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半年报创纪录,爆款新车引爆车展,国产汽车高光背后还有哪些

夜色刚落,展馆里的灯比白天还要亮。成都车展现场,尚界H5展台前围得水泄不通,摩肩接踵的人群,有人瞪着手机直播,有人举着相机拍照,有人蹲在车旁忙着抚摸这台SUV的轮胎——仿佛这样就能提前握住订单表上的名字。五万张预售大军名单,还不到一天,后台数字滚得比主会场外的共享单车还快。我一直觉得,人类对新鲜机械的冲动,大概和猿猴初见火光时一样——好奇之余,还伴随点莫名的敬畏和参与感。

同一时间,一份数字赫然“亮相”:上汽集团半年报,营业收入2995.9亿元,净利润60.2亿元,两项同比增长、尤其扣非净利润同比暴涨432.2%,像顾客落地窗外的闪电,照亮整个财报季。中国汽车业的“扛把子”,还能这样猛蹿一把,确实让人乐意把“亮眼”二字往新闻头条里多敲两下。资本市场倒也不是傻子,三个月里,公司股价飙升了近40%。要不是A股不许跳高开盘,说不上还能飞多高。

但如果只看这些光鲜的数据,就容易得出形势大好、未来无忧的结论。别急,作为一个靠“证据链”而非“宣传链”打工的人,我更习惯抬头看远一点——业绩增长的背后,是一堆“非自愿自证”的现实考题。

上汽半年报创纪录,爆款新车引爆车展,国产汽车高光背后还有哪些-有驾

首先,还是要承认,上汽集团在销量端的表现异常强劲,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六连涨。这不是嘴炮,是实打实的主机厂出货——你懂的,把一辆车卖给4S店是一回事,能不能让消费者真金白银开走又是另一回事。同期零售220.7万辆,占据冠军宝座。这一串数字,放在2024年卷得快出血的中国汽车市场,相当难得。

支撑这份业绩的关键词有三:新能源、智能化、海外。新能源不是新故事,但64.6万辆、同比增长40.2%,还是有点让同行“牙痒”的。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高到63.5%,这说明合资模式正逐步退潮。海外市场同样撑起上汽半边天,49.4万辆的海外销售稳坐国内顶流。在对欧盟补贴税“正面刚”的时刻,上汽MG依靠HEV—混合动力车型—在欧洲反杀一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18万辆,成为中国品牌中的尖子生。至于那串170国和600万辆海外累计销量,不吹不黑,光靠外语客服都得提薪了。

技术层面,超级混动DMH技术、第二代固态电池、全新智能座舱“生态域”,这些名词听着像理工男的情话,实际都是真家伙。荣威DMH车型零售同比涨29%;和OPPO合作的车机,MG4已拿到3万预售单;智己L6的大模型、LS6的超级增程,也各有自己的一派粉丝。新能源时代,技术舱位争夺——本质上是写在芯片和电池上的肉搏。

成都车展的热闹,归根到底还是得落到产品力上。今年上半年,荣威D6、智己L6、别克GL8陆尚、宝骏享境等新车型补全了产品谱系,下半年更有和华为牵手推出的SAIC尚界H5。据说,这是20万级最值得期待的SUV。我翻了下配置表:轨迹最长可达655km的纯电、1300km综合续航的增程、ADS 4高阶辅助驾驶、鸿蒙座舱、激光雷达……要是十年前,业内听了都得怀疑是不是玩票。可现在,15-20万区间就能塞进去,消费者的嘴角都该笑裂。

这些亮眼配置外观,有一半是上汽四十年造车“抠细节”的成果,还有一半是华为技术做了背书。这个联合模式的内幕不好多说,只能感慨一句——在智能汽车这场“巨头麻将”上,总有人抽到好牌,但能不能打到最后,谁都别急着乐观。

上汽半年报创纪录,爆款新车引爆车展,国产汽车高光背后还有哪些-有驾
上汽半年报创纪录,爆款新车引爆车展,国产汽车高光背后还有哪些-有驾

再说细一点。尚界H5预售18小时,5万张大单,一只脚踏进爆款圈。荣威M7 DMH,新混动技术给了豪华感和低价双保险,全新智己LS6靠超级增程和大电池做卖点;MG4走性价比路线,7.38万元的起步价让一众年轻人跃跃欲试。这些车的逻辑很简单——拼能力,也拼市场空隙。再说奥迪E5 Sportback、凯迪拉克LYRIQ-V也选了上汽当“东家”,合资+自主路线双线开花。看起来仿佛“技多不压身”,其实每一块肉都是在群狼环伺间咬到的。

当然了,财务数字不等于明天会更好。靠大模型、超快充、电池“黑科技”驱动增长,确实拉高了技术护城河,但真正能走多远,还要看供应链安全、软件持续迭代、海外法规壁垒。不要忘了,60.2亿的净利润,距离上汽巅峰时期的财政状况,还是略有差距。另一方面,利润的大幅度增长部分得益于去年低基数和合资盘活,也意味“结构性风险”还没完全过去。

我从不否认数据的美,但长年泡在一线,见得多了,也难免对高潮过后的“平淡”多一份敬畏。不只一家汽车巨头因为短视而折戟,更有不少爆款车型一年红火后迅速消声灭迹。打铁还需自身硬,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才是最难模仿的护城河——比起一时的亮点,更怕内耗失序或战略摇摆。每一个行业高光时刻,背后多少藏着零部件商被催账、经销商库存积压、用户抱怨系统BUG的冷面现实。利润说了算,但市场从不惯着任何人。

站在今年成都车展上,我脑子里反而浮现出一个拗口的问题:在变革狂潮中,哪一点,是一家老牌国企汽车集团不被淘汰的最核心基因?答案或许藏在持续的产品迭代上,藏在保持用户黏性的打法里,藏在让一辆车在地库、国道、欧洲路口都能被用户选中的能力上。

老实说,数字越漂亮、掌声越嘹亮,我越小心提防它背后的隐忧——这大概是一种职业性“PTSD”,毕竟太多数据都是能漂白的。但正如物证法则:证据链环环相扣才能还原真相,企业经营也得步步为营,才不至于棋差一招,满盘皆输。

上汽半年报创纪录,爆款新车引爆车展,国产汽车高光背后还有哪些-有驾

所以,一份刷新纪录的半年报,几台爆款新车,一幕万人追捧的展台,并不等于行业的终极胜利。上汽集团用成绩证明了变革的可能性,但能否将阶段的高潮变成可持续的增长,能否真正打破国产汽车“昙花一现”的魔咒,还要时间来验明正身。

故事说到这,轮到你了:当所有人都在争夺技术、资本和流量的明天,一汽、东风、长安们也在紧逼身后。你觉得,国产巨头们的护城河,还该怎么挖,才挖得深、挖得久?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