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外,驶向市区的快速路上,众多中国汽车品牌的巨型户外广告映入眼帘,如比亚迪、腾势、上汽MG、长城、奇瑞、长安阿维塔等;步入曼谷新兴地标、时尚购物中心EmSphere的第三层,在路特斯、宝马、沃尔沃等国际知名豪华车品牌的店面旁边,广汽正展出即将推出的埃安UT车型。此前,小鹏、极氪、长安深蓝等车型也在此逐一亮相;穿梭在曼谷繁忙的街头巷尾,不难发现,在众多日系品牌车辆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也日益增多。
这些现象无不表明中国汽车制造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雄心。对他们而言,泰国市场被视为“海外扩张的首站”和“关键战场”,这里是其海外投资建厂最为密集的区域,政策环境友好、当地消费者接受度高,以及未来市场的发展潜力极具吸引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泰国长期维持着百万辆级的汽车消费规模,曾是东盟地区第二大汽车市场。
在通往市区的机场高速公路两侧,可见上汽MG、比亚迪、长安阿维塔等众多汽车品牌的户外广告;东南亚的Grab打车软件平台也引入了广汽埃安等车型。
长期以来,日系汽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泰国市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80%。然而,2021年泰国政府提出“30·30”电动化转型目标,并于2022年起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EV3.0”和“EV3.5”,促使众多中国汽车企业纷纷进入,包括比亚迪、哪吒汽车、广汽、长安、奇瑞等,以及早期进入的长城汽车。在此之前,上汽集团在当地几乎是孤军奋战。
然而,经过三年的尝试,原本被描绘为“流奶与蜜之地”的市场,如今却重现了中国国内车市的“内卷”现象。
浏览泰国汽车媒体Autolife Thailand的主页,随处可见新车降价的信息,无论是中外品牌还是动力类型,都受到了波及。仅在6月份,就有多达11款车型降价,包括奔驰CLS、特斯拉Model Y、日产Almera、比亚迪海豚、长城欧拉好猫、上汽MG EP Plus等。
泰国汽车市场的降价潮自2024年初开始,由中国品牌主导。在持续混战之下,日系、BBA等所有车企都加入了竞争,就像中国车市发生的故事一样。
“以价换量”的效果开始显现。据泰国工业联合会(FTI)统计,今年4月份,泰国新车销量实现了23个月以来的首次正增长,5月份销量同比增长4.7%,达到5.22万辆。进入6月,销量达到5.01万辆,环比下降4.12%,同比增长5.07%。官方机构将增长动力归因于“汽车售价变得更加实惠”。
尽管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在过去三年从2.4%飙升至12.8%,但从整体来看,形势仍然严峻。由于泰国国内经济放缓、家庭债务高企以及车贷审批趋严,2025年上半年,泰国新车销量累计为30.27万辆,同比下降1.73%。
一位在泰国深耕多年的中国汽车企业高管表示,最初觉得大环境政策非常友好,但实际操作时却发现并非如此。目前,各中资品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很多甚至不到一半。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如果不生产,可能无法达到生产补贴的标准;而生产了却难以销售,迫使企业不得不降价竞争。目前,他和众多在泰国发展的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若要在泰国复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你会明白,我们中国人还是要依靠利益的联合,否则所有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泰国市场无疑是中国汽车企业全球拓展的一个理想观察点。在2025年6月,腾讯汽车《远光灯》对泰国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上汽、比亚迪等众多主机厂及供应链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旨在揭示一个与中东等地不同的海外发展故事。
文章来源 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22275.html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