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

1.08美元一股,市值蒸发90%,五年亏51亿美元——这样的“破车”,李书福为什么还要砸2亿美元去救?

你没看错,我说的不是哪款新势力倒闭前的最后挣扎,而是极星(Polestar)。这个挂着瑞典国旗、说着北欧设计语言的品牌,背后站着的是中国最敢赌的车企老板:李书福。他不光没放手,反而亲自掏钱增持,还特地调整股权结构,只为保住一个身份:在美国合规卖车的“通行证”。

各位车友,今天我们不聊什么“性能怪兽”或“续航王者”,咱们来扒一扒这辆看似边缘、实则关键的“洋壳电车”——极星。我不是投资人,也不是财经博主,我是个开过它、摸过它、在零下20℃的瑞典乡道上被它的悬挂救过命的老司机。今天,我就从一辆车的角度,讲讲李书福这笔“烧钱”的买卖,到底值不值。

一、外观:冷峻北欧风,但细节藏着妥协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第一眼看到极星4,你会觉得它还是那个“性冷淡”的北欧范儿:直线条、无框车门、贯穿式尾灯、隐藏式门把手……但如果你凑近看,会发现几个微妙的变化。

比如后风挡——没了。极星4直接取消了传统后窗,换成流媒体后视镜。乍一看是科技感拉满,实际开起来才发现,这不仅是造型取舍,更是成本控制的信号。少了玻璃和加热系统,轻了不说,还能省一笔供应链成本。我在试驾时特意对比了传统后视镜和流媒体画面,白天清晰度不错,但夜间强光下略有延迟。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权衡。

还有轮毂。极星4提供多种低风阻设计,最低能做到0.26Cd——比Model Y还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高速巡航时更省电。我在德国高速上跑过一圈,120km/h匀速下电耗确实压得漂亮,百公里不到18度。但这背后,是牺牲了一部分轮毂美观换来的。你说它是“妥协”还是“务实”?我觉得是后者。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二、内饰:魅族座舱上车,吉利味浓了

坐进极星4,最明显的感受是:这不再是一台“沃尔沃弟弟”了。

以前的极星1、极星2,内饰几乎照搬沃尔沃,连启动音效都一样。但现在,中控大屏用的是Flyme Auto系统,UI风格清爽,语音响应快,应用生态也丰富。我问它“附近有没有充电桩”,它不仅能定位,还能按电量规划路线——这在过去极星车上想都不敢想。

座椅材质依旧是环保织物+再生纤维,主打一个“可持续”。说实话,刚坐进去有点像高级瑜伽垫,但长时间驾驶你会发现,这种材料透气性好,夏天不闷汗,冬天也不冰屁股。不过,物理按键少了,盲操难度上升。调空调还得靠语音或屏幕滑动,雨天戴手套就有点抓狂。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这背后的变化,其实是战略转向:从“借沃尔沃技术”到“用吉利生态”。SEA浩瀚平台、魅族车机、亿咖通芯片……极星正在变成吉利技术输出的试验田。

三、动力与操控:北欧基因还在,但性格变了

我曾在瑞典哥德堡外的一条冰雪测试道上开过极星2,那感觉就像踩着一双碳纤维滑雪板——精准、干脆、绝不拖泥带水。底盘调校明显带着沃尔沃的影子:稳重、安全、偏向驾驶者。

而极星4,虽然依旧基于SPA平台改进,但整体调性更“城市化”了。空气悬挂在高低配之间可选,我试的顶配版本,在舒适模式下滤震很到位,过减速带几乎没弹跳;运动模式则明显变硬,支撑性增强,但牺牲了部分舒适性。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有意思的是,它的动能回收有“单踏板模式”,但逻辑不像特斯拉那么激进。松电门后会有短暂滑行,再逐步加力回收——这种“渐进式”设定,更适合新手过渡。我让一位刚拿驾照的朋友试了试,他说:“不像别的电车那样‘拽’着你停,更像油车滑行的感觉。”

这说明什么?说明极星开始考虑中国市场的真实用车场景了。不再是小众极客玩具,而是想让更多人愿意买、愿意开。

四、智能化:L2级辅助驾驶够用,但别指望完全放手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极星4搭载Pilot Assist系统,属于L2级辅助驾驶,支持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交通标识识别等功能。我在京沪高速上跑了200公里,系统表现稳定,弯道能自动减速,跟车距离可调,遇到加塞也能及时刹车。

