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悟社
今天刷市值榜单时我直接看愣了:曾经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的理想,居然被小鹏悄咪咪拽下了神坛,而一度被唱衰的蔚来反倒踩着油门追了上来,差距咬得死死的。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刺激——要知道去年这会儿,理想一天涨的市值都能超过当时的小鹏总和,怎么才一年多就换了天地?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三家到底在背地里憋了啥大招,新势力的「三国杀」又要变什么玩法。
小鹏逆袭:靠「三条腿走路」把优势踩实了
谁能想到,曾经被理想甩开差距的小鹏,今年居然成了最大黑马。关键在于它踩准了「销量+毛利率+智驾」的三重拐点,每一步都踩在了市场的心巴上。
先说最实在的销量:2025年1-5月小鹏累计交付14.7万辆,相当于2024年全年的86%,连续三个月都站稳3万辆以上,周销量跟理想就差200辆,反超只是早晚的事。这波增长全靠走量王MONA M03撑场面,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把低端市场的份额抢了不少。
更狠的是盈利能力的提升。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毛利率冲到15.3%,创下历史新高,汽车毛利率也涨到8.6%,亏损直接收窄了一半多。以前总说小鹏「叫好不叫座」,现在人家既能卖得多,又能赚得更多,资本市场能不买账吗?
最核心的王牌还是智驾。全新P7的VLA功能简直是「老司机附体」,遇到公交车道自动借道,看到积水提前减速,连路口的停让标志都能精准识别。有车主说在窄路遇到突然开门的车,系统3秒就完成减速绕行,比自己反应快多了。这种硬实力可不是吹出来的,直接戳中了科技控的需求点。
现在小鹏的野心还伸到了海外,三季度海外销量环比涨了70%,占了总销量的15%。何小鹏放话要把门店开到90%的新能源市场,这盘棋下得是真不小。
理想失位:「家庭牌」为啥不香了?
理想这波跌出第一,真不是因为做得差,而是对手跑得太快,自己又踩了几个小坑。
客观说理想的基本盘还在:三季度营收428.74亿元,同比涨23.6%,还连续8个季度盈利,现金流厚实得很。L6这款车更是救市功臣,连续5个月销量超2万台,稳坐中大型SUV销冠。甚至全量推送的智驾系统,也让产品竞争力提了一档。
但问题也很明显:增速慢下来了。三季度营收增速23.6%,跟小鹏的90%比起来差了一大截,连蔚来的35%都比不上。更头疼的是「内耗」——之前L9上市后,不少理想ONE的订单被转走,逼得老款只能降价促销,反而让消费者觉得「不保值」。
外部的刀子更狠。华为问界直接把车价定在25-38万元,刚好把理想34.98万的主力定价围得严严实实。人家既有更广的营销渠道,又有车机互联的优势,理想的家庭用户被抢走不少。有数据显示,8月份问界的销量直接远超理想,这口气想咽都咽不下去。
现在理想的市值虽然还稳,但资本市场就怕「增速放缓」。以前大家愿意给高估值,是赌它能一直涨;现在看到小鹏冲得猛,理想自然就成了被抛售的那一个。
蔚来反扑:烧21亿融资,靠换电杀回赛道
最让人意外的是蔚来,前段时间还被说「烧钱烧到快断气」,现在居然靠一波操作杀回了战局。
关键的转折点是9月份的两笔融资:一周之内连融21.6亿美元,直接把现金流补得满满当当。这笔钱没乱花,全砸在了新车型和换电上——乐道L90上市45天就交付1.45万台,连续7周冲进大型SUV前三;全新ES8降价1万抢市场,订单直接爆了。
蔚来的「换电王牌」还是没人能抄。3分钟就能满血复活,换电站还能自动检测电池健康,有车主说「下雨天换电不用下车,在车里追剧就行,比加油还方便」。现在蔚来的换电网络还在扩张,这可是其他车企短期内追不上的壁垒。
虽然三季度还亏着50.597亿元,但机构已经开始唱多了。摩根大通说它「车型周期强劲」,大和资本直接给了「买入」评级,连股价都逆势反弹超6%,市值重新站上1100亿港元以上。李斌之前说「2025是纯电大三排SUV的拐点」,现在看还真有可能赌对了。
新势力混战:明年谁能坐稳头把交椅?
其实这波市值洗牌,本质是市场对「造车逻辑」的重新投票:以前靠单一爆款就能躺赢,现在得拼「技术+规模+盈利」的综合实力。
小鹏的优势在「全面均衡」,销量、利润、技术都没短板;理想赢在「基本盘扎实」,但必须解决增速问题;蔚来则靠「差异化壁垒」续命,换电和多品牌战略能不能持续爆发还得看明年。
更热闹的是,后面还有零跑、小米这些玩家在追。零跑靠6万级的轿车抢低端市场,小米SU7交付超10万台,每辆车毛利能赚4万多。新老势力挤在一个赛道里,明年的厮杀只会更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三家谁能笑到最后?是小鹏的智驾能一直领先,还是理想能靠家庭用户翻盘,又或者蔚来的换电模式能成终极答案?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