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有点凉
去年还被捧上天的车,这个九月卖了不到三千台,你说这事到哪说理去?电车这桌牌局,节奏变得太快了,快到很多人根本反应不过来。曾经的热门,比如小鹏G6和极氪001,现在的数据真是有点难看,连当年那些被嘲笑的油改电车型,像大众ID.3之流,都比不过了。感觉就是一转眼,牌桌上的人就换了一批。
怪就怪那些不讲武德的。特斯拉Model Y一个月直接干到五万多台,五菱宏光MINIEV靠着便宜又冲回了接近五万的量级,还有一个叫星愿的跟着起哄,也卖了四万八千多。这三家加起来的数字,让一堆新势力看着自己全年的报表都得叹气。[1][2][3][4][5] 当然了,最狠的还得是比亚迪,前十名里硬生生塞进去四个,愣是把牌桌变成了自家的主场。[6][7][8][9]
最让人看不懂的可能是MG4,一个之前主要在海外混的车,回到国内第一个月就卖了一万两千台左右,一下子就成了黑马。[10][11][12][13][14] 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也让牌局变得更有意思了。你看,小米YU7首月卖了两万多,本来觉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结果扭头一看,还不到特斯拉Model Y销量的零头。[2] 小米SU7则在舆论风波中,销量也开始显现疲态。[15][16][17][18]
现在大家算是看明白了,什么智能座舱、什么激光雷达、什么自动驾驶,消费者嘴上聊得热闹,真掏钱的时候,手比谁都老实。大家关心的无非还是那几样:这车多少钱?充满电能跑多远?充电麻不麻烦?于是,三万到七万这个区间的车,一下子拿走了七成的市场。
价格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当五千台月销已经不够资格上桌吹牛的时候,所有人才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开拓新用户的增量市场了,而是赤裸裸的存量搏杀,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赛。以前还能在中端市场混日子的,像Model 3、小米SU7这些车,突然发现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几乎没有了。要么,你就像五菱那样,把成本压到极致;要么,你就得像特斯拉,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东西。
那些曾经的明星车型,如今的销量数字凉得像九月的风。零跑C11和小鹏P7还在六七千台挣扎,蔚来ET5T和AION Y靠着老车主们的支持勉强维持在五千台以上。但这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为标准变了,现在月销不过万,根本没有谈未来的资格。
政策的补贴退了,市场的潮水也退了。真正残酷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牌桌上哀鸿遍野,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对手,也看着自己手里的牌。不知道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