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最近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们,在兴高采烈地熟悉自己的新座驾时,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那就是打开后备箱的地板,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那个在燃油车时代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的老朋友——备用轮胎,不见了。
无论是大家熟知的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品牌,绝大多数车型都取消了备胎的配置。
这下子,不少车主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是不是车企为了省钱搞的“减配”?
要是以后跑长途,尤其是在高速上或者偏僻的地方,万一轮胎出了问题,那该怎么办?
这种担忧非常普遍,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实际上,这件事情的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偷工减料,而是新能源汽车在设计理念上的一次重要升级。
这背后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原因,并且汽车厂家也为我们准备了比备用轮胎更加实用和方便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为什么备胎会“消失”。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燃油车完全不同,导致没有地方可以放备胎了。
在传统的燃油车上,备胎通常被安放在后备箱地板下面的一个凹槽里,这个空间不大不小,正好能容纳一个轮胎。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上,整个车辆的底盘几乎被一整块巨大而平整的电池组给铺满了。
这块电池组是电动车的核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它需要尽可能大的空间来储存电能,以保证车辆有足够长的续航里程。
工程师们为了把底盘的空间利用到极致,从车头下方一直到车尾下方,都设计给了电池。
这样一来,原来那个专门用来放备胎的凹槽,自然就被这块“电池地毯”给挤占掉了。
这就好比我们装修房子,如果为了追求更大的客厅,把阳台也包了进来,那么原来在阳台上放花盆的地方自然就没有了。
车辆的总空间是有限的,在电池续航和备胎之间,厂家选择了优先保障前者这个核心性能,备胎只能无奈地“让位”。
其次,去掉备胎对于提升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个标准的备胎,加上轮毂和更换时需要用到的千斤顶、扳手等工具,总重量通常会超过二十公斤。
这个重量对于一辆燃油车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能耗计算得非常精密的电动车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车辆的重量越轻,行驶时需要消耗的电能就越少,跑得也就越远。
根据一些专业测试的数据显示,电动车的重量每减少十公斤,其续航里程大约可以增加两到三公里。
别小看这两三公里,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电量即将耗尽时,这点距离可能就是决定你能否顺利到达下一个充电站的关键。
所以,拿掉这个二十多公斤重,而且一年到头也用不上几次的“累赘”,不仅能为电池腾出宝贵的安装空间,还能直接提升车辆的续航表现,对于厂家和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当然,汽车厂家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肯定也充分考虑到了用户对轮胎安全的顾虑。
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把备胎拿掉就完事了,而是提供了一套组合式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很多情况下,比我们自己动手换备胎要更加安全和省心。
第一种主流的方案,就是给车辆配备“缺气保用轮胎”,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防爆胎”。
这种轮胎的胎壁经过了特殊加固,非常坚硬。
即使轮胎被钉子扎了,里面的气完全漏光了,它坚固的侧壁也能够支撑起车辆的重量,让车子能以每小时不超过八十公里的速度,继续行驶几十公里。
这段距离,完全足够我们从容地把车开到最近的修理厂或者安全地带,避免了在车流滚滚的高速公路旁冒险换胎的危险。
如果车辆没有配备防爆胎,那么厂家通常会提供第二种方案,那就是一套车载的快速补胎工具。
你可以在后备箱的侧面储物格里找到一个小工具包,里面通常包含一瓶补胎液和一个小型的便携式充气泵。
这个东西用起来非常简单,即便是对汽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操作。
当发现轮胎被扎了,我们只需要把补胎液的管子接到轮胎的气门嘴上,它会自动将一种胶状的液体注入轮胎内部,这种液体遇到空气会迅速凝固,从而堵住破损的漏洞。
补好之后,再用随车的充气泵给轮胎充上气,整个过程大概只需要十分钟左右,就能让车辆恢复行驶能力,支撑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彻底的修理。
除了这些物理上的补救措施,现在的新能源车企,特别是我们国内的品牌,还提供了非常强大的第三重保障——道路救援服务。
很多品牌的车机系统或者手机APP里,都有一个“一键救援”的功能。
无论你在哪里遇到了轮胎问题,只需要按一下按钮或者打个电话,后台的客服中心就会立刻定位你的位置,并派遣最近的救援人员赶过来。
通常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专业的救援车就能到达现场。
他们可以帮你进行专业的换胎,或者在必要时把你的车拖到服务中心。
而且很多品牌提供的这项服务在一定年限或里程内是免费的,这比起自己满头大汗、冒着风险换备胎,要方便和安全太多了。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取消备胎,是技术进步和用车场景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根据统计,现在超过九成的车主主要是在城市里通勤,道路条件普遍很好,轮胎发生严重故障的概率本身就很低。
就算真的遇到了,很多人也宁愿选择呼叫救援,而不是自己动手更换。
备胎这个曾经的“必备品”,如今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与其纠结车上有没有那个沉重的铁疙瘩,不如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车辆自带的补胎工具,熟悉自己车辆品牌的救援服务流程,并且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比如平时多关注胎压监测,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
这些主动的预防和准备,远比一个常年闲置的备胎要来得更加可靠。
这就像我们现在出门都习惯了用手机导航,而不再带一本厚重的纸质地图一样,是时代进步带来的必然改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