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品牌4s店纷纷转投鸿蒙智行,背后有何玄机,真相令人震惊

最近大家可能都留意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以前那些看起来高高在上、金碧辉煌的奔驰、宝马、奥迪4S店,有些悄悄地就换了门头,挂上了“鸿蒙智行”或者“AITO问界”的牌子。

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是怎么了?

难道这些代理着百年豪华品牌的经销商们,都集体“倒戈”了吗?

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换个招牌那么简单,它背后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场关乎生意兴衰,甚至是生存与淘汰的现实选择。

豪华品牌4s店纷纷转投鸿蒙智行,背后有何玄机,真相令人震惊-有驾

咱们先从最实在的地方说起,就是赚钱。

开店做生意,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利润。

过去,能拿到一个BBA的授权,那基本上就等于拿到了一个印钞机。

品牌响亮,不愁没人买,经销商们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这个印钞机好像有点卡顿,甚至开始印不出钱了。

根据一些行业数据分析,情况已经非常严峻。

比如在所谓的2025年上半年,奔驰的净利润竟然出现了超过55%的同比暴跌,宝马和奥迪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利润下滑也都是两位数。

这些冰冷的数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现在卖一台传统燃油豪车,经销商能赚到的钱越来越少,有时候为了完成厂家给的销售任务,甚至要亏本卖车。

以前是靠着车标的光环躺着数钱,现在可能要为了生计发愁了。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另一边,看看那些换了门庭的店现在是什么光景。

据业内人士测算,卖一台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汽车,经销商的单车利润能超过两万元。

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如果一个店经营得好,一年下来,平均净利润可以达到一千五百万元。

一边是利润断崖式下跌,另一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丰厚回报。

豪华品牌4s店纷纷转投鸿蒙智行,背后有何玄机,真相令人震惊-有驾

如果你是手握资金和店面的经销商老板,面对这样的天壤之别,你会怎么选择?

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于品牌忠诚度的问题了,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

当原来的品牌不能再带来足够的利润养活整个团队和店面时,寻找新的、更有活力的增长点,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生意的好坏,最终还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的。

经销商们之所以敢做出这么大的转变,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市场的风向彻底变了。

一个关键的节点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历史性地突破了50%。

这意味着,现在走在大街上,新跑的车里,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车。

这已经不是一个趋势,而是既成事实。

特别是在30万到50万元这个过去由BBA牢牢占据的高端市场,格局正在被重塑。

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系列,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体验,表现得异常抢眼。

仅仅在2025年上半年,就卖出了4.77万辆,成交总额高达186亿元,这个成绩单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级别的许多传统燃油车型。

市场的天平在倾斜,消费者的脚步也在转向。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传统BBA门店的客流量急剧下降,有的店甚至一周都接待不了10组真正来看车的客户,销售人员站在空荡荡的展厅里,比顾客还多,这种场面无疑是最让经营者焦虑的。

消费者的心思也确实变了。

豪华品牌4s店纷纷转投鸿蒙智行,背后有何玄机,真相令人震惊-有驾

过去,很多人花三四十万甚至更多的钱买一台BBA,除了车辆本身的性能,更看重的是那个车标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开出去有面子,是很多人心里默认的潜台词。

但是现在,特别是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会问:“这台车够不够聪明?车机系统好不好用?自动驾驶靠不靠谱?”大家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虚无缥缈的“品牌溢价”,转移到了实实在在的“智能体验”上。

有份调查报告里的数据非常有说服力,购买问界M9的车主中,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在买车之前重点考虑的车型是BBA。

他们最终放弃了传统的豪华品牌,恰恰就是被问界所提供的智能化体验所吸引。

数据显示,问界M9的智能座舱,也就是车里那套系统和屏幕的日常使用频率,是传统豪华车型的3.2倍。

这说明,人们已经不再把车仅仅当作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可以深度互动、提供便利和乐趣的“智能终端”。

这种转变也连锁反应到了售后服务领域。

随着一些BBA的4S店转型或者关闭,一部分老车主开始面临保养和维修不方便的困境。

虽然品牌方承诺会通过授权第三方服务商来承接售后,但在实际体验中,响应速度和专业性难免会打折扣,有数据显示终端的响应效率平均下降了三到四成。

而鸿蒙智行这边,则是在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做服务。

比如通过云端大数据进行车辆诊断,你的车还没开到店里,后台就已经知道大概是什么问题了;再比如通过移动服务车,一些小保养或者小故障,直接派人上门就给你解决了。

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把客户的等待时间压缩到了传统4S店的五分之一。

豪华品牌4s店纷纷转投鸿蒙智行,背后有何玄机,真相令人震惊-有驾

一来二去,好的体验会形成口碑,进一步加速用户的选择。

当一个个经销商做出同样的选择时,整个行业的生态就发生了重塑。

像中升、永达这些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经销商集团,他们对市场的变化最为敏感。

据了解,他们已经主动将旗下15%到20%的BBA网点,切换成了鸿蒙智行的销售网络。

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头部玩家的战略性调整。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转变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进化”。

原来那些能把BBA品牌故事讲得天花乱坠的销售精英,现在要想卖问界的车,就必须重新学习,参加超过240个小时的严格培训,内容全是关于智能驾驶技术、鸿蒙操作系统生态等硬核知识。

卖车的逻辑,已经从讲情怀、讲历史,变成了展示技术、演示功能。

事实也证明了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比如北京有一家原来是奥迪的标杆门店,在转型为鸿蒙智行门店后,客户的进店转化率提升了37%,试驾后的成交率更是高达28%,这些都是最直接的商业回报。

放眼未来,这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无情地改写着规则。

对于BBA这些百年巨头来说,它们正面临着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如果不能在未来短短的两三年内,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拿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那么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渠道和份额,很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大幅萎缩。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市场给出的最后通牒。

反观鸿蒙智行,它强大的底气来自于背后的华为。

华为每年超过两千亿元的巨额研发投入,孵化出了像行业领先的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图灵智能底盘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健康的良性循环:领先的技术带来了卓越的产品体验,好的体验吸引了消费者,消费者的认可让经销商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渠道的快速扩张又带来了销量的增长,而增长的利润又可以投入到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中去。

一个为了支撑起未来百万辆年销量目标的强大体系,正在我们眼前加速成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