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今天,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迭代,我们目睹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浪潮。10月18日,吉利银河川渝藏战区在成都隆重举行了主题为“AI让生活更美好”的吉利银河M9百台集体交付仪式。车身尺寸突破5米、空间大到犹如家庭移动头等舱,这款新能源SUV,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场技术革命的缩影。AI与汽车的交织是否如宣传那么美好?AI汽车真的能为家庭带来福音,还是另有隐忧?可能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了。
支持者说,等到开上吉利银河M9的那一刻,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一辆车,而是家庭幸福的移动载体。一面是吉利汽车浓墨重彩的技术宣传:720°全维安全设计、全新AI数字底盘,以及移动情感智能体Eva的独门绝技;另一面,是批评的声音悄然浮现:消费者心中暗藏不满,面对“AI汽车到底值不值?”这个问题,真正的答案又会是什么?这样的智能座驾,能否经受住中国复杂路况与生活需求的双重考验,是安心的保护伞还是负担的附加值?让我们继续往下揭开隐藏在这些长篇广告词背后的真相。
在今天这个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汽车产业也深度进入了一场“革命”。仅从尺寸上,吉利银河M9便轻松超越了大多数同类车型:5205毫米长、1999毫米宽,甚至车内平均得房率高达88.3%,肉眼可见的“头等舱”品质使其成为大家庭出行的热议之选。然而这还只是它的皮囊,真正吸引人瞩目的,是其AI赋能的新潮卖点。
在安全性能上,M9以“硬实力”俘获人心——高强度笼式车身、独特的双腔远端气囊设计,连电池都进行了惊险的“六大魔鬼串行试验”,这对很多经历了电动车起火事故新闻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至于驾控方面,AI数字底盘走在行业最前沿,能自动调平四轮,适应山地、沙石等复杂地形。对于喜欢追求“全路况驾驶控制”的年轻一代,这简直就是科技的魔力之作。
每个人对“智能”的期待与感知不尽相同。“车外嘴替”“车外识物”等AI卖点,看似为出行带来极大的便捷,实际操作中却能否维持宣传一致效果?诸如高端空气弹簧和AI云等配置,能否兼顾日常使用频次的适配性,也引发了不同消费者的疑问。从纸上的技术数据,到可以真实解决实际痛点,还有一段不可忽视的距离。
随着川渝藏数百辆吉利银河M9的交付仪式结束,一些初步体验者的反馈也接踵而至。买车前期充满惊喜与向往的消费者,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有新车主反映,“AI智能座舱的某些功能看似炫酷,但互动识别有时失灵,甚至无法及时响应指令。”一位成都市民张先生坦言,“我冲着家庭用车大六座来的,但智能语音系统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几次误判了我的导航指令,直接引发了家庭‘小争吵’。”
面对普通用户这一“买家的焦虑”,吉利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产品初期可能会有部分体验需要适应期,并承诺频繁OTA升级以优化用户体验调整。这看上去是个合理的回应,但人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真的需要让一辆车如此“智能”吗?能否纯粹一些,把核心注意力放在驾驶的安全与便捷上?
更让业内人士观察到的一点是,“性价比”的光环是否真的能长久维持?部分消费者指出,虽然起售价确实意外良心,但更高配置车型的价格实际上并不低,享受到真正极致智能体验所需的费用,可能已经直追国际大牌合资豪车。
就在泥沙俱下的争议声中,我们迎来了第一批次车主真实用车体验的反馈,而其中很多人持有出人意料的乐观态度。与早期疑虑形成鲜明对比,不少用户开始分享M9胜任家庭各种使用场景的能力:从接孩子放学的轻松便利,到长途出行的舒适体验,甚至“娱乐化”AI功能演绎出的全家互动旅行时光,正逐步戳中消费者对“幸福科技”的痛点。
更大的议题随即浮现。就在吉利尽力将AI元素打造成亮点的市场上也传来了其他品牌的反击声音。不少对手迅速推出针对性产品,试图分食这块看似诱人的蛋糕,比如某国际品牌刚宣布与人工智能巨头合作推出全自动驾驶系统。另有舆论沉吟道,“AI像是一把双刃剑,出版社卖不出去书,保不齐就变成了车主的担忧。”这些高精尖玩意到底是护航员还是定时炸弹,还留待市场时间的进一步验证。
当一部分新车的积极反馈让吉利初步尝到市场红利时,为无法及时收获车辆的消费者们却苦不堪言。在实体交付得如火如荼的背后,订单积压、购车排队等待等问题也逐一显现。统计数据显示,从宣布发售到实际到货,许多消费者需要耐心等待几周甚至一两个月,这让一些人萌生放弃的想法。竞争品牌迅速反应推出加速供货计划,反观此时的吉利只是表示因生产和供应链压力所致,暂时无法给出明确的交付时间。
关注AI技术潜在伦理风险的呼声正在走高。以吉利主打的车外视觉识别、情绪解析模块为例,该功能依赖大量数据流通与特定模板:这些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如何实现?在公众对科技时代陌生的赛道中,这些问题仿佛魔盒暗涌,让消费者内心尚未完全放下戒备。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既然智能化会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那消费者干脆回归传统燃油车不更好吗?问题恰好就复杂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边是更节能环保、更智能化的技术便利;一边又是高昂价格、隐私风险与数据滥用的潜在雷区,二者看似互不相容,但又紧密纠缠。正如竞争者所批评的那样,“勇于吃螃蟹”的吉利Galaxy M9,也的确是目前时代下走在前沿的表率作品,这点恐怕无人反驳。
但客观地说,科技是否犯过度功利的毛病?把AI推向一部家庭车上的极致是值得称赞,还是在勉强为消费者“升级生活”贴标签?这个值得深思,毕竟买家真正需要的是更划算的实际便捷,而非一桩唾手可得的财富赌注。
吉利银河M9用科技堆砌“头等舱”般的汽车享受,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AI功能和多元配置真的如宣传中那般“让生活更美好”吗?还是说,这一系列技术升级,其实不过是时代对焦虑的釜底抽薪?您怎么车与生活的幸福边界到底在哪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