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奇瑞创新大会开幕,技术迈向全球化,开启全新发展时代

说起奇瑞汽车,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个埋头苦干、不善言辞的“理工男”形象。

它总是在默默地搞技术、钻研发动机,但在宣传上似乎总比别人慢半拍。

然而,就在最近,这位一向低调的“技术宅”突然站到了聚光灯下,一反常态地高调了起来。

2025奇瑞创新大会开幕,技术迈向全球化,开启全新发展时代-有驾

在不久前举办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的当家人尹同跃直接对着所有人喊话,说奇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不客气”之后,现在连全球化的创新体系也准备“不客气了”。

这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奇瑞吗?

它究竟是哪里来的底气,敢说出这样的话?

是手里真的攥着什么王牌,还是只是为了博眼球放的“卫星”?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奇瑞在这场大会上到底拿出了些什么真东西。

这场活动,与其说是一场发布会,不如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科技成果展,奇瑞几乎是把压箱底的宝贝都掏了出来。

首先亮相的,是一款名叫“墨茵”的人形机器人,这是奇瑞旗下墨甲机器人的首个作品。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特效,而是一个能跑能动、能与人进行复杂交互的智能机器人。

这种技术的背后,是人工智能、精密传动和复杂算法的深度结合,它预示着未来的汽车制造工厂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和自动化,甚至我们的车内空间也会有更聪明的伙伴。

2025奇瑞创新大会开幕,技术迈向全球化,开启全新发展时代-有驾

紧接着,一个更让人惊叹的东西出现了——一款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飞行汽车。

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的把汽车装上翅膀,它采用了所谓“三体式复合翼”的设计,说白了就是它既能在地上像普通汽车一样跑,又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还能在天上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高速巡航。

这种融合了陆空两种形态的交通工具,直接把我们对未来出行的想象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说机器人和飞行汽车还带有一点未来的科幻感,那奇瑞接下来展示的技术,就和我们每个新能源车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了。

他们展出了一套全固态电池模组,核心指标——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了惊人的600Wh/kg。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大约在360Wh/kg,而我们最常见的主流三元锂电池,这个数字通常在250Wh/kg到300Wh/kg之间。

奇瑞这个600Wh/kg,几乎是现有主流技术的两倍还多。

这个提升反映到续航里程上,就是能让一辆车的续航轻松突破1200公里,甚至达到1300公里。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开着这样一辆车,可以从北京一路开到上海,中途完全不需要停下来充电,到了地方甚至还有富余的电量。

这项技术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将彻底解决困扰电动车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

2025奇瑞创新大会开幕,技术迈向全球化,开启全新发展时代-有驾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冒出一个疑问:技术听起来很厉害,但靠谱吗?

安全问题怎么保证?

这恰恰是奇瑞最想向外界传达的核心信息。

尹同跃在会上坦诚地自我调侃,说大家都知道奇瑞喜欢“吹牛”,但从来不“瞎吹牛”。

这份自信,源于奇瑞对安全近乎偏执的坚守。

他反复强调,“不够安全,绝不上车”是奇瑞技术应用的铁律,在奇瑞的价值观里,质量和创新永远排在销量和利润的前面。

为了践行这一承诺,奇瑞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数据库,里面收集了超过1.2万个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100多项远超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涵盖了电池安全、碰撞安全、救援安全等方方面面。

正是这种投入,让奇瑞累计有54款车型在全球各项碰撞测试中获得了五星安全评价,这个数量在所有中国汽车品牌中是遥遥领先的。

有了这样坚实的安全基础,奇瑞才有底气去展示那些看似前卫的未来科技。

当然,奇瑞这次之所以如此高调地喊出“不客气了”,不仅仅是因为手里有几项黑科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全球化战略的深刻变革。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汽车“出海”,但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把国内生产的汽车卖到国外去。

2025奇瑞创新大会开幕,技术迈向全球化,开启全新发展时代-有驾

这种模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尹同跃对此直言不讳,他说现在欧洲街头的中国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但“水土不服”、“质量出问题”、“本地化服务跟不上”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这正在慢慢消耗中国汽车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

奇瑞的市场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收到的投诉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因为“技术不适应当地环境”,近三成是因为“紧急情况下的保障服务缺失”。

比如,为中国南方湿热气候设计的电池温控系统,到了俄罗斯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可能就会失灵;为国内平整路面调校的悬挂系统,到了路况复杂的南美可能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奇瑞才下定决心,要从简单的“产品出海”升级为更高级的“技术出海”。

他们的目标不再是仅仅卖出去多少辆车,而是要打造一个能够适应全球不同法规、不同环境、不同用户习惯的技术平台和质量标准体系。

这就像是以前是把做好的菜端出去卖,现在则是要建立一个能适应全球各种口味的中央厨房,根据不同地方的需求,快速烹饪出最适合当地的“菜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奇瑞的“瑶光2025”技术战略也在不断进化,旗下的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等五大技术领域,就像一棵不断生长的科技树,结出了诸如能实现48%超高热效率的发动机、能让车辆操控更灵活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甚至还有能让汽车具备涉水越野能力的方舟两栖系统等一系列先进技术。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可灵活组合的技术库,为奇瑞的全球化征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种战略上的远见和技术上的厚积薄发,才是奇瑞敢于喊出“不客气”的真正底气所在。

而这一切努力的成果,也已经体现在了实实在在的市场表现上。

截至今年9月底,奇瑞的全球用户已经突破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就超过了543万,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已经接近一半。

在欧洲、南美、中东等多个关键市场,奇瑞的销量都排在中国品牌的第一位,这充分说明了其全球化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最近,奇瑞在香港成功上市,更是为它未来的全球扩张打通了国际资本的通道,备足了粮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