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汽车圈新闻,一条消息让老车主和新买家都坐不住了:2025年9月11日,据外媒Autocar报道,福特正准备推出一款"关键车型"——与福克斯尺寸、级别相当的跨界车,这是其欧洲战略全面调整的首个举措,预计2027年上市。要知道,福克斯在中国可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2012年三代福克斯靠运动操控圈粉无数,2018年四代虽然换平台,但燃油版销量逐年滑坡,2024年全年在国内只卖出3辆,基本处于停售状态。福特已宣布福克斯将在2025年11月停产。现在说要推新跨界车,是福特急了?
还是市场变了?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聊。
一、经典福克斯要"消失"?
2027年或推跨界车填补空缺
说起福克斯的没落,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车从巅峰跌到谷底,背后藏着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先看市场大盘的变化。2024年1-11月,中国SUV市场终端销量达到1011.7万辆,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比例已经冲到一半,同比还涨了。
啥概念?
就是说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SUV。再看传统三厢轿车,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年轻人买车时脑子里想到的不再是"开着稳当、省油耐用"的家用轿车,而是"坐得高看得远、后备箱能塞下全家行李"的SUV或者跨界车。这个趋势从2020年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彻底反转过来。
福克斯的销量数据更是惨不忍睹。2022年9月,这款曾经的"小钢炮"单月销量只剩1389辆。你要知道,在福克斯最辉煌的2012年到2015年那会儿,这车月销轻松破万,甚至能冲到两万台。可到了2024年,全年累计只卖出3辆——没错,你没看错,就是3辆!这基本等于已经退出市场了。很多4S店里福克斯的展车都落了一层灰,销售顾问自己都不好意思推荐这款车。
为啥会这样?
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需求变了。以前大家买车图个经济实惠,福克斯1.5T发动机加上不错的底盘调校,开起来又稳又省心,自然受欢迎。但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85后、90后这批人,他们买车不只看发动机参数和油耗,更在意车内空间够不够大、智能配置全不全、开出去有没有面子。福克斯那种传统紧凑型轿车的定位,在新能源车和SUV两面夹击下,活生生被挤到了边缘。
的是新能源车的冲击。比亚迪元PLUS、宋PLUS DM-i这些车,2024年终端销量都超过20万辆。人家不仅有电动和混动版本可选,空间还比福克斯大一圈,价格也就贵个一两万。消费者用脚投票,福克斯自然没了活路。
福特显然也看明白了这个局面。2025年11月,福克斯燃油版将在欧洲停产,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也随之关闭。这不是福特一家的问题,整个传统车企都在经历阵痛。大众砍掉了多款燃油车型,通用也在北美大幅削减轿车产品线,全球车市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向SUV、跨界车和新能源车。
但福特又不想彻底放弃福克斯这块招牌。毕竟从1998年第一代车型推出到现在,福克斯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600万辆,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运动、年轻和品质。于是福特决定来个"换汤不换药"的操作——2027年推出一款新的中型跨界车,尺寸和定位跟福克斯差不多,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工厂生产,年产能30万辆。
这步棋怎么理解?
你可以把它看成福特的一次"战略退却"。既然轿车市场打不赢了,那就换个赛道继续玩。跨界车这个品类本身就介于轿车和SUV之间,既能满足年轻人对高视野和大空间的需求,又能保留一定的操控性能,算是找到了一个折中方案。而且用"福克斯"这个名字,还能唤起老车主的情怀,带来一波免费宣传。
二、新跨界车到底换了啥"芯"?
福特这次虽然没大张旗鼓地开发布会,但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款新跨界车在技术上还是下了点功夫的。先说平台。新车很可能基于福特的C2平台打造。这个平台从2018年第四代福克斯开始使用,后来福特锐界、EVOS这些车也都出自这个平台。
C2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既能生产轿车,也能造SUV和跨界车,而且在空间利用率和成本控制上都比老平台有优势。你可以理解为,这是福特这几年花了大价钱研发的"通用底盘",一套设计方案可以衍生出多款车型,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但这里有个问题——C2平台到目前为止还没真正支撑过纯电动车型。这次福特说新跨界车会提供汽油、混动和纯电三种动力版本,纯电版怎么实现?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对C2平台进行深度改造,把电池包、电机这些部件硬塞进去;要么是用另一套针对纯电车的平台,但车身外观和内饰设计保持一致,给消费者营造"同一款车"的感觉。无论哪种方案,都意味着福特在技术路线上还没完全想清楚。
