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开业,感觉像是闹了个大笑话。刚刚刷到朋友圈,满屏的“新赛道上线,助力梦想实现”,还能看到一些粉丝激动得像打了鸡血一样跪舔节奏。我的天,真别说,咱们国产车的招牌,就是在这些所谓“专业赛事”里装点门面。实际操作你真不翻车?别逗了,这场面,像极了走钢丝的勇士,站在边缘看热闹,笑的心都凉了半截。
我昨天深夜刷微博,突然看到一篇稿子,标题都还没点完,一堆车迷就在下面跑题评论:都快照着比赛现场的照片发——满眼的泥泞、迎风飘扬的彩旗,还有那一排排崭新的造型,像极了刚升空的火箭。这景象,偏偏就发生在郑州那个你不怎么关注的地方?一帮粉丝说:“这车企动起来,就是不一样,咱们郑州的兄弟也能享受到豪华赛道。”你觉得豪华?我看那只不过是花了点补贴钱,把一块合格的场地硬给打扮得像个热闹的赛车场。
别以为我看不过去现场安置的十几台改装越野车,实则好多都用的国产品牌底盘,整得跟国外一模一样,看起来倒是挺上档次。可是你仔细看那轮胎、那个油门反应,还有那些“专业”操作,你就会觉得像个摆设。原本满腔热血的爱好者们,坐在一旁喝着豆浆,心里明白这不是真车迷的战场。这不过是政策输血下的秀场,得了,谁都知道根本未必能真带动实质性技术提升。
其实你那些“专业比赛”和“极限挑战”一类的活动,一开始就带有很大的“走形式”色彩。有人会说,这是平台或者厂商的炒作手段,别真把它当成真正的竞技比赛。走走过场,呼应个宣传,给粉丝们点幻想刷存在感,赚点流量。可是你说,真有人拿 these场地练技术?得了吧,别逗我。就算场地不错了,关键比赛的功能性、技术性都打了折扣。
我看着那些报名参加的选手,有的甚至还带着一副“我也是为了梦想”模样,但实际上可能连油门的边界都没摸清楚,比赛过程中一场意外都没少发生。倒不是说人家技术不行,而是场地本身就限制了这些“专业”操作的空间。结果比赛里,最大亮点反倒是那些喷绘和宣传口号:什么“助力梦想”、“打造专业新体验”。你说,这都成了套路的套路。
更搞笑的是,还不是赛后总结。那些媒体、企业宣传机构的发稿,从头到尾都在强调“弘扬赛车文化”、“推动创新发展”。但实际真能吸引多少真正的赛车爱好者?没准这场“盛事”一结束,朋友圈里还剩下一堆刷屏的“看热闹”的无聊粉——他们的热情终归是浮于表面。问题是,赛道本身是否真的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还是只是一场搞形式的硬广秀。
其实看热搜也能看出点端倪。去年某某国际赛事,火了一阵,结果后来真懂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明星演戏”。而这次,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开业,也差不多是一样的套路。宣传一波,表面搞得南腔北调,可实际上,真正能站出来说自己是“专业”的,还能有几个?盛大开业的剪彩现场,老板介绍得天花乱坠,粉丝们还在狂点赞,殊不知后续的效果其实早就注定。
我觉得挺讽刺的是,这帮车企喊着要“推动技术创新”,走的路线却是“景观式投资”。不是说不到位,但你能真正粉碎“投机取巧”的闹心景的,少之又少。你看那场地,跑了几天,最多除了尘土飞扬、几声怨言,真的能带来什么技术上的质变?未必。反倒有不少热心的老司机都在旁边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打着赛车旗号的广告秀”。
这场盛大的赛事,有点像是给那些“梦想”打包出货。真想让人心疼的,是那些为了圆梦奋斗的年轻人。可惜,大多数和他们擦肩而过的,却是费劲心血换来的虚无感。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照片和无聊的评论。
其实我挺想问问,这样符合“专业”标准的赛车场真有多少?我们究竟是在打造一个真正的技术追求,还是只是在拼时间、拼脸面?说得好听点是“助力”,说白了就是“走过场”。我看着那些场面,心里暗叹:这么操作,粉丝真不翻车?还是说,只要名字够大、场面够庄严,好像就能掩饰掉底下的水分?反正我是看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