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本田这个牌子,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十有八九是“发动机”。
没错,这个把内燃机技术研究得明明白白的厂家,在全世界的摩托车爱好者心里,几乎就是可靠和性能的代名词。
可时代在变,现在连汽车都一窝蜂地奔着电动化去了,摩托车圈自然也不能免俗。
这不,一直不紧不慢的本田,终于要拿出自己的第一款正经的、全尺寸的电动摩托车了。
消息一出来,大家的好奇心都给勾起来了:本田造的电摩,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
它还能有燃油车那股子“本田味儿”吗?
本来以为要等到9月2号发布会才能见分晓,没想到,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那边提前泄露了一份设计专利文件,把这台新车的量产版样子给揭了个底朝天。
咱们今天就拿着这份“答案”,跟之前展出的概念车对比一下,看看从梦想走进现实,本田都做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考量。
这台车的原型,其实早在之前的米兰国际摩托车展上就亮过相,当时它叫“EV Fun Concept”,翻译过来就是“有趣的电动概念车”。
概念车嘛,大家懂的,就是设计师们放飞自我的作品,造型怎么酷炫怎么来,线条怎么简洁怎么弄,至于能不能上路、实不实用,那是后话。
当时那台概念车确实惊艳了不少人,一身科幻感,看着就不像这个时代的产物。
而这次曝光的设计图,就好比是给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穿上了咱们日常的衣服,准备正式出门见人了。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为了能合法上路,不得不增加的一系列“装备”。
你看车屁股后面,原来光溜溜的一片,现在多了个挂牌照的架子,两边还伸出来两个转向灯。
车头前面,刹车卡钳的上方也多了一个小小的反光片。
这些东西虽然不大,但却是交通法规硬性要求的,缺一不可。
这就像我们买了一件特别好看的衣服,但出门前还得老老实实地穿上鞋子、带上钥匙一样,是现实的需要。
虽然这些零件让车子看起来没那么纯粹了,但也说明,它离我们普通消费者又近了一大步。
除了这些法规件,还有一些改动,明显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比如车头灯,量产版的尺寸明显比概念车大了一圈,位置也更高了。
这很好理解,概念车追求的是视觉效果,车灯可能就是一条细缝,看起来很科幻,但真到了晚上,那照明效果估计就得让人捏把汗了。
量产车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大灯亮堂了,骑车的人心里才踏实。
车灯上面还多了一小块风挡,这东西虽然小,但在速度快起来的时候,能稍微挡点风,也能保护一下后面的仪表。
说到仪表,这个变化也很大。
概念车上用的是一个挺有情调的小圆表,看着复古又精致。
但量产版直接换成了一块四四方方的长方形液晶屏幕。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好看了,但从实用角度讲,这绝对是进步。
电动车需要显示的信息太多了,电量还剩多少、预计还能跑多远、充电情况怎么样、电机温度高不高等等,一块大屏幕能把这些信息清清楚楚地同时展示出来,比那个小圆表可方便太多了。
再来看车身主体部分,这里的变化就更能看出本田作为老牌大厂的功力了。
车架两侧,靠近车头的地方,有两块导流罩,量产版的形状变得更宽,位置也更低,据说这部分还会用透明的材料。
这么设计,一方面能更好地疏导气流,另一方面,透明的设计也能让你隐约看到内部的结构,增加了机械感和科技感,算是一点小小的“炫技”。
整个车身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大电池包,为了保护这个“心脏”,量产版在电池前面加了一块更厚实的护板,就像给手机戴了个结实的保护壳,让人更放心。
车身的塑料覆盖件也比概念车更多,把内部的线路和零件都包裹得更好,同时在驾驶员脚踏的前方,还特意为电机开了散热口。
这个细节很重要,说明这台车的电机性能不弱,运转起来发热量不小,需要专门给它“吹吹风”降温,这可不是那些慢悠悠的电动自行车会有的配置。
接下来,咱们聊聊这台车的“筋骨”,也就是车架、减震和刹车这些硬核部件,这往往最能体现一辆车的真实水准。
懂行的朋友一看这配置,心里就有数了。
车头那根粗壮的前减震,从规格和样式来看,跟本田自家的明星中量级街车CB500F上用的那套昭和牌减震非常像。
刹车系统更是下了血本,前面是两个大大的刹车盘,配的是日清品牌的辐射式四活塞卡钳,这也是跟CB500F看齐的高规格配置。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它用了双刹车盘。
一般来说,只有动力非常强劲或者车身非常重的摩托车,才需要用上双盘刹车来保证能刹得住。
本田给一台电动车配上这样的刹车系统,传递出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这台车的动力表现,绝对是朝着500cc级别的燃油摩托车去的,不然一个刹车盘就足够了。
车子的后半部分也很有看头。
因为没有了燃油车那根又粗又重的排气管,单摇臂的设计就显得特别突出,从侧面看过去,后轮像是悬浮在那儿一样,科技感爆棚。
轮圈的造型跟概念车差不多,但固定方式从可能更花哨的设计,改成了更务实的五颗螺丝固定,这种方式在成本、强度和可靠性之间取得了最好的平衡。
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表扬,就是在传动皮带的外侧,本田给它加了一个完整的保护罩。
别小看这个罩子,它能防止路上溅起的石子、泥水损坏皮带,大大延长了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的功夫,恰恰是本田造车理念的体现,就是耐用、可靠。
看完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大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来了:这台车的性能到底怎么样?
能跑多远?
卖多少钱?
目前,关于电池容量、电机功率这些关键数据,本田还捂得严严实实。
之前只透露过概念车支持快充,续航能超过100公里。
这个续航数据在今天看来不算特别亮眼,但对于一台主打城市骑行和周末娱乐的摩托车来说,也基本够用,就看量产版会不会有提升了。
至于价格,根据外界的猜测,它很可能会比同门师兄CB500系列还要贵,也就是说,价格很可能要超过6万元人民币。
这个价格如果放在国内市场,确实不低。
毕竟现在国内的电动摩托车发展也很快,不少国产品牌已经推出了性能强劲、设计新潮的高端电摩,价格上还更有优势。
本田这台电摩想在国内打开市场,面对的挑战不小。
它的优势在于“本田”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品牌信誉、精湛的做工和久经考验的可靠性。
对于那些追求品质、信赖大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多花一些钱买个放心,或许是值得的。
但对于更看重性价比的普通用户来说,是否愿意为本田的品牌光环支付这笔溢价,就要看9月2号发布会上,本田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惊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