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什么技术信仰了,中国车企的真相就是“发疯文学”

讲真,最近蔚来发了个乐道,搞得圈里跟过年一样,好像李斌老师终于想通了,决定不当圣人,下凡来渡人了。但你仔细看这事儿,这哪是想通了,这纯粹是心态崩了,不装了,摊牌了。什么品牌调性,什么用户企业,都是虚的。核心就一句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这就对了,这才是现在车圈该有的样子。

过去那些年,我们总喜欢听一些温情脉脉的“至暗时刻”故事。什么比亚迪当年差点破产,靠着技术信仰熬过来了;什么奇瑞多品牌战略失败,后来刮骨疗毒聚焦核心了。听着都特别励志,特别像成功学讲座。但这些故事的底层逻辑翻译过来其实特别简单:当年差点死了,现在活过来了,准备回来把你们都弄死。别跟我谈什么转型阵痛,什么战略调整,这都不是请客吃饭,这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没有任何选项。

就说比亚迪,现在牛得不行,天天在销量榜上横着走。但你回到十年前,王传福老师每天琢磨的,可能不是下一代DM-i技术,而是公司这个月工资发完,下个月还能不能撑得住。那时候搞新能源,跟在撒哈拉沙漠里卖刨冰没啥区别,所有人都觉得你疯了。车造出来没人买,库存堆得能当城墙使,经销商跑路比兔子还快。这哪是什么战略远见,这就是一场豪赌,赌桌对面坐着的是命运本身。他手里唯一的筹码就是电池,然后一咬牙一跺脚,直接All in,把公司当压缩毛巾一样,泡在研发的水里,要么膨胀成巨人,要么直接烂成一锅浆糊。结果呢?他赌赢了,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何况是憋了一身内力,早就修成了元婴大能的比亚迪。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不叫“坚持技术研发”,那叫“给自己焊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然后冲进人群里开无双。

别再吹什么技术信仰了,中国车企的真相就是“发疯文学”-有驾

还有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整个行业都觉得李书福老师喝多了。一个村里的民营企业家,要去娶一个北欧的豪门公主,这剧本听着就跟网络爽文似的,还是那种最不靠谱的。所有人都等着看笑话,看吉利怎么被巨额债务拖垮,怎么被文化冲突搞得鸡飞狗跳。结果呢?李书福老师祭出了一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表面上分家,背地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疯狂偷师。这操作,坏了菜了,简直是把隔壁老王的武功秘籍给顺过来了。几年下来,沃尔沃的技术反哺得明明白白,领克直接横空出世,反手就是一个高端化。这哪是收购,这分明就是派了个商业间谍去对手家里卧底,最后连人带技术全拐回来了。就问你怕不怕?

别再吹什么技术信仰了,中国车企的真相就是“发疯文学”-有驾

至于那些新势力,那更是把车圈的荒诞性演绎到了极致。他们压根不是来造车的,他们是来搞行为艺术的。

我作为一个曾经拥有过好几年特斯拉的准中年人,我必须得说,买有些车,真的跟产品力没半毛钱关系。它是一种玄学,一种信仰。你买的不是那四个轮子一个沙发,你买的是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感觉。蔚来的车主就是典型,他们买的不是车,是海底捞附赠的一张移动VIP卡,是李斌老师亲自为你开门的尊贵感。换电站就是他们的“任意门”,在你焦虑的时候给你一个温暖的抱抱。虽然公司亏得底裤都快没了,但只要这份信仰还在,服务还在,用户就会源源不断地为爱发电。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让你心甘情愿。

小鹏就更典中典了。G9上市那会儿,那个配置单搞得比道诡异仙的剧情还复杂,普通人看完直接道心破碎,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这产品经理,我只能说,机你太美。后来没办法,把长城的王凤英请过来当雷电法王,对着整个组织架构就是一顿电疗,总算是给电明白了,开始老老实实搞性价比。你看,有时候开窍就是这么简单,挨顿打就好了。

当然,最魔幻的还得是问界。塞力斯这家公司,在遇到华为之前,基本上属于在ICU里等着拔管的状态,市场都快把它给忘了。结果华为Mate 60横空出世,问界M7直接原地复活,销量好得跟不要钱一样。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绝对的技术玄学面前,什么品牌历史、什么造车底蕴,都是弟弟。华为的智驾,就是那个“祖传大力丸”,一颗下去,直接打通任督二脉,垂死病中惊坐起,销量直冲九万里。但话说回来,车终究是车,你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供应商身上,跟把身家性命交给一个算命先生有什么区别?今天能奶你,明天就能奶别人。这其中的风险,冷暖自知。

别再吹什么技术信仰了,中国车企的真相就是“发疯文学”-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这些车企比喻成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还有个天道循环,车圈这帮哥们儿,只有黑暗森林和人道毁灭。

所以你看,现在车企所谓的转型、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场大型的“发疯”文学。价格战打到最后,不是比谁赚得多,是比谁亏得慢。你降一万,我就官降两万再送你一套房。你搞技术,我就直接把别人的技术买过来装自己身上。加大,加大,再加大。卷到最后,大家一起完蛋。真他妈的卷啊!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了,一起蹲在废墟上啃馒头。

所以别再信那些“熬过至暗时刻”的鸡汤了。真相是,所谓的“至暗时刻”根本没有过去,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变成了所有人的日常。以前是自己和自己卷,现在是拉着所有人一起下地狱。从这个角度看,所有车企的终点,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看谁能成为最后一个站在废墟上的疯子。活下去,不择手段地活下去。活下去,就是唯一的真理。个屁。生存的关键是看谁更能熬,更能吹,更能从投资人那里忽悠来钱。技术和定位都是其次,能开下去才是唯一的硬道理。毕竟,故事再动听,公司没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