证,这对企业而言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前期成本压力高企。

此前,扫地机器人跨界造车有过先例。

石头科技曾推出极石汽车品牌并在23年发布首款车型,然而两年时间过去,售价29.99-35.99万元的中大型SUV极石01,其销量并未达到预期,与头部企业差距较为明显。

当然,根据极片Lab的报道,除对标布加迪之外,追觅汽车BU目前规划了多条产品线,包括与迈凯伦、兰博基尼、小米、特斯拉、蔚来、理想、问界、仰望、大切诺基等做对标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汽车的各个品类和价位。但考虑到车型从立项到落地打磨的时间,应该不会太快。

根据云见Insight的报道,追觅造车的造型思路是“学小米”,要找一个国外的超豪华汽车,做到“形似神不似”,并已开发利用理想L9改造“宾利”和“库里南”,后续行将推出由小米SU7改造的“布加迪”和“法拉利”等。

针对出海,目前星空正在和汽车设计公司“龙创”谈合作,计划将一款SUV车型改造后出口到海外,公司打算物色总共5个ODM车型供经销商挑选,近期正在洽谈北汽的BJ40车型。

03

怎么走好“九死一生”的远征

从追觅的跨界思路来看,其主打技术、渠道赋能路线。

作为从智能清洁设备起步的科技企业,追觅依托其在高速数字马达、AI算法及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实现向汽车电驱系统、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方向的技术迁移。

举例而言,追觅自主研发的超高速马达已达到20万转以上,这对于其打造电动汽车高性能的电动系统与超跑级动力总成具有重要意义。

渠道层面,追觅已在全球100余个国家建立6000家线下渠道,拥有3000万用户群,扫地机等清洁电器的业务积累或可为企业汽车产品销售带来海内外网络渠道优势。

但追觅自己也坦言:造车,是工业的王冠、技术的终极战场,也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远征。

汽车行业,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服务的行业体系极为复杂,需要企业进行长期、持续的投入,以亿为单位的资本需求对企业的资金储备与路线正确性提出较高要求。

目前,行业内能够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寥寥无几,作为一家尚未上市的科技企业,定位高端的追觅,也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加持。

爱企查数据显示,追觅已完成了9轮融资,包括在今年8月获得华兴资本与Nextwave的E轮融资,上一轮融资的时间则为两年前的数千万元D+轮融资。

跨界急行军,追觅造车应作何解?-有驾

图片来源:爱企查

另一个问题在于,轻资产的新势力车企往往难以在汽车产业链中占据议价优势。根据盖世汽车报道,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华为数字能源等头部核心三大件企业,2026年产能已被主机厂锁走七成,留给追觅的机会并不多。

针对亟需融资和轻资产模式这两点,根据云见Insight的报道,追觅星空计划的第一款量产车目前仍在造型评审阶段,原定2027年2月量产的计划内部已不再提及,未来几个月,公司计划先推出一批样车,用来展示和寻求融资。

据悉,大部分样车不会走向量产,最有机会走到量产的车型,还是正处于造型阶段的增程式 SUV。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内部大小会议上,公司高层并不讳谈这批样车对于“拉投资”的意义。

与此同时,星空计划的销售团队正忙于取得其他车型的授权,试图通过 ODM模式贴牌后卖到海外,以赚取现金流,公司打造了“左右手模型”,希望通过代工ODM的“左手”业务支撑自研造车的“右手”业务。

04

尾声:跨界狂人

每一次跨界都是一场大考,全面合格的精英企业少之又少。当前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全方位、多维度的高强度对抗,不仅比拼技术创新与迭代速度,更考验体系能力、供应链整合、品牌定位与全球市场洞察。

这天然给了新势力巨大的压迫感。

不过,商业世界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只有到汽车产品发布的当天,才能真正检验车型战略的成功与否。

作为长周期、重投入和慢回报的项目,新能源汽车是一场豪赌,但也正因为不确定性,中国市场才一代代快步向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