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称不使用CarPlay Ultra,不认同苹果策略

当你的手机能够掌控仪表盘、决定车辆能否启动并限制速度时,你会愿意把汽车的“钥匙”交给一家科技公司吗?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给出了明确的立场:对于苹果推出的首代CarPlay Ultra,福特选择按下暂停键。

苹果在2025年推出的CarPlay Ultra将车载互联系统带入一个新的层面。

福特CEO称不使用CarPlay Ultra,不认同苹果策略-有驾

与以往仅作为信息娱乐接口的CarPlay不同,Ultra可以接管中控屏并深度整合仪表盘上的关键信息,包括车速、转速、油量和温度等,借助iOS 26实现更紧密的手机与车辆交互体验。

阿斯顿·马丁等豪华品牌率先采用,凸显出高端市场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

即便如此,福特对这种“全屏接管”的实现方式保持审慎,法利直言公司不认同首代产品的执行模式,并已就此多次与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直接沟通。

法利的关切并非出自对科技公司能力的否定,而是基于一组更为复杂的考量。

第一点是用户体验的连续性问题。

进入车辆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界面过渡到另一个界面,那一刻的数字环境应尊重用户个人设置、偏好和隐私。

福特强调应由原始设备制造商主导车辆关键功能和用户体验,而不是将这些主导权转移给外部平台。

第二点是责任边界的明确性。

车辆涉及行驶安全,一旦显示或控制职责由第三方承担,出现事故或软件故障时的责任划分会变得模糊。

谁承担安全检验、谁负责漏洞修补、谁面对法律追责,这些都需要在技术部署之前达成清晰的协议。

第三点与数据治理有关。

车辆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位置信息和用户偏好,属于高度敏感的资源,其收集、存储和利用都应在严格监管与用户授权框架内进行。

福特并非抵触创新或放弃相关功能的探索。

公司的Ford Pro平台已为商用用户提供多种车队管理能力,例如按日期限制车辆使用、通过软件设定车速上限等,这类功能在物流、租赁和企业用车场景中已见成效。

法利警告,如果手机平台也以类似方式介入车辆控制,而没有明确的权限划分,就可能引发冲突与混乱。

想象车厂下发的管理策略与手机权限设置发生冲突,出现异常时应由谁处理,事后责任如何界定,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预案。

将视角放宽到整个行业,CarPlay Ultra的出现暴露出汽车软件化进程中的若干博弈点。

豪华车制造商倾向于与科技公司做更深层的界面整合,借此提升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竞争力。

福特CEO称不使用CarPlay Ultra,不认同苹果策略-有驾

量产车企面对全球不同市场的法规、成本和用户偏好时更为谨慎,它们需要在创新与可控之间找到平衡。

另一方面,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正在改变价值分配格局:掌握软件平台与服务意味着掌握长期的用户连接与增值渠道。

车企和科技公司在这个问题上的议价力与生态话语权之争,将决定未来的商业模式走向。

安全问题在这场讨论中占据核心位置。

把手机操作系统与车辆底层功能深度绑定,会产生更多接口和数据通道,进而扩大潜在的攻击面。

车载系统一旦被远程入侵,后果超越隐私泄露,可能直接威胁行驶安全。

为此,业界需要在架构上做出明确区分,把关键控制系统与非关键娱乐功能物理或逻辑隔离,采用强制安全认证、端到端加密与严格更新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用户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必须建立透明、可审计的授权流程,并限定明确的使用场景和保留期限,防止数据被滥用或越境传输而无监管。

从国家与市场的角度审视,这场争论对中国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车企逐步推动本土车机生态的构建,并与本土科技厂商进行深度合作,目的在于增强数据治理能力、保障关键技术的可控性,以及培育本地服务生态。

支持国内技术发展并非排斥国际合作,而是确保在开放合作的同时掌握更多话语权。

一个强健的本土生态能为车企在与跨国平台谈判时提供更多筹码,同时提升对数据和关键功能的监管能力,利于国家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市场可能出现的分化值得关注。

高端细分市场可能更倾向于接受由科技平台主导的沉浸式体验,以换取更高级的服务与个性化定制。

大规模量产市场将更看重安全、稳定与可维护性,车厂因此可能保留对关键功能的控制权。

不同市场与用户群体的需求差异,预计会促成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并存,促使厂商在合作协议、技术接口与责任分工上制定更精细的条款。

解决之道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研发层面要在接口设计中引入权限分层机制,使第三方应用在非关键显示层面发挥优势,同时在关键控制领域保持受控访问。

福特CEO称不使用CarPlay Ultra,不认同苹果策略-有驾

商务层面则需要通过合同明确服务等级、紧急响应和法律责任分工,确保万一出现安全事件时有清晰的处置路径。

监管层面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与标准,明确软件更新管理、远程控制能力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合规要求,保护用户权益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只有技术、市场与监管形成合力,用户才能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

技术之外,价值观与社会责任也不容忽视。

车是公共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其安全与隐私问题牵连到社会公共利益。

推广任何能够影响车辆控制权的技术时,都应把用户安全置于首位,任何便捷体验都不能以牺牲基本安全和信息主权为代价。

在这点上,车厂的慎重选择体现了一种责任感,科技公司的平台化野心则需要在规则与监管下找到合理边界。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参与讨论并表达偏好同样重要。

用户的选择会影响厂商的策略,偏好更安全、可控的生态会推动本土厂商强化自主研发并提升谈判力。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鼓励创新与保护安全并重,构建一套既能支持技术进步又能保障公共利益的机制。

企业层面要提高透明度,在功能授予、数据使用和应急机制上向公众交代清楚,增强社会信任。

福特对CarPlay Ultra首代的否定不是对技术进步的全面抵制,而是一种对边界的坚持。

这场围绕车辆控制权、数据主权与责任划分的讨论远未结束。

随着软件在汽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任何单方面的掌控都会引发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各方需要通过对话制定符合安全与公平原则的合作模式,确保创新带来便利的同时不牺牲公共安全和国家利益。

当面临是否将汽车控制权交托给手机这样关键的抉择时,消费者、车企、科技公司与监管机构都肩负着责任。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二元答案,但可以通过规范的合作、明确的责任和强有力的监管找到平衡路径。

福特的立场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促使各方在追求体验升级的过程中不得不回头考虑更深层次的法律、伦理和安全问题。

最终走向将由技术方案的成熟度、合同与法规的完善程度,以及消费者和国家意志共同决定。

你的声音与选择,都将在这场博弈中发挥作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