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车市,真像个没打过预防针的小孩,突然来了个大喷嚏——销量蹭蹭往上涨,让人一头雾水。
零跑汽车直接甩出6万多台,这数字放在任何行业都算是爆炸现场;比亚迪呢?
依旧稳坐“老大哥”的位置,好家伙,新能源渗透率竟然冲破了58.1%,这意思就是差不多每两个人买车,就有一个挑了电动车。
这画面听起来挺美,可细扒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它远没有那么简单。
先说说那些冷不丁的政策调整,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突然收紧以旧换新补贴,有些地方还干脆停发或者提高门槛,这就跟球场上裁判突然吹哨改规则一样,让不少消费者摸不着头脑。
照理说,销量该跌得让厂商哭晕在厕所,但现实偏偏给我们开了个玩笑:销量不仅没掉,还反而涨了!
想想看,是不是很像那个被打趴下的小将,在第八回合站起来硬抗对手的一记重拳,然后顺势来个漂亮反击?
提到反击,新势力们绝对是主角中的主角。
零跑66657辆,那可不是随便喊喊的数据,这是每天平均2200多个家庭钥匙交付现场,一分钟卖出几辆车的节奏,比NBA赛季开局还猛,小鹏也凑热闹,41581辆,同比增长95%——增长速度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偷偷加速挂档;小米汽车刚入局就豪气冲天,“四万+”的成绩单敲钟进场,而鸿蒙智行则是在量和价上双丰收,用实力告诉大家品牌塑造不是光靠砸钱降价能搞定。
蔚来和理想虽然没冲进6万俱乐部,但他们在30-50万元区间挖掘得深沉扎实,更别提理想居然悄无声息地把特斯拉按到了20万元以上SUV市场第一的位置,有点儿像那种低调却致命的战术大师。
咱再看看老牌自主军团,比亚迪这架马基本没松鞍,从汉EV、唐DM-i,到海豹07和海豚系列,各路车型铺成了一张密集网格,不同需求层次覆盖得妥妥帖帖,就好比篮球队里控卫、中锋、小前锋各司其职,一个漏掉都不行。
“王朝”和“海洋”战略听着朴素,却耐操耐用,就跟詹姆斯带湖人连续杀进季后赛似的稳当。
而吉利银河逆袭131%,仿佛从替补席跳出来的大黑马,把省油又性能优越混动推向市场,也证明燃油经济性还有生命力。
长安和长城凭借新能源与海外“双引擎”,南非澳大利亚皮卡排前三名,看样子中国制造正慢慢开始抢国际饭碗。
不过,要是觉得传统合资全躺赢,那你可能要失望。
一汽大众燃油车唱主角,大众朗逸、速腾、途观L表现杠杠滴,但新能源动作太温柔,好比昔日明星球员转型教练,对新潮打法适应缓慢,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虽抬升但创新乏力,产能瓶颈更是不少球队都会遇上的伤病问题。
至于广丰、一丰那些日系巨头,用“双引擎”策略保持稳定,不过面对国产新势力群起攻城略地,也露出了疲态。
有趣的是极氪、领克等细分领域玩家拼劲十足,可广汽埃安销售同比下滑18.6%的消息提醒大家,并非人人都是赢家。
消费者心理戏码更精彩。
在政策风云变幻中,本该凉凉冷静期,却因地方政府促销火力全开,加上30余款新品释放信号,让订单飙升逆流而上。
其中70%以上瞄准新能源,这透露啥?
续航焦虑那东西正在退散,人们对于智能驾驶辅助配置简直爱不释手,即使口袋瘪瘪,只要性能在线还是愿意掏腰包。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技术升级才是真正撬动消费神经的钱包密码。”
10万元左右小型电动车配备L2自动驾驶、大屏幕,现在看起来不像以前只能兜圈子的代步神器,更接近智能手机里的移动终端,你敢信?
话虽如此,我心里总嘀咕:这种繁荣到底撑多久?
产能限制犹如悬顶利剑,多数厂商供应链隐忧未解,还有城市补贴时断时续,好比天气阴晴难测,经销商吐槽实际成交远低于预期,“金九银十”的神话莫非只是传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60%,传统燃油产业链是不是要经历一次彻底洗牌,包括维修服务乃至二手市场,都可能迎来“大地震”。
眼瞅着四季度马上登场,自驾游热度高企推动SUV与MPV需求暴涨,再叠加年底经销商疯狂撒优惠券,无疑给销售注入强心剂。
如果部分地区再次开启以旧换新阀门,那刺激效果堪称催化剂。
但警醒的是,这多数属于短平快刺激,没有真正解决充电桩建设滞后及生态完善难题的话,说白了,就是烧钱游戏,高级玩家寥寥无几才能吃饱喝足。
今年9月,中国乘用车市场演绎了一出群雄争霸的新剧本,新生力量狂搅乱局,比亚迪霸榜仍不可撼动,而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占据六成江山左右。
这趋势清晰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迈进新时代。
不管你喜欢还是嫌弃,它都在那里,以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新姿态叫板传统。
然而成人世界不会有救世主,每一步飞跃背后都是血汗淋漓。
那么,下个月会不会出现谁也料不到的大翻盘?
比如某位明星豪掷千万买最新款电动车,引发粉丝线上大战,是炫富还是环保觉醒,又或者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营销秀呢?
毕竟网友们可是拿着放大镜盯别人家的芝麻忘自己西瓜裂开的高手,我们拭目以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