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高速充电排长队,服务区取号限时,老司机规划避堵

这事儿,每到假期就准时上演,简直成了每个新能源车主的心头悬案。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对劲?明明买电车是奔着节能环保、拥抱新潮科技去的,可一到大假日就陷入“续航焦虑”的泥潭,搞得高速服务区比菜市场还热闹。你说,这新能源车的续航困扰,真能解决吗?

一到国庆黄金周,各地高速,尤其是那些热门出入口,充电桩前就开始“人挤人”的大戏。服务区工作人员变身秩序管理员,手里拿着号码牌,喊得嗓子都冒烟。排队等充电,短则一小时,长的能等四小时。有多少人是顶着凌晨的寒风冻脚?排队小半夜,朋友圈都刷成抱怨大会。不光是北京、杭州这些大城市,连长沙武汉、广深的高速也都这样。要不是社交账号上满屏吐槽,估计还真不敢信这场景有多壮观,差点都能拍成纪录片了。

而且,为了避免大家一股脑扎堆乱抢充电枪,服务区都想了不少招儿。什么取号进场、限充80%,都上了。然而面对人群汹涌,这些管理小妙招基本都形同虚设,效果聊胜于无。政策想得挺好,现实往往啪啪打脸。节假日堵桩,平时却常常空荡荡,摆在那里吃灰,活脱脱一个充电桩版“冰火两重天”。

有的人吐槽,新能源车确实省油没错,可它压根儿没说能省下时间。尤其遇到堵车加充电,这时间成本真不是一般的高。黄金周每一分钟都像金子,有的人为了等一把充电枪,足足耽误了好几个小时。不少人庆幸自己只是短途通勤,没被困在高速上拍拍脑门。

说来也是,如今充电叫号虽说能压住点冲突,挡一挡吵架动手的闹剧,但它可管不住那排队的长蛇阵。等一小时还算幸运,队伍看着越排越长,心情立马如坐针毡。你说开电车四分钟就能充满电的幸福,碰到这种场面,也只能自嘲:幸福不长久,被人海瞬间击碎。

国庆高速充电排长队,服务区取号限时,老司机规划避堵-有驾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的人早就摸了门道。碰到节假日高速,老手根本不会在服务区扎堆抢充电。人家都提前用地图规划路线,下高速口几公里,有比服务区更大的超充站,几十把充电枪扎堆,既便宜又好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不仅枪少,价格还贵,慢得让人抓狂。不排队,不浪费时间,这就是老司机的智慧。新手电车主才犯这愁,老鸟早就过了“心惊肉跳等充电”的岁月。

有的人甚至干脆一拍脑门,直接放弃纯电。长途出行还是要靠油车。这年头混动、增程式车型火得不得了。增程车虽然维修费高点,维修还不方便,但蹭了油车的便宜,一路畅通,都不用在充电桩前发呆。你说这是不是现实版的“科技与狠活”?想省钱,想赶路,还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需求。

国庆高速充电排长队,服务区取号限时,老司机规划避堵-有驾
国庆高速充电排长队,服务区取号限时,老司机规划避堵-有驾

增程车风头这么猛,原因一大把。续航不焦虑,堵车不心慌,还能插电同样享受新能源补贴。电池、燃油双保险,哪怕高速长途一百个没把握,也难不倒它。有些朋友说,出门前的攻略就跟打仗一样,只要提前演练过,就能避开最拥挤的服务区。别管什么新能源、燃油车、混动、增程式,能坐得舒服,能安全返程,才是王道。

其实,这种假期堵充电桩,大概率还得再闹几年。充电设施建设赶不上购车速度,光靠政策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平日里,充电桩闲置效率低,节假日却捉襟见肘,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你说该怪谁?怪购车热情太高?还是怪基础设施规划太慢?其实吧,这两者都跑偏了点。没有统一协调,缺乏前瞻性的布局,导致假期用电高峰成了难题。

