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刚刷到全新A6L的数据,第一感觉是挺大一坨儿车,但转头一想,这尺寸其实有点做做样子的意味。把5142mm的车长和3066mm的轴距拿出来比,对比一下老款的轴距加了不过2-3厘米——长得多了,空间宽敞没那么确定。
我这不是瞎说,前天还和一位老供应链朋友聊研发,他说:车企对空间的理解,经常像买房改布局,房子大了,走廊没加宽,最后挺憋屈。这里指的就是A6L的空间利用。我猜测(纯估计):为了保持外形比例和运动感,底盘设计不能轻易变动,所以轴距提升有限,乘坐感受提升或有限。
看到网上有人说加长10cm气场全无,宝马粉肯定会笑话这套换汤不换药的骚操作。说到气场,我自己也觉得,运动感和豪华感之间,A6L这次该是踩了点刹车。外观虽然更加锋利了,尤其格栅和大灯那设计,一眼看上去更年轻化,但边缘处理略显生硬,不如新5系那么自然。
记得上个月试驾同价位的某款5系,车内空间的确感人不少,尤其是后排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宽敞得让人愿意多待半小时。A6L这次尺寸提升,虽说配置上改进了不少,但实际坐进去,尾部空间怎么也没达到我对它理想的期待。可能这就是设计取舍的结果吧。你们觉得,这种厂商长身体不长心的举动,能被惯吗?
跑题一波,昨天我打电话问了一下朋友,他最近买了辆某合资中级SUV,说修车时被师傅说:咱这车构造简单,供应链跟稳定,出故障率低。反观豪华品牌,宝马和奥迪的供应链往往复杂得像拼乐高,出问题几率居高不下,这也影响了消费者保养成本。A6L这种高级车,修起来是不是也得掏腰包,心里得有数。
说到修车,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跟老板沟通时,他提到一个细节:新车做成更运动 看着好看,但是导致风阻系数没低多少,实际加速和油耗改进空间小,要是能做成极限低风阻,那才是真的技术硬实力。
动力方面,A6L搭载的2.0T发动机,200千瓦最大功率,数据听起来挺肉,但几秒内的加速感受还是差点意思。之前想它能有个3.0T,结果没,这点有点让我小失望。朋友说:200kW在同级别里是中规中矩,不算强劲。我想也对,不够刺激,但对不上班族来说,支撑日常没问题。你们觉得重动力还是轻油耗更重要?
简单估算了一下,以目前和官方数据,A6L日常百公里油耗在8.5升左右,算上保养费和保险,三年用下来,整体养车成本大概能承受,不至于太贵。话说这车新加的那些智能驾驶辅助配置,成本可能提升不少,但实际体验感受,我倒觉得没想象中那么好用,还得适应一段时间。
这让我想起,研发和供应链的关系,就像做一道复杂的菜,主厨负责味道(研发),材料的新鲜度和供应则看菜市场(供应链)能不能稳定送到,哪怕有多好方案,要是材料跟不上,最后成品也打了折扣。所以A6L在某些配置上的拖沓,可能不是设计师不给力,而是供应链没跟上节奏。
关于上市时间,据不完全消息,估计2026年初,可能还会有各种版本陆续出来。算下来,等车时间也挺长,盲等的朋友估计得有点耐心。顺便问一句:你们更看重车的哪个部分?大空间?动力?还是日常用车的实用性?这个问题我自己没想明白。
讲个老修理工说的话很有意思:豪华车就像养女友,外表要光鲜,内里要细心打理,不然翻车快。你觉得这话靠谱吗?光说漂亮不说耐用,能撑多久?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