再说动力系统。福特这次玩的是"多能源"策略,汽油、混动、纯电全都有。汽油版本应该还是延续福特现有的1.5T或者2.0T发动机,技术成熟度没问题,但在电动化浪潮下,吸引力肯定不如混动和纯电版。混动版可能会借鉴福特在北美市场的混动技术,油耗能控制在百公里5升左右,这个表现在同级别车型里算中规中矩。至于纯电版,现在还没具体续航数据,但参考福特在欧洲卖的电动探险者,CLTC续航大概在400-600公里这个区间,跟比亚迪、特斯拉这些纯电品牌相比,没啥技术优势。
车身尺寸和定位也值得聊聊。这款新跨界车的尺寸据说跟福克斯和翼虎差不多,车长可能在4.4米到4.5米之间,轴距2.7米左右。这个尺寸放在跨界车市场算是标准身材,不大不小。福特还特别强调,新车不会取代翼虎,而是跟翼虎一起卖。这个操作有点意思——翼虎在欧洲市场主打家用SUV定位,而新跨界车可能会更偏向年轻、运动的路线,用来吸引那些曾经喜欢福克斯的用户。
相当于福特在同一个价位段摆了两款车,一个主打实用,一个主打个性,看消费者愿意为哪个买单。但说实话,光有这些技术信息还不够。现在消费者买车,智能化配置几乎是刚需。车机系统流不流畅、能不能语音控制、有没有OTA升级、辅助驾驶功能强不强,这些才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
福特在智能化这块一直被吐槽落后,老款福克斯的车机系统卡得像老年机,连蓝牙连接都经常掉线。这次新跨界车如果还是老一套,那基本没戏。是价格。虽然福特没公布具体售价,但跨界车的成本肯定比轿车高——底盘要抬高、悬挂要加强、车身结构也更复杂,再加上多套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最终定价不会便宜。
如果这款车引进中国市场,起售价可能在15万左右,顶配版甚至能到20万。这个价位段可是红海中的红海,比亚迪宋PLUS、吉利星越L、广汽埃安Y这些车都在这个价格区间厮杀,福特拿什么跟人家拼?品牌力比不过BBA,性价比干不过自主品牌,智能化又落后一大截,真要进来估计又是一场苦战。
三、福克斯变跨界,是无奈认怂还是另有所图?
福特这步棋,表面上看是产品线调整,往深了挖,其实是整个传统车企面对市场剧变的集体焦虑。先说最直接的原因——燃油车真的不行了。福特欧洲区负责人Martin Sander去年就公开表态,公司要"全力淘汰燃油车型,推进电气化战略"。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背后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2024年,福特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同比暴跌,市场份额只剩,而福克斯这款车的单车利润率更是只有可怜的。
啥概念?
卖一台福克斯赚的钱,还不够福特F-150皮卡利润的零头。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福特自然不愿意再干下去。再看全球车企的动向。大众已经砍掉了多款燃油车型,把重心转向ID系列纯电车;丰田虽然嘴上说"技术路线多元化",但实际上新推的车型里混动和纯电占比越来越高;就连以燃油车起家的本田,也宣布要在2040年前停售纯燃油车。
这不是哪家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生存则——环保越来越严、消费者口味越来越刁、新能源车成本越来越低,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一点点压缩。福特如果还死守着福克斯燃油版不放,那就是拿真金白银往水里扔。
但换个角度看,福特也没完全认怂。推出跨界车这步棋,其实暗藏着几个小算盘。跨界车是现在的"流量密码"。你看看国内卖得最火的几款车——比亚迪元PLUS、宋PLUS DM-i、理想L6、问界M7,哪个不是打着"能城市也能野外"的旗号?消费者就吃这套。
工作日开车上下班,周末带着家人去郊区露营,一台跨界车全搞定。福特押注跨界车,说白了就是顺应潮流,哪里有肉吃就往哪钻。"福克斯"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流量。虽然车卖不动了,但福克斯在全球车迷心中的地位还在。1998年第一代车型推出,到现在26年过去了,全球累计卖出1600多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说明问题。
尤其是在中国,2005年第二代福克斯引进后,很多80后、90后的第一台车就是它。现在这批人正好是消费主力,福特用"福克斯"这个名字推新车,相当于免费蹭了一波情怀营销。网上那些老车主一看到"福克斯回归"的新闻,立马就转发评论,这波热度不蹭白不蹭。
福特在给自己留后路。2027年推出新跨界车,时间点很微妙。现在是2025年,到2027年还有两年缓冲期。这两年里,新能源车市场会怎么发展?
纯电车的技术瓶颈能不能突破?
混动车还能不能继续火下去?
福特自己也没底。所以用"多能源"策略,汽油、混动、纯电三条腿走路,哪条腿站得稳就靠哪条腿。策略说好听点叫灵活应变,说难听点就是骑墙观望。
但这里有个致命问题——福特的转型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你看比亚迪,2024年全年销量427万辆,同比暴涨,纯电和混动两手抓,技术迭代快得惊人。再看吉利、奇瑞这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都超过,出口量还在猛增。反观福特,到现在连一款真正有竞争力的纯电车都拿不出来。
电动探险者在欧洲卖得不温不火,Mustang Mach-E在中国市场更是存在感极低。你说2027年推出的新跨界车能有多大竞争力?恐怕到时候市场格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福特到底懂不懂中国市场?
这款新跨界车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开发的,能不能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是个问号。中国用户现在买车看什么?看智能座舱、看辅助驾驶、看充电速度、看OTA升级。这些软实力,恰恰是福特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新车还是老思路——堆硬件配置、强调机械品质,那基本没戏。
四、网友吵翻了:新跨界车还能找回当年的感觉吗?
