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汽车市场,大众朗逸这款车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销售的第二代朗逸,它在中国市场上创造的销售奇迹,至今都让很多人感到好奇。
一款大家口中的“特供车”,技术平台也不算最新,为什么就能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牢牢抓住中国消费者的心,甚至在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间,连续成为所有轿车里卖得最好的一款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握。
时间回到2012年的北京车展,上海大众发布了全新的第二代朗逸。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次彻底的更新换代,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从技术层面来说,它用的还是第一代朗逸那个经过改良的PQ34平台,这在当时已经不算先进了。
而且,新车的轴距,也就是决定车内纵向空间的关键尺寸,和老款一模一样,车身长度也几乎没有变化。
更关键的是,第一代朗逸2008年上市,到2012年才短短四年,这完全不符合大众汽车通常七八年才进行一次彻底换代的规律。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与其说是一次换代,不如说是一次规模非常大的中期改款。
这次改款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外观。
第一代朗逸那种圆润、带有一定自身特色的设计被完全抛弃,换上了一副方方正正、线条硬朗的面孔,这正是当时大众全球最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
这么一改,朗逸看上去确实和更高级别的帕萨特、速腾等车型非常相似,显得更加稳重、大气。
内饰也是如此,设计变得非常标准化,坐进车里,即便蒙上眼睛,凭感觉也能摸出这是一台大众车。
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是出于市场竞争的考虑。
在当时的大众体系内,上海大众的朗逸虽然销量领先,但一汽-大众那边有宝来和速腾两款车在紧凑级市场形成合力。
宝来和朗逸是兄弟车型,销量能追得很紧;而速腾,作为大众在全球市场的主力车型Jetta的中国版,无论是在技术血统还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似乎总要比朗逸高那么一点点。
面对这种“二打一”的局面,上海大众必须想办法提升朗逸的竞争力。
既然在技术渊源上不好辩驳,那就从视觉效果上入手,让朗逸看起来更像大哥帕萨特,显得更有分量、更值钱。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非常成功,精准地迎合了当时国内消费者希望花更少的钱买到一台看起来更高级的车的心理。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网络上关于各款大众车“血统”的讨论非常激烈,朗逸也因此得到了一个略带调侃却又广为流传的外号——“德原朗”,意思是“德国原装进口的朗逸”,这句反话恰恰说明了它在外观设计上的成功。
在动力系统方面,第二代朗逸也做出了调整。
它取消了技术相对老旧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形成了后来影响深远的经典动力组合:入门和中配车型搭载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技术成熟、皮实耐用、维修保养成本低,非常适合家庭日常使用;而高配车型则搭载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更强劲,能提供更好的驾驶感受。
这一高一低的搭配,既满足了追求经济实惠的广大用户,也照顾到了对动力有一定要求的消费者,覆盖面非常广。
这套动力组合的稳定性与经济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以至于在之后的十多年里都一直是朗逸的主力配置。
除了常规的三厢轿车,上海大众还在这代朗逸身上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尝试。
2013年,他们先后推出了朗行和朗境两款衍生车型。
朗行可以看作是朗逸的旅行版,而朗境则是在朗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界风格的套件,比如车身周围的黑色塑料包围和更高的离地间隙。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款车是当时市场上价格最亲民的旅行车之一,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三厢轿车的选择。
然而,在那个时候,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家用车的主流审美还是“有头有尾”的三厢轿车,认为那才是一台完整的、正式的轿车。
因此,朗行和朗境虽然产品本身不错,但市场接受度并不高,销量始终无法和三厢版的朗逸相提并论,多数时候月销量都只有几千台,没能成为市场的主流。
这代朗逸的生命周期也特别长。
按照正常节奏,2018年第三代全新朗逸上市后,它就应该停产了。
但当时恰好有一个新的机遇,国家鼓励汽车出口到东南亚等市场,上汽大众就把包括老朗逸、老桑塔纳在内的一些成熟车型的生产线利用起来,进行出口。
既然生产线还在运转,在国内继续销售,以更低的价格填补市场空白,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商业决策。
于是,第二代朗逸在改名为“朗逸启航”后,与第三代朗逸同堂销售,主打更入门级的市场以及网约车等运营市场,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和成熟可靠的口碑,一直卖到了2023年,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惊叹。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第二代朗逸究竟为什么能如此成功,连续五年霸占销量榜首呢?
关键就在于它在一个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做到了“不犯错”,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市场情况:日产轩逸以舒适性著称,但其搭载的CVT变速箱在早期的可靠性表现受到了一些质疑;雪佛兰科鲁兹外形动感,但小毛病较多,维修保养的口碑一般;福特福克斯操控出色,但后排空间狭小是其硬伤,而且那款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顿挫和故障问题更是劝退了大量潜在买家;丰田卡罗拉虽然以可靠耐用闻名,但其长期使用的1.6升发动机在动力性能上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就连大众自家的兄弟速腾,也因为后悬架的“断轴门”事件,品牌形象和口碑受到了严重冲击。
相比之下,朗逸就显得非常“均衡”。
它可能在任何一个单项上都不是最顶尖的,但它没有任何一项是明显的短板。
它有大众品牌的光环加持,外观设计稳重大气,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车内空间足够宽敞,能够满足一个标准家庭的日常使用需求;动力系统够用且相对可靠;最重要的是,它的定价合理,并且在销售终端常年有不小的优惠。
虽然它也存在一些大众车型的通病,比如双离合变速箱在低速时可能有些顿挫,但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发展成影响大局的致命缺陷。
对于一个手握十几万预算,想买一台省心、实用、有面子的家用车,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朗逸成了一个最稳妥、最不会出错的决定。
它就像一个考试中每门功课都能考到80分的学生,虽然没有单科状元那么耀眼,但总分却是最高的。
这种精准迎合市场需求、追求极致均衡的产品策略,正是第二代朗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神车”的根本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