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金九”褪色:销量同比下滑5.5%,海外高增长难掩国内窘境

比亚迪公布的9月销量数据捅破了一层窗户纸:396,270辆的业绩,同比下滑5.5%,这是自2024年3月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

比亚迪的“金九”褪色:销量同比下滑5.5%,海外高增长难掩国内窘境-有驾

比亚迪的“金九”褪色了。曾经一路高歌的新能源汽车巨头,在今年9月首次踩下刹车。环比增长6%的背后,是同比下滑5.5%的残酷现实,而海外销量暴涨107%的亮眼成绩,反而照见了国内市场的增长乏力。

对比亚迪而言,2025年注定是转折之年。从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6.39%,到如今销量同比下滑,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正迎来自己的“成人礼”。

------

01 市场饱和与内卷加剧:比亚迪国内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比亚迪9月国内市场的表现揭示了一个严峻现实:国内新能源车市已从蓝海变红海。

对比去年同期的419,426辆,今年9月销量下降至396,270辆。 剔除出口的70,851辆,比亚迪国内销量实际约为32.5万辆,同比下滑更为明显。

这一数据与竞争对手的强势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吉利汽车9月销量达273,125辆,同比增长35%;长城汽车销售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

竞争对手正在蚕食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吉利银河系列8月销量达110,666辆,同比增长173%,直接对标比亚迪的王朝和海洋系列。

零跑、小鹏等新势力同样表现强劲。零跑9月销量6.67万辆,创历史新高;小鹏销量4.16万辆,首次突破4万大关。 这些品牌以“更低价格、更高配置”策略,精准分流了比亚迪的潜在客户。

02 以价换量策略反噬,比亚迪盈利能力承压

销量下滑的背后,更严重的是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

比亚迪第二季度净利润63.45亿元,同比下降30%;扣非净利润下降36.9%。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二季度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8.7%,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低。

单车利润大幅下滑是问题的核心。第二季度比亚迪单车净利润降至0.49万元,环比一季度的0.87万元出现大幅下滑。 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然在短期内支撑了销量,却严重侵蚀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比亚迪的应对之策是下调年度销量目标。据路透社报道,比亚迪已将今年销售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降幅达16.3%。

这一调整背后,是前8个月累计销量286.39万辆,仅完成原定目标52%的尴尬现实。

03 海外市场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比亚迪唯一的亮点。9月海外销量70,851辆,同比增长107%,确实令人振奋。

然而,海外市场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仍存在诸多变数。

比亚迪海外扩张面临重重挑战。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仍在进行中,贸易壁垒可能进一步提高。 同时,海外建厂的前期投入巨大,匈牙利工厂总投资20亿欧元,预计2025年底才能投产。

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同样存疑。虽然比亚迪海外单车利润据称是国内市场的1.8倍,但物流成本、关税以及本土化运营的投入,可能大幅侵蚀这一利润优势。

此外,比亚迪在海外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欧洲市场,不仅要应对特斯拉的强势地位,还要与大众、斯特兰蒂斯等本土巨头争夺市场份额。 这些对手在品牌认知度、渠道建设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04 战略调整与技术突围:比亚迪能否重回增长轨道?

面对当前困境,比亚迪正在积极寻求战略调整和技术突围。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是比亚迪的应对策略之一。2025年第二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高达154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7.7%。 这些投入主要聚焦于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核心领域。

比亚迪正加速推进高端化转型。方程豹、腾势、仰望三大高端品牌上半年累计销售16万辆,同比增长超75%。 高端车型的单车利润是中低端车型的3-5倍,这一板块的增长将有助于改善比亚迪的盈利结构。

在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固态电池研发已进入冲刺阶段,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预计2027年启动批量示范装车。 这一技术突破可能成为比亚迪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些战略调整的效果需要时间验证。短期内,比亚迪仍将面临销量增速放缓和盈利能力下滑的双重压力。

------

比亚迪高管团队在9月初斥资5232.78万元增持公司股票,向市场传递信心。 但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理性:比亚迪A股市值已跌破万亿元。

行业转折点已经到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竞争”的阶段。 对比亚迪而言,放弃对销量数字的执着,聚焦盈利能力与技术壁垒的构建,才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比亚迪正经历从“少年”到“成人”的转型阵痛。这场考验或许正是其走向真正伟大的必经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