再说了,大部分买电车的人本来图的就是个“省心”。谁料到黄金周,非但没省心,还成了排队难民。有的人在微信群里互通消息,“你排哪队了?充上了没?”甚至出现“充电桩抢号全家总动员”,前几年这画风是抢火车票,今年变成抢充电枪,生活水平真是步步升级,烦恼也跟着坐火箭上天。

外人看热闹,车主闹心。一些老司机抱怨说,只要不出远门,电车就是最优选择。城市里充电又快又省,跑长途用油车不心慌。反倒是那些刚买新能源的小伙伴,什么都不懂,遇上假期长途直接变身大冤种。说长途用电车,靠谱吗?有人笑着摇头。开油车?稳一点。混动?也不错,给足了选择空间。电车?别逞强,规划不对,分分钟变候补队员。

你想啊,在家里给自己的小电动充电,享受的是便宜电价和从容。但假期一上路,瞬间变成“抢电大战”。充电成本蹭蹭往上涨,效率一落千丈。有的人碎碎念,“当年买车就图个省钱,现在省油不省心,排队到怀疑人生”。这情景,仿佛在玩一场提前剧透的真人实境游戏。

再说,政策层面其实也面临两难。买车鼓励,充电桩速度跟不上。假期堵得哭天喊地,平日冷冷清清。运营方也头疼,建多了亏损,建少了闹事。到底怎么解决?说白了,真不是服务人员多喊几嗓子就能解决的命题。这事儿需要系统升级、硬件投入、规划提前,不能光靠应急方案和临时小聪明。政策设计师也愁,车主更心塞,谁也不容易。

作为一名局外人,天气一变,心情就跟着服务区的人声鼎沸变幻莫测。你以为假期上路是享受生活,怎知变成“电力饥荒生存挑战”。有没有办法破解?有,但得自己变聪明。老车主经验一箩筐,提前规划,避开高峰,找好性价比高的充电站。你要是贸然扎堆高速服务区,等着体验人间烟火气吧。

当然,也有网友打趣:等到未来充电桩密度和速度跟得上,纯电车主才能真正薅到新能源羊毛。现如今嘛,就别幻想“无忧无虑任性开”,现实很现实。你规划得越细,走得才越顺。每逢佳节倍焦虑,电车主也只能敲着方向盘自嘲。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这场新能源车充电困局,就像是在给所有出行系统做压力测试。到底是技术升级得快,还是基础设施落后得多?你难说。有数据说,目前全国的充电桩数量已大幅提高,但车主增长更猛。服务区本来设计是以油车为主,电车突然多起来,规划上始终有些跟不上节奏。未来可能还要再经历几年阵痛,才有可能做到“长途自由”。

这件事也提醒大家,有时候科技进步不能替代所有现实难题。新能源车再舒适,还是得看出行场景。城市通勤省钱又方便,远途出行还得未雨绸缪。油车、混动、增程、电车,各有各的好,关键是自己会挑、会用。从长远看,基础建设要跟上才靠谱,否则再有技术,也会被现实干翻在地。

回头说,买车不只是选择品牌和动力,更是一场跟时间、空间和政策博弈的小型战争。以后谁还敢说电车万能呢?太天真。每一种动力,都有自己的短板,每个节假日,也有不同的痛点。等充电这事儿,短期内不会彻底消失,只能慢慢优化。要么继续做攻略,要么再等几年看整个升级,谁都不能逃避。

我自己有一点心得:假期出门,电车先查地图查攻略,别跟风扎堆。长途放心点,还是油车老兄实在。混动和增程一点都不鸡肋,反而是最适合中国大地高低起伏的万能选手。至于那些执着于纯电的兄弟姐妹,真得多攒攒经验,不然黄金周变成“电力小品”剧本主角,哭笑不得。

你怎么看?你假期出门还敢顶着续航焦虑开电车吗?有没有自己的解法?聊聊你的假日堵桩生涯,是不是每年都在心里默默加长等待清单?欢迎留言,一起吐槽,把经验都贡献出来,咱们不做“电力冤种”!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