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9月份的轿车销量排行榜,最近这份榜单一出来,网上就吵得挺热闹。
有不少人说这数据不准,有水分,尤其是看到比亚迪没进前三,更是议论纷纷。
其实吧,我觉得看数据不能光看表面,背后门道挺多的。
今天咱们就聊聊我对这事的看法,咱们也别整那些高大上的词儿,就用大白话说说心里话,反正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
先说这份榜单吧,其实每月都有人盯着,毕竟大家换车买车都要看销量榜,觉得买的人多,车就靠谱。
但其实这年头,销量榜不等于口碑榜,甚至有时候和真实的消费者需求差别还不小。
为啥?
因为现在不少车企、经销商、租赁公司,都有各种各样的促销和冲量手段。
一到月底、季度末,为了完成任务,厂家会给经销商压货,经销商再各种优惠清库存。
再不济,自己把车上到自己名下,拉高数据。
所以咱老百姓看销量数据,其实有一半得打个问号。
这次最让人议论的地方就是比亚迪被挤出前三。
以前大家总觉得比亚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动不动就销量第一、第二,怎么突然被甩下来了?
其实这里头有几个原因。
首先,比亚迪这几年风头太盛,新能源领域是绝对的带头大哥。
可问题是,大家都看到了新能源这块蛋糕,谁都想分一杯羹,像吉利、五菱、长安这些国产车企也开始猛追。
尤其五菱宏光MINI EV,这车就主打一个“平民化”,价格能便宜到让人怀疑是不是玩具,但架不住人家卖得就是好。
宏光MINI EV这次能上榜首,就和它的定价策略有关。
你要说宏光MINI EV有多好,那肯定吹不起来,毕竟它就是满足最基本的代步需求,空间凑合用、配置一般、续航也就那样。
可问题是,它价格是真的亲民,农村、三四线城市、刚会开车的小年轻,甚至有些老头老太太,都觉得这车不错。
你想想,花一万多块钱就能买台新车,虽然啥都没,但省心省力,能遮风挡雨,怎么都比骑电瓶车强吧?
所以这种车,就是靠量取胜。
厂家靠着大批量上牌、批发给各种租赁、团购、甚至企业单位,销量咔咔往上涨。
说句不好听的,不少车还没真正上路,数据已经记在厂家账上了。
再看吉利星愿,这回能冲到第二,主要也是盯着比亚迪海鸥的市场。
吉利这几年学会了怎么做爆款,基本思路就是“你有啥我就有啥,我还比你便宜”。
星愿这车配置不差,样子也时髦,价钱压得死死的,家用、跑网约、送外卖、带娃接送,样样都能用,正好切中了普通家庭的需要。
这类车其实在一二线城市并不是主流,但到了小城市、县城、甚至农村市场,那简直就是“神车”。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海鸥、海豚虽然配置高、三电系统稳定、续航好,但价格略高一点点,很多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更便宜的。
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的购车补贴、置换政策都在变,厂家也不是每个月都使劲冲量,不像刚开始那会儿,恨不得每家4S店门口都堆一批车。
所以销量榜单上看,比亚迪被人赶超,实际上也和政策、市场策略、消费者需求变化有很大关系。
再说说长安Lumin,这车原本没啥存在感,结果这月销量暴涨。
其实就是厂家在推新款,老款清库存,临时搞了个大幅度优惠,部分地方甚至低于成本价卖,就是为了清完库存、推新车型。
这种“临时冲量”,谁都懂,等过阵子没准就掉下去了。
所以说,榜单里的水分,往往就藏在这些数据里。
你要真信每个月的销量都代表市场趋势,那还真有点天真。
还有老牌的朗逸、凯美瑞、速腾、轩逸这些合资燃油车,虽然新能源风头很猛,但燃油车其实还没到被淘汰的时候。
尤其是朗逸、轩逸、凯美瑞这种车,省油、耐用、维修便宜,在三四线还是主流选择。
只不过现在新能源车大量涌现,这些合资车的价格也不得不往下调,终端优惠非常大,油价高的时候,大家依然会考虑买混动、插混,但只要油价稳住,传统燃油车还会有市场。
轩逸这次还能把比亚迪秦Plus挤下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市场很大,大家消费观念还在不断变化。
再说句公道话,比亚迪的秦Plus DM-i能常年霸榜,其实是踩中了政策的红利、家庭换车的风口、以及“既要省油又要省钱”的心理。
尤其是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公司,最喜欢这种省心耐用、油耗低、维修少的车,光这一个市场,销量就能顶上一片天。
现在对手多了,大家都做插混,肯定会有市场分流。
可这也说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买车不再是“哪个牌子火就跟风买”,而是更看重实际体验。
你配置低、不省油、价格虚高,哪怕牌子大,也不一定有人买单。
从整个榜单来看,其实最大的变化是新能源小型车、微型车的崛起。
以前大家买车,图的是空间大、牌子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其实城市通勤、接送孩子、买菜代步,这种小车就很够用了。
尤其是家庭第二辆车,买个小电动车既便宜又省心。
再加上限号、限行、牌照摇号这些政策的推动,新能源小车成了很多家庭的“上车捷径”。
所以你看榜单,五菱宏光MINI EV、长安Lumin、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全是小型电动车,要啥自行车?
当然,也有一些人说,榜单有水分,比如厂家批发算销量、经销商自己上牌冲任务、甚至一些租赁公司囤车。
不过你说这些数据完全没意义也不对,毕竟厂家要生存、经销商要赚钱,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关键还是要看,这些车卖出去之后,能不能真正用得住、用得久。
有些爆款车,刚上市的时候卖得飞快,过一两年就没人提了,原因就是质量不行、体验不佳。
真正能常年霸榜的,才算是真正受市场认可。
说到底,销量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普通消费者买车,还是得看自己的需求。
你要是日常上下班,市区代步,预算有限,小型纯电车确实合适;你要是经常跑长途、全家出行,还是得看油车、插混、甚至混动SUV。
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厂家为了抢市场、冲业绩,什么招都能用。
数据有水分是肯定的,但也没必要太介意。
关键是咱们消费者得有主见,别被“第一名、第二名”这些标签忽悠了。
买车不是炫耀,是工具,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整体看下来,比亚迪这次跌出前三,不代表它不行,更说明市场更卷了。
国产品牌彼此之间的竞争,比打合资车还狠,大家都在拼价格、拼配置、拼补贴。
未来几年,新能源车还会继续涨,燃油车慢慢萎缩,但短时间内不会消失。
汽车消费会越来越理性,从“买得起”到“养得起”,最后归到“用得好”。
谁能把质量、性价比、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都做到位,谁就能笑到最后。
最后想说一句,销量榜单可以看,但别迷信。
水分有、噱头有、套路也有,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用户为王”。
谁让消费者满意,谁就能活下来。
希望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能越来越健康,别光顾着冲量,也多点真诚和创新。
大家买车也别光听广告和榜单,多去试试,问问用过的人,最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才是明智的消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