这个消息一出来,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立马炸了锅。老福克斯车主、潜在买家、吃瓜群众纷纷发表意见,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有人唱衰。咱们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聊聊。先说操控。很多老车主念念不忘的就是福克斯那种"指哪打哪"的驾驶感受。
底盘扎实、转向精准、过弯侧倾小,开起来确实爽。但新跨界车还能保留这个味儿吗?很难。跨界车的重心比轿车高了一大截,车身也更重,物理规律摆在那,操控性肯定要打折扣。
福特当然可以通过调校悬挂、优化转向助力来弥补一些,但想达到老福克斯那种水准,基本不可能。这就像你让一个篮球运动员去踢足球,身体素质再好,专业性也比不上职业足球运动员。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有多少人真的在意操控?年轻人买车更关心的是车机好不好用、座椅舒不舒服、空调凉不凉快。
所谓的"驾驶乐趣",在大多数消费者眼里已经是个伪需求了。每天上下班堵在环路上,哪有机会体验推背感和过弯极限?福特要是还抱着"操控至上"的理念不放,那真是刻舟求剑了。再说续航和能耗。纯电版本的续航能有多少?
混动版本的油耗能降到多低?
这些数据现在都是谜。福特说会有纯电版本,但具体续航一个字都没透露。参考福特在欧洲卖的电动探险者,CLTC续航大概500公里左右。这个数字放在2025年勉强够用,但到了2027年,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这些品牌的纯电车续航可能已经普遍突破700公里甚至800公里了。
福特的纯电版到时候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混动版倒是有点希望。福特在北美市场的混动技术还算成熟,如果能把这套系统移植到新跨界车上,百公里油耗控制在4-5升是有可能的。但问题是,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吉利的雷神混动,油耗都能做到3升左右,而且价格还更便宜。福特的混动技术在参数上没优势,成本控制上也不占便宜,拼啥?
然后是价格。这是最敏感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虽然福特没公布具体售价,但咱们可以根据成本和市场定位倒推一下。C2平台虽然是通用平台,但跨界车的制造成本还是比轿车高不少。
底盘要加高、悬挂要加强、车身结构也更复杂,再加上三套动力系统的研发摊销,最终成本不会低。如果这款车引进中国,起售价15万左右应该是保守估计,顶配版带上纯电动力和全套智能配置,20万出头很正常。这个价位段是什么概念?
比亚迪宋PLUS DM-i起售价13.98万,顶配不到18万;吉利星越L起售价13.72万;理想L6虽然贵一些,但人家是增程式SUV,空间大、配置高。福特新跨界车凭什么让消费者多掏钱?品牌溢价?
现在已经不是2010年那个"合资车=高品质"的时代了。智能化配置?福特在这块一直被吐槽落后。机械品质?
自主品牌这几年进步飞快,底盘调校、隔音降噪都不比合资车差。还有个问题很多人关心但很少人说出口——福特到底还能在中国市场撑多久?这些年福特在华销量一路下滑,2024年更是跌到谷底。
长安福特的经销商体系都在大规模收缩,很多小城市的4S店关门了。情况下,你让消费者花十几万买一台福特车,谁敢保证五年后还能找到地方修车保养?这个顾虑很现实,也很致命。是,福特自己对这款车能不能进入中国市场都没给出明确答复。
媒体报道里说的都是"欧洲市场"、"西班牙工厂生产",中国市场只字未提。有可能这款车根本不打算在中国卖,只是在欧洲填补福克斯退市后的空白。那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所有的讨论都是白搭。
最后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网上很多人在怀念老福克斯,但真让他们掏钱买新跨界车,又有几个愿意?
情怀,在朋友圈发个感慨、转发个新闻可以,但掏真金白银买车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冷静地算账:性价比高不高?智能化够不够?
保值率如何?
品牌靠不靠谱?
这些硬指标过不了关,再多情怀也救不了销量。
结语:福克斯的"变身",其实是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
从福克斯2027年可能变跨界这件事能看出来,哪怕是"国民神车",也得跟着市场低头。以前靠情怀、靠操控就能卖得好,现在得拼智能、拼场景、拼用户需求。福特这步棋走得有点晚,也有点无奈。
说到底,这不是福特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车企都在面临的转型阵痛。大众、丰田、通用、本田,哪个不是在艰难探索电动化转型的路子?有的激进一点,砍掉燃油车产品线;有的保守一点,混动和纯电两手抓。但无论哪种策略,核心都是一个字——活下去。
对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坏事。市场竞争越激烈,我们能选择的好车就越多,价格也会越合理。曾经的"小钢炮"换种方式陪你,说不定真能带来新惊喜。但能不能成,还得看福特自己争不争气。
至于新跨界车能不能成,2027年上市后,咱们蹲一波销量和口碑就知道了。只是希望到那时候,福特别又拿出个半成品来糊弄消费者,真要那样,连最后这点情怀分都要败光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