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

这笔钱花得,简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周口这位周先生,花了 22 万多,刚到手的理想 L6,还没来得及感受那份新车的喜悦,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出了上百个坑,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更让人窝火的是,4S 店一句“车一出交付中心就算交付了”,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这算什么道理?

当消费者,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这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境况?

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陷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挖这件事,看看如何在“糟心事”中,为自己的权益找到那道光。

故事得从 9 月 25 号说起。

周先生在当地一家理想汽车门店,看中了 L6,那感觉,就像“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眼定情。

27 号,全款 22.48 万,一分不少,就盼着新车早日到家,开启新的驾驶篇章。

可 4S 店告知,这款车需要从沈阳调运。

行,为了心爱之物,等待是值得的。

更何况,4S 店还主动提出,帮联系物流公司,确保车辆安全抵达。

周先生想着,4S 店推荐的,总归靠谱吧?

于是,满怀期待,静候佳音。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就在车子由物流公司从沈阳运抵周口当地停车场的那一刻,天空骤变。

瓢泼大雨倾盆而下,紧随其后的是鸡蛋大小的冰雹,噼里啪啦,如同千军万马在进攻。

雨停后,现场人员目瞪口呆:这辆崭新的 L6,身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弹孔”,粗略一数,竟超过一百个!

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有驾

quando 周先生接到通知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跌入冰谷。

那本该闪耀着金属光泽的车身,如今却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凹陷,仿佛被无数锤头反复敲击过。

这心痛,何止是“肝肠寸断”?

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有驾

他怒气冲冲地找到周口理想汽车川汇服务中心,要求换一辆完好的新车。

毕竟,他连方向盘都没握过,凭什么要承担这“飞来横祸”?

可 4S 店的回应,却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所有的期望。

“车辆一旦离开沈阳的交付中心,即视为交付完成。”

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车在“交付”后才遭遇冰雹,责任就与他们无关了?

他们甚至还强调,周先生当初是知情车辆需要调运的,这问题不能全怪 4S 店。

这番逻辑,简直是“欲盖弥彰”,让人难以接受。

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有驾

负责接待的销售顾问也跳出来“解释”,称周先生当时表示不认识可靠的物流公司,是他们帮忙牵线搭桥。

而运输的具体环节,如路线、时间、保险等,都是周先生与物流公司直接沟通的,4S 店并未深度参与,自然不该承担主要责任。

这番说辞,听起来滴水不漏,实则是在玩“责任切割”的游戏。

为了弄清真相,记者小莉介入调查,联系了负责运输的河南振海物流。

出乎意料的是,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的态度倒是坦诚:“责任在我们这边,肯定会把这个事情解决好,不会让车主吃亏。”

这句话让周先生原本悬着的心稍稍落下。

但具体如何“解决”,是修复、更换,还是赔偿?

物流公司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仅表示会尽快协商。

一边是 4S 店“交付完成,概不负责”的冷漠姿态,一边是物流公司“承认责任,待解决”的含糊其辞,周先生夹在中间,进退两难,内心的委屈与无奈可想而知。

“我全款都付了,车都没提到,连完整的新车都没见过,现在车被砸了,4S 店就说不管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坚信,自己是在 4S 店购买的车辆,双方签订了购车合同,4S 店就有责任将完好的车辆交付到他手中。

至于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意外,那是 4S 店与物流公司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消费者不应为此买单。

这不就是“无妄之灾”吗?

此事经媒体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表达愤慨:“4S 店的说法简直荒谬!

车都没交到客户手里,怎么能算交付完成?

这不就是典型的‘甩锅’行为!”

更有网友直言:“20多万的车,还没上路就被砸成这样,谁能不气?

4S 店必须给个交代,要么换车,要么全额退款!”

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出现:“关键还得看购车合同的约定。

如果明确写着‘车辆完好交付至消费者手中才算交付’,那 4S 店难辞其咎;反之,如果约定的是‘离开交付中心即视为交付’,那责任可能更多在物流。”

但无论如何,4S 店推荐的物流,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之前买新车,也是 4S 店找的物流,当时我特意要求他们购买了全额运输险,就是怕出这种意外。

建议周先生查一查物流是否有购买保险。”

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有驾

在汽车销售行业,这类运输纠纷并非孤例。

许多消费者在购车时,特别是需要异地调运的车辆,往往习惯性地认为 4S 店会全权负责,却忽略了在合同中明确“交付节点”和“运输责任划分”。

一旦出现问题,4S 店与物流公司便容易互相推诿,消费者维权之路也因此变得异常艰难。

正如《论语》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S 店的这种“小人”行径,只会让消费者感到心寒。

对于 4S 店而言,绝不能只顾着眼前的销售利润,而忽视了应承担的责任。

当主动为消费者推荐物流时,就应审慎考察物流公司的资质和服务质量,并在合同中清晰界定运输过程中的风险承担方,从而避免日后的扯皮。

像这次事件中,4S 店以“离开交付中心”为由轻易撇清责任,不仅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更会损害自身品牌的声誉。

而物流公司,既然已经承认了责任,就理应迅速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是进行专业的钣金喷漆修复,确保车辆恢复如初?

还是与 4S 店协商,为周先生更换一辆崭新的 L6?

抑或是,在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

这些都需要尽快落地,不能让车主在漫长的等待中,独自承受损失和焦虑。

周先生的遭遇,无疑给每一位即将购车的消费者敲响了警钟。

在购买需要异地调运的车辆时,务必在购车合同中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交付节点:是“车辆完好送达消费者手中才算交付”,还是“车辆离开异地交付中心即视为交付”?

这两者的界定,直接关系到责任的归属。

其次,运输责任划分: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车辆损坏、丢失等意外情况,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这一点必须清晰界定。

最后,保险约定:物流公司是否购买了运输险?

其保额是否足以覆盖车辆的全部价值?

这关乎到消费者最终的经济损失。

只有将这些细节条款一一落实在合同中,才能在不幸遭遇问题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万新车未提被冰雹砸烂,4S店甩锅:已交付!-有驾

归根结底,无论是 4S 店还是物流公司,都应秉持“客户至上”的原则,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非互相推诿。

消费者花费数十万元购车,追求的是安心与舒心,而非糟心与麻烦。

我们期待周先生的事件能够得到一个公正圆满的解决,同时也希望整个汽车销售与运输行业能够以此为鉴,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减少此类令人不快的纠纷,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购车,舒心用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