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油车车主都需要面对一个现实。
即油车产能在不断萎缩,纯电车产能在不断扩张。
有些车主会很坚定地说,哪怕油车只剩下最后一辆。
自己也会是最后一个油车用户,无论如何都不会选纯电车。
买车这事确实是个人自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能强求。
同样的,油转电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当传统汽车大国逐步形成电气化共识,油车逐步被纯电汽车淘汰,其实没那么难接受。
真正让人难接受的是,未来油车车主,可能要面对3大困境:
加油越来越困难
加油方便是燃油车的一大优势,但这个优势正在被自己人打破。
过去数十年,传统能源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搭建了5万多座加油站,为燃油车普及出了大力气。
算上民营的6万多座加油站,国内有存量11万多座加油站。
但最近五年来,两桶油嗅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主动转型服务新能源车主。
中石化和中石油开始依托自身的五万多座加油站,顺势建立起了成本更低的充电站和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解决纯电车补能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止2024年底,仅中石化一家就建立了7000多座充电站和8.3万台充电桩。
按照这样的势头,未来这5万多座加油站,就是现成的新能源补能基础设施。
除了中字头能源企业加入新能源最后一公里赛道竞争外,民营企业也入场了比如蔚来和华为数字能源。
蔚来大规模布局换电站和充电桩,还拉上吉利等车企共同投资新能源基础设施。
更让燃油车主郁闷的是加油站也开始缩水了。
根据财新网提供的数据,未来五年加油站的数量将从原来的11万余座,锐减到9万余座,将淘汰近2万座加油站。
加油站的减少,背后有两大因素影响。
两桶油为了实现能源碳中和战略,正在大力投资新能源,缩减传统能源基础设施。
另外随着中国纯电汽车产业规模增长,每年的汽油消费量减少近千万吨,不需要那么多加油站了。
这样既节约了宝贵的石油资源,又减少了燃油尾气排放污染。
油车车主们现在享受的加油站便利,未来可能享受不到了。
反而是新能源车主可以利用两桶油的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便捷补能。
保值率越来越低
在传统油车品牌市场,保值率的第一梯队是欧洲的进口车BBA系列。
但随着欧洲豪车电气化转型阵痛,油车的保值率普遍下降。
原来排在“BBA”后面的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保值略有上升。
在3亿存量汽车市场,大众燃油车型保值率比较低,相对小众的豪车保值率反而高。
但随着高端纯电汽车冲入宝马、奔驰和奥迪的垄断豪车市场。
保值率第一梯队的BBA受到了冲击,不仅新车需要降价来提升销量,就连品牌价值也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了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
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让豪车开始走向平民化,以前花费三十万五十万才能享受的豪华内饰和配置。
现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做到了,真正做到了低价高配置体验。
这让传统豪车保值率优势不再,豪车新车价格一降再降,二手市场也会跟着降。
在此消彼长的态势下,油车的存量优势,反而会变成降低二手油车保值率的负面因素。
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反而会不断提升保值率。
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新能源纯电汽车,燃油车二手市场的积压会更严重,供大于求,逐步变成一个买方主导的市场,进一步降低保值率。
如果你是二手车商,你会选择一个未来不断扩张的新能源二手车市场,还是严重过剩,产业萎缩的传统二手车市场?
民用油车市场越来越小众化
说起燃油车,就不得不提油价上涨的问题。
油价上涨意味着养车成本提高,但有些车主可以任性的说,没钱加油,还买什么车?
可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油价上涨则是能源通胀,会引发能源经济危机。
车主可能习惯了汽油消费的便利服务,却忘了石油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
从海关石油贸易数据上看,中国每年从海外进口5亿吨石油,还需要从欧美掌控的海运路线进口,随时有卡脖子的能源危机。
哪怕现在已经实现多元化进口石油,也依然存在对外能源依赖。
而这大量进口的石油资源,本是核心的工业原料,却有7成以上浪费在交通领域,特别是汽车汽油消费领域。
再不改变这种资源浪费的局面,未来很容易陷入传统能源经济通胀风险。
中国转向电动智能汽车产业,就是要减少能源浪费和对外能源依赖。
在大众乘用车市场发展新能源纯电汽车和氢能汽车。
把稀缺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用在刀刃上比如军事领域。
未来的趋势是除了小众或者特种军用车领域保持油车体系外,大众乘用车市场将普遍的电气化转型。
当油车变成小众市场的存在,油车车主未来出行会受限,没有新能源车主出行那么方便自由。
随着油车产品市场从大众变小众,对应的汽车维护保养等服务产业链也会退化,车主用车成本也会大幅提升。
你觉得未来油车车主会面临哪些困境,分享你的观点,一起友好交流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