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增程式电动车(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一路飙升,从最初的100多公里,到现在已经突破450公里,几乎赶上了不少纯电动车的水平。
车企在宣传时,往往把长续航作为卖点,吸引消费者买单。
但实际使用中,这些大电池增程车真的像宣传的那么好吗?
我们调查了200位增程车主的真实使用情况,发现了一些让人意外的结果。
续航增加,但充电频率没变?
很多人以为,增程车的电池越大,充电次数就越少。
但调查显示,62%的车主依然保持着每天充电的习惯。
原因很简单:虽然电池容量变大了,但充电时间也变长了。
一块40度以上的大电池,用家用慢充桩充满需要6-8小时,和以前的小电池相比,并没有带来多少便利。
一位车主表示:“以前用120公里续航的车,晚上充3小时就满了,现在450公里的车,反而要充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才能用。”
更让人意外的是,大电池并没有减少车主的“里程焦虑”。
因为增程车本质上还是依赖发动机发电,电池只是辅助,很多车主依然会像开燃油车一样,习惯性地保持高电量,以免突然需要长途出行时电量不足。
油耗不降反升?
增程车原本的优势之一就是油耗低,但大电池版本却出现了“越重越费油”的现象。
某车企工程师透露,为了塞下更大的电池,新车普遍比老款增重200-300公斤。
车重增加,导致发动机需要更频繁地启动发电,最终油耗反而比小电池版本高出15%-20%。
尤其是在电量不足时(也就是所谓的“馈电”状态),大电池增程车的油耗表现更差。
一位经常跑长途的车主分享了他的经历:“我原来开200公里续航的增程车,油箱55升,加满油能跑800多公里。现在换了400公里续航的新款,油箱缩到30升,结果跑同样的路程,反而要多加一次油。”
越野性能受影响?
对于喜欢自驾游的车主来说,大电池增程车还有一个隐藏的缺点:越野时能耗激增。
由于电池重量增加,车辆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电耗会比普通路面高出40%以上。
一位越野爱好者实测发现,同样的越野路线,大电池增程车的能耗比燃油版高出27%,而且在松软沙地或泥泞路段,车重增加陷车风险。
谁真正需要大电池增程车?
从车主的反馈来看,大电池增程车并不适合所有人。以下是几种典型的使用场景分析:
1.城市通勤族:如果每天行驶里程在50-100公里左右,其实120-200公里续航的增程车完全够用。
大电池版本多出的续航,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几次,却要为此多花几万块钱。
2.经常跑长途的商务人士:大电池增程车油箱普遍较小,导致长途行驶时加油次数增加。
老款200公里续航+大油箱的车型,反而更适合这类用户。
3.越野爱好者:车重对越野性能影响很大,大电池增程车在复杂路况下能耗高,不如选择燃油车或小电池增程车。
行业的两极分化
面对大电池增程车的争议,车企和电池厂商的态度截然不同。
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正在研发“增程专用电池”,声称能降低30%的油耗。
但欧洲车企却开始放弃增程路线,认为随着纯电动车续航突破700公里,以及超充站的普及,增程车将逐渐被淘汰。
数据显示,2025年即将上市的增程车中,83%的车型续航超过300公里,但平均电耗比纯电动车高出31%。
在快充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能耗可能成为增程车的致命弱点。
给消费者的建议
1.先算账:如果一年跑长途不超过5次,纯电动车可能更划算,毕竟增程车的保养成本和折旧率更高。
2.别为“冗余续航”买单:仔细评估自己的日常用车需求,别被车企的长续航宣传迷惑。
多出的100公里续航,可能根本用不上。
3.关注车重和油箱容量:大电池可能意味着更小的油箱和更高的车重,影响长途和越野体验。
4.选择可升级电池的车型:部分车企支持后期电池升级,这类车型更灵活,未来可以按需调整。
总结
增程车的续航竞赛,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进步,但实际上可能只是车企的营销策略。
大电池带来的续航提升,对很多车主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增加了油耗、车重和成本。
消费者在选车时,应该回归实际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参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