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10 月 24 日,德国大众集团旗下保时捷汽车发布的财报引发市场震动:第三季度单季亏损达 9.66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80 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利润从去年同期的 40.35 亿欧元骤降至 4000 万欧元,同比暴跌 99%,销售回报率仅 0.2%,较去年同期的 14.1% 大幅缩水。这个曾在 2023 年以 18% 销售回报率被誉为豪车 “印钞机” 的品牌,短短两年间陷入经营困局,背后是多重内外因素的叠加冲击。
利润暴跌的首要推手是战略调整带来的巨额成本。今年 8 月,保时捷宣布取消自主研发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计划,理由是 “盈利能力不足”,随后 9 月又明确推迟部分纯电车型发布、延长燃油及混动车型生命周期的产品战略调整。这些转向产生了高昂的重组成本,前三季度特殊支出已达 27 亿欧元,全年预计将升至 31 亿欧元,其中包括电池业务终止带来的一次性费用和组织变革开支。同时,管理层 “双重 CEO” 模式的争议也加剧了动荡,10 月 20 日保时捷宣布现任 CEO 奥博穆将于 2026 年初卸任,由迈凯伦前 CEO 莱特斯接任,被视为应对转型混乱的重要举措。
市场需求疲软成为关键拖累,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惨淡。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 21.3 万辆,同比下滑 6%,而中国市场销量仅 3.2 万辆,同比暴跌 26%,是核心市场中降幅最大的区域。明星电动车型 Taycan 销量暴跌 49%,接近腰斩,燃油版 Macan 等主力车型也因市场竞争加剧面临压力,甚至出现部分经销商降价促销、Macan 报价跌破 40 万元的情况。欧洲本土市场同样乏力,德国大本营销量下滑 16%,欧洲其他地区下滑 4%,全球主要市场的同步疲软让业绩失去支撑。
外部环境的冲击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美国关税政策带来显著成本压力,前三季度已产生 3 亿欧元额外支出,全年预计损失达 7 亿欧元,保时捷计划通过提高北美市场售价抵消影响,但效果尚难预料。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安全争议也引发关注,10 月下旬西安一辆 Taycan 行驶中起火焚毁,虽原因待查,但叠加此前的电动化转型不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信心。
面对危机,保时捷已启动 “自救”。除管理层换血外,公司计划到 2029 年削减约 3900 个岗位,包括 1900 个正式岗位和 2000 个临时岗位,年底前还将推出调整薪资福利的第二轮重组措施。在华市场则通过精简经销商网络降本,并扩建研发团队补齐智能化短板。财务负责人透露,2025 年将是业绩低谷,预计 2026 年销售回报率回升至 8%~9% 的 “高位个位数”。
从疫情期间的逆势增长到如今的利润腰斩,保时捷的困境折射出超豪华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阵痛与全球市场的复杂挑战。莱特斯能否带领品牌在燃油车 “回血” 与电动化长期目标间找到平衡,2026 年能否如期 “触底反弹”,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