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砸20亿改造工厂,为全新纯电皮卡准备,肯塔基升级迎新车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值得咱们普通人聊聊的,那就是福特汽车宣布要砸下20亿美元,也就是一百多亿人民币,去改造它在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老牌汽车工厂。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工厂升级嘛,大公司常有的事。

但这次,事情没那么简单。

福特砸20亿改造工厂,为全新纯电皮卡准备,肯塔基升级迎新车-有驾

这不仅仅是换几台新机器,而是福特打算把自己一百多年前赖以起家的“独门绝技”——流水线生产,给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

这就好比一个传了几代人的面馆,突然有一天老板宣布,咱们不拉面了,以后改用3D打印机做面条。

大家肯定会好奇,这老板是受了什么刺激?

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么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巨头,下这么大决心,对自己“动手”呢?

咱们得先说说福特以前有多厉害。

一百多年前,亨利·福特搞出了移动装配线,这个发明直接改变了世界。

在它出现之前,造一辆车得好几个老师傅围着一个车架子忙活好几天,汽车是只有富豪才买得起的奢侈品。

但有了流水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想象一下,一个光秃秃的车架子在传送带上慢慢往前走,两边的工人每个人只负责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拧上一个螺丝,或者装上一个轮子。

车子从生产线这头进去,从那头出来,就成了一辆完整的T型车。

效率高得吓人,成本也降得厉害,普通家庭也能买得起汽车了。

可以说,全世界的现代工厂,都是从福特这儿学来的。

福特砸20亿改造工厂,为全新纯电皮卡准备,肯塔基升级迎新车-有驾

可就是这么一套被证明成功了一百多年的方法,福特现在自己觉得不行了,必须要改。

这次他们花20亿美元改造工厂,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动车生产平台。

这个新平台跟老流水线最大的区别,就是把“一根筋走到底”的模式,变成了“三路并进,最后合体”的模式。

这是什么意思呢?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

老的流水线就像是咱们去吃那种回转自助餐,一长条传送带,上面放着各种菜,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什么就往自己锅里夹什么,从头到尾,车子就是那个锅,零件就是那些菜。

而福特的新方法,更像是一家高级餐厅的后厨,分工特别明确。

它把一辆电动车分成了三个大块:车头部分、车尾部分,以及一个包含了电池、座椅、地毯和中控台的“座舱底盘”。

工厂里会开辟出三条互不干扰的生产线,一条专门组装车头,一条专门组装车尾,还有一条专门组装那个“座舱底盘”。

在每个区域里,工人师傅们不用再跑来跑去找零件,或者伸着脖子等传送带,所有需要用到的螺丝、工具、扫描仪全都摆在手边,甚至连电动扳手的角度都给你预设好了,工人只需要像拼乐高积木一样,专心致志地把自己这块“积木”给拼好就行。

最后一步,就是把这三块已经完成度很高的“巨型积木”,运到生产线的末端,像拼三明治一样,上下左右一组合,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就这么诞生了。

这种做法背后,还有一个关键技术,叫做“一体化压铸”。

简单说,就是以前可能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钢板零件焊接在一起才能形成的车身结构件,现在用一台超级巨大的机器,像做模型一样,“咣”地一下,一个完整的、巨大的铝合金部件就压出来了。

福特砸20亿改造工厂,为全新纯电皮卡准备,肯塔基升级迎新车-有驾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福特自己公布的数据,新平台造出来的车,零部件总数能减少20%,那些复杂的冷却管路能减少一半,螺丝螺母之类的紧固件也能减少四分之一。

零件少了,出错的概率就低了,组装起来也更快了,预计整个生产速度能提高15%。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福特这么折腾,是为了追赶特斯拉吧?

毕竟一体化压铸这些玩法,最早是特斯拉带火的。

没错,追赶特斯拉是原因之一,但福特的高管,那个负责电动车业务的道格·菲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非常实在的大白话,他说,这次工厂升级改造,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是为了“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

这句话,可以说是点睛之笔,也道出了福特内心深处真正的焦虑。

在福特这样的百年巨头眼中,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已经大到让他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在成本控制上做得太好了。

咱们国内的朋友应该有体会,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车,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各种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价格还一个比一个有竞争力。

这背后,是中国拥有了非常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

就拿比亚迪来说,从最核心的电池,到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是一些车用的芯片,很多都能自己生产。

福特砸20亿改造工厂,为全新纯电皮卡准备,肯塔基升级迎新车-有驾

这种“自给自足”的能力,让它在控制成本方面有了巨大的优势。

当福特还在为从供应商那里采购电池的价格而头疼时,中国的车企可能已经在研发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下一代电池了。

福特这次计划在新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是一款中型纯电皮卡,大小和现在卖得不错的Maverick差不多,目标售价定在了3万美元左右,计划在2027年才推出来。

3万美元,听起来确实不贵。

但是,咱们得想一个问题,现在是2024年,等到2027年,三年时间过去了,以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内卷”程度,到时候我们的国产品牌会把电动车的技术和价格做到什么程度?

很可能到时候,同样的价格,我们能买到技术更先进、配置更丰富的车型了。

所以,福特这次豪掷20亿美元,与其说是一次主动的创新,不如说是一次被逼无奈的战略防御。

它就像一个曾经称霸武林的宗师,一直苦练祖传的拳法,突然发现江湖上冒出了一大批年轻高手。

这些年轻人不按套路出牌,他们比拼的是“内力”,也就是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而且“内力”还异常深厚。

老宗师这才猛然惊醒,光守着祖传的拳谱已经不行了,必须赶紧放下身段,去研究学习对手的“内功心法”,也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模块化生产和一体化压铸。

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过去一百年,游戏规则基本都是由欧美日这些老牌汽车强国制定的。

而现在,一个像福特这样的行业开创者,公开承认自己需要学习和适应来自中国的竞争模式。

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电动车产业崛起最有力的证明。

这20亿美元的投资,投下的不仅是金钱,更是福特对未来的赌注,以及对一个强大新对手的敬畏和正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