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尼13万一台,朋友圈那帮人讨论得比世界杯还热闹。
有人说小铁盒,有人说越野神车,反正一句话——你要是想低调,别买吉姆尼,真想成为路人眼里的“谜之生物”,倒可以考虑考虑。
前几天我路边溜达,看到一个姑娘开着吉姆尼停红灯,副驾驶放着一包薯片。
她低头刷手机,隔壁大叔在车窗外瞅了半天,像发现新大陆似的。
我当时脑海里直接弹出来一句,吉姆尼不就是街头的“显眼包”吗?
你说值不值,得看你心里装的到底是面子、里子,还是一口气。
其实吉姆尼的奇葩,不只在外观。
你看小车市场,好家伙,要么直接往大了堆料,F650那种,生怕别人不知道你家里煤老板投胎;要么直接走极端,吉利熊猫mini,谁见了不说一句“真小,真能混”?
吉姆尼卡在中间,没它也能活,有了它,生活能多点“哈士奇”气质。
平时你不觉得,真要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城市偶尔的暴雨内涝,吉姆尼能带你翻水坑、爬马路牙子,别的车主只能在手机群里晒水淹图,吉姆尼车主早已经在朋友圈发起了“泥地直播”。
说起卖点,13万这个价,买个空间大的家用SUV没问题。
可吉姆尼买单的人,根本不是冲着空间和舒适性去的。
你问问那些买家,十个有九个都说自己要“与众不同”。
倒不是矫情,真是现在市场太卷,智能配置、自动驾驶、全景大天窗,大家卷得跟高考一样,卷到最后,反而机械、原始、纯粹成了稀罕物。
就像有些人还怀念诺基亚砸核桃的年代一样,吉姆尼就是汽车圈的诺基亚——不花俏,能造,能扛事。
有意思的是,吉姆尼的粉丝画像特别有意思。
你别以为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实际上一半是女生,剩下的很多是那种你平时根本想不到的“老实人”。
倒不是说他们真的木讷,而是他们不喜欢张扬,喜欢有点棱角的东西。
你让他们开大车,他们嫌麻烦,开个电动车,他们又觉得没灵魂。
吉姆尼那种硬朗中带点可爱的气质,让他们觉得好像终于有辆车能理解自己。
你说这算不算都市心理疗愈?
有点意思。
真说到性能,别跟那些硬核越野比参数,吉姆尼的数据确实不咋地。
可真要遇到点烂路、泥坑、山道,吉姆尼那种“能扛事”的劲头,确实让人服气。
去年一个朋友带着吉姆尼进藏,路上遇到塌方,别的车都在原地打转,他一脚油门过去,回来还发朋友圈:“原来我也能逆风翻盘。”
你说这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自己那点倔强?
我觉得都有。
别说我吹,数据有一说一。
去年吉姆尼销量涨了快三成,而且二手市场还不掉价。
真要说“理财产品”,买吉姆尼比炒股靠谱多了。
关键在于小众市场本来就稀缺,喜欢的人就死心塌地,外人看着不明觉厉,自己人却玩得不亦乐乎。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圣诞老人,能让自己高兴的东西,才是硬道理。
吉姆尼,就这么任性。
有时候看微博、知乎,吉姆尼的讨论区简直像段子手集散地。
有车主吐槽:“买之前以为自己会变户外达人,买之后发现自己只会在地库倒车。”
也有人一本正经地分享越野经验:“分时四驱,非承载车身,这不是装的,是骨子里带的。”
你说这车到底是玩具,还是工具?
其实都不是,就是一个出口,让一帮人有地儿撒点疯,不用被主流定义。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有人问,说13万买个铁皮盒子,疯了吗?
说实话,这问题我也想过。
可转念一想,买房买车,哪样不是妥协?
唯独吉姆尼,买的不是妥协,是那点小小的自我表达。
你要真理解不了,也没什么,毕竟每个人的怪癖都不一样。
你看C罗年过三十还能进球,有人拍手叫绝,有人说他太拼,谁又能统一别人的眼光?
吉姆尼和这些明星,多少有点异曲同工。
做自己,不证明什么。
现在市场风向一变,新能源、智能驾驶、花里胡哨的配置层出不穷。
越是这样,越有人怀念那种“回归机械”的快感。
吉姆尼不卖智能,也不卖情怀,卖的就是一份“我不跟你们玩主流”的态度。
你要问吉姆尼能火多久,我还真说不准。
现在的爆款都来得快去得也快。
可有趣的是,每次吉姆尼出街,总有人多看两眼,哪怕不买,也忍不住议论一番。
这就够了,活在别人的“讨论区”,有啥不好?
最后,给各位看官抛个小球。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看着低调,实则骨子里挺倔强的朋友?
或者你自己,是不是也偶尔想丢掉点包袱,买点小众,撒点野?
如果你真遇到那种穿着普通、开着吉姆尼、却一脸自信的陌生人,别着急下结论,没准那就是下一个“爆款生活玩家”。
评论区等你来说说,吉姆尼,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