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怒!中国一招电动车攻势,让白宫“闭关锁国”梦碎,报应来了!

美国人本想用一堵高达100%的关税墙,把中国电动汽车彻底挡在门外,结果却意外地发现,这些车换了个马甲,正源源不断地从自家后院——墨西哥,准备涌入市场。

这出乎意料的局面,与其说是中国耍了什么高明手段,不如说是美国一厢情愿的保护主义,在现实的全球化链条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今年五月,特朗普政府一声令下,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5%猛增到100%。这手笔不可谓不重,意图也十分明显:要么让中国车企无利可图,自己退出;要么就让美国本土汽车品牌获得喘息之机,夺回市场。

可谁也没想到,这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美国暴怒!中国一招电动车攻势,让白宫“闭关锁国”梦碎,报应来了!-有驾

借道墨西哥,这招太绝了

中国车企根本没打算在美国设下的关税壁垒前硬耗,而是掉头转向了南边的邻居。其实早在今年二月,比亚迪就已经放出风声,要在墨西哥投资建厂。

这在当时看来或许只是个布局,但在关税大棒落下后,这一步棋的精妙之处才完全显现。

很快,不只是比亚迪,上汽名爵、奇瑞等一众中国品牌也纷纷跟进,考察团在墨西哥络绎不绝,与当地政府的合作谈判、选址建厂的计划都在飞速推进。

墨西哥俨然成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新大陆。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简单得惊人,核心就是那份《美墨加协定》(USMCA)。

根据协定,只要在北美地区(包括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其零部件满足一定的本地化比例,就能以零关税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

这等于直接把那100%的关税给清零了。

美国暴怒!中国一招电动车攻势,让白宫“闭关锁国”梦碎,报应来了!-有驾

墨西哥本身的条件也堪称完美。这里不仅劳动力成本远低于美国,还拥有成熟的汽车工业基础和供应链,从轮胎到电池配件,很多东西都能就地取材,极大地降低了生产和物流成本。

中国车企这一招,既绕开了壁垒,又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华盛顿的压力,墨西哥的算盘

眼看自己精心构建的关税高墙被轻易绕开,华盛顿自然是坐不住了。

美国政府随即开始向墨西哥施压,要求他们对中国车企的投资进行限制,别给中国品牌开这个“后门”。

但对墨西哥而言,这笔账太好算了。

中国企业来投资建厂,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本、技术和大量就业岗位,能有效拉动本国经济发展。面对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墨西哥政府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美国暴怒!中国一招电动车攻势,让白宫“闭关锁国”梦碎,报应来了!-有驾

所以,尽管面对美国的压力,墨西哥方面表面上客气应付,但实际行动上却丝毫没有停滞,对中国车企的投资项目依旧大开绿灯。

美国的政治压力,在墨西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眼看施压无效,又放出话来,声称要对从墨西哥进口的车辆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甚至威胁要修改规则,堵住这个漏洞。

但中国车企既然决定在墨西哥扎根,自然也对各种潜在风险做好了预案,一边加深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一边夯实产品质量,做好了应对各种变数的准备。

真正的王牌,是你看不到的产业链

如果以为这仅仅是一次投机取巧的“绕道”,那就太小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底气了。

这次能够如此灵活和迅速地应对,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强大实力在做支撑。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驾驶系统和整车制造,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闭环。

美国暴怒!中国一招电动车攻势,让白宫“闭关锁国”梦碎,报应来了!-有驾

就拿动力电池来说,宁德时代的新技术已经能让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600公里,充电十分钟就能跑上两百公里。

这种硬核技术实力,才是中国车企敢于在全球任何地方落地生根的底气所在。

这种实力不仅让美国头疼,在全球市场也得到了验证。在同样讲究环保和技术的欧洲,中国电动车也正攻城拔寨。去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暴涨近一倍,比亚迪的多款车型在德国、法国都成了热销品,让当地的老牌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连特斯拉的掌门人马斯克都曾坦言,未来世界十大车企中,恐怕会有九家来自中国。

这并非危言耸শুনে,而是基于对产业实力和发展趋势的判断。

结语

回过头来看,美国这轮气势汹汹的贸易保护操作,最终伤害的到底是谁?中国车企换个地方继续发展,墨西哥凭空捡了个大便宜,成了新的汽车制造热土。

最受伤的,反而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他们本可以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电动汽车,但政府的政策却凭空减少了他们的选择,甚至可能要为保护本土落后产能而支付更高的车价。

这种为了保护而“闭关锁国”的做法,最终只会让自己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越来越被动。

市场终究是开放的,靠堵是堵不住的。

等墨西哥的工厂陆续建成投产,质优价廉的电动车还是会想方设法进入美国市场,到那时,不知道美国政府又该如何向自己的民众解释这一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