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家车租出去赚点外快,咋理赔时被拒了?”后台有车主吐槽这事。原来他的车登记为“非营用车”,却用来出租盈利,属于“改变使用性质”,保险公司有权拒赔。很多车主分不清营用车和非营用车,稀里糊涂踩坑的不在少数。今天就从定义、核心差异、避坑技巧三个方面讲透,不管是买车还是用车,都能少走弯路!
一、先搞懂定义:一句话分清营用车和非营用车
最简单的判断标准是“是否以盈利为目的”。非营用车就是我们常说的私家车,登记在个人名下,主要用于家庭出行、上下班通勤等非盈利活动,比如周末带家人自驾游、平时开去公司上班,都属于非营用途。
营用车则是为了盈利而使用的车辆,核心是“通过载客、载货或出租获取收益”。常见的有出租车、网约车(如滴滴快车)、货运面包车、旅游大巴等。这里要注意两个容易混淆的情况:一是公司名下的车,若只是用于员工通勤、公务出行,不算营用车;二是私家车偶尔帮朋友拉东西收点油费,不算营用,但长期出租或跑网约车,就属于营用范畴了。
二、4大核心差异:从保险到报废,影响方方面面
营用车和非营用车的区别,不止登记性质不同,还直接关系到保险、报废年限、保养成本等关键问题,每一项都和钱挂钩。
1. 保险:保费高3倍,理赔条件天差地别这是最核心的差异。非营用车保费便宜,以10万左右的家用车为例,每年交强险+商业险大概3000-5000元;而营用车因为使用频率高、事故风险大,保费通常是私家车的2-3倍,同样10万的车,网约车每年保费要8000-12000元。
更关键的是理赔:非营用车改变用途(如私车跑网约车)出事故,保险公司会拒赔;营用车若未按规定投保营运险,理赔时也会遇到麻烦。去年郑州就有车主私车跑滴滴出车祸,保险公司以“营运用途未投保营运险”拒赔,最终自行承担10多万维修费。
2. 报废年限:营用车“寿命”更短,非营用车可延长非营用车没有强制报废年限,只要通过年检就能一直开,很多老司机的车开10多年还在正常使用;但营用车有明确报废规定: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8年,中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0年,大型出租客运汽车使用12年;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未达60万公里但使用满8年的,退出营运后可转为非营用车继续使用。
3. 年检:营用车更频繁,标准更严格非营用车前6年免检,6-10年每2年一检,10-15年每年一检,15年以上每半年一检;营用车年检频率高很多,比如出租车、网约车,从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而且营用车年检对车况要求更严,轮胎磨损、制动性能等指标都有更细化的标准,毕竟关系到乘客安全。
4. 保养成本:营用车一年保养抵私家车三年营用车每天跑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使用强度远超私家车。比如出租车每天平均跑300公里,一年就是10万公里;而私家车一年通常只跑1-2万公里。高频使用导致营用车保养周期更短,私家车5000公里一保养,营用车可能3000公里就要保养一次,机油、刹车片、轮胎等易损件更换频率也更高,一年的保养成本能达到私家车的3-5倍。
三、避坑指南:这3个误区千万别踩
很多车主因为不懂两者区别,不小心踩坑,总结了3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私车偶尔跑网约车没事”。哪怕只是兼职跑,只要发生事故时在接单状态,就属于营运用途,未投保营运险的话,保险公司肯定拒赔。如果想跑网约车,一定要先把车辆性质转为“营运”,并投保营运险。
误区二:“营转非后就和私家车一样了”。营转非车辆(如退役出租车转为私家车)虽然性质变了,但报废年限仍按营用车标准执行。比如一辆开了6年的出租车转为非营用车,还能再开2年就要强制报废,不能像普通私家车那样一直开。
误区三:“公司车都是营用车”。公司车是否为营用车,看使用目的:用于公务出行、员工通勤的是非营用车;用于出租、载货盈利的才是营用车。购买公司二手车时,一定要查清楚车辆历史使用性质,避免买到营转非车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