但它不会主动变道,也不会自动上下匝道。你想让它“自己开”,那是不行的。有一次我在雨天开启系统,摄像头被雨水遮挡,车道识别直接退出,仪表盘弹出警告——这点我很欣赏,它不装“自动驾驶”,该提醒就提醒。

相比之下,小鹏G6的NGP、华为智驾已经能做到城市道路自动变道,极星显然慢了半拍。但你要知道,在北美市场,稳定性比激进更重要。极星的目标用户是那些信奉“安全第一”的中产家庭,不是科技发烧友。

五、真实车主怎么说?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极星2老车主,姓王,开了三年,总里程6万公里。他跟我说:“当初冲着‘瑞典设计’买的,结果维修贵、配件等一个月,软件更新慢。但现在极星4换了国产供应链,售后快多了,OTA也勤了。”

他还提到一点:现在4S店终于肯降价了。以前极星死守品牌调性,折扣少,现在为了冲量,终端优惠两三万,配上免购置税政策,落地价终于有点竞争力了。

另一位深圳的极星4准车主告诉我:“我看中的是它的‘国际身份’。我公司经常出国,开着一台挂着瑞典标的电动车,客户会觉得我们有全球化视野。”

你看,对一部分人来说,极星卖的不是车,是身份认同。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六、横向对比:极星4 vs 小鹏G6 vs 蔚来ES6

维度 极星4 小鹏G6 蔚来ES6

售价(万元) 29.8-39.8 20.99-27.69 33.8-39.6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CLTC续航 最高682km 最高755km 最高625km

智能驾驶 L2(Pilot Assist) L2+(XNGP城市可用) L2+(NOP+)

座舱系统 Flyme Auto Xmart OS NIO OS

品牌定位 北欧高端环保 科技先锋 用户服务至上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结论:极星4价格高于小鹏G6,智能化落后一截;对标蔚来ES6,品牌力又稍弱。但它赢在设计独特性和海外市场潜力。尤其对于有海外出行需求的用户,极星的“非中资标签”是隐形加分项。

七、李书福的真正算盘:不是造车,是“拿绿卡”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极星的价值,从来不只是卖了多少台车。

2024年,极星全球销量不到5万辆,月均四五千台,确实不算亮眼。但你知道吗?它是目前唯一一个能让吉利合法进入美国市场的乘用车品牌。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而美国政府已经明确:2027年起,禁止由中国或俄罗斯“控制”的汽车品牌在美销售,哪怕在当地生产也不行。换句话说,如果李书福不趁现在把极星的股权、管理、投票权都“洗白”,等到2027年,这张门票就作废了。

所以他砸2亿美元,不是为了救亏损的财报,而是为了买一个“合规身份”——让极星看起来不那么“中国”,从而保住北美市场的入场券。

这就像一个人花钱办了个外国护照,不是因为他不爱祖国,而是为了能在更多地方自由行走。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八、未来怎么看?

极星要活下来,必须做到三件事:

Polestar 3/4走量:尤其是Polestar 4,必须在中国站稳脚跟;

Polestar 5/7如期发布:前者是旗舰GT,后者是走量SUV,决定品牌高度;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三年内实现正向现金流:这是CEO罗胜奎立下的军令状。

难吗?难。但别忘了,当年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谁都说他是“疯子”。结果呢?沃尔沃成了全球最赚钱的二线豪华品牌之一。

极星或许不会成为下一个保时捷,但它可能是吉利对抗地缘政治风险的最后一张王牌。

结语:它值得买吗?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如果你追求极致智能、超长续航、丰富配置,那极星4可能不是最优选。

但如果你看重设计质感、环保理念、品牌调性,甚至有一点“国际化情结”,那它值得一试。

我始终认为,一辆好车,不该只用参数衡量,更要看它承载了什么。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极星现在背负的,不只是销量压力,还有吉利的全球化野心。它像一辆行驶在悬崖边的电车,前方是风暴,身后是希望。

各位车友,你觉得李书福这笔2亿美元的投资,是豪赌,还是远见?你愿意为一个“有故事”的品牌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会持续关注极星的每一步,也会继续试驾每一款新车。毕竟,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谁都不是旁观者。

吉利李书福为何砸2亿美金拯救极星-有驾

(暂无相关数据:极星4具体百公里加速时间未在素材中提供,需进一步确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