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三方回应背后,安全与营销的边界在哪?
近日,理想汽车一场针对旗下i8车型的碰撞测试,意外引发了一场行业风波。这场看似常规的安全验证,却因碰撞对象的选择和后续舆论发酵,演变成一场关于安全测试边界、品牌竞争与行业生态的深度讨论。
事件核心:一场“非标准”测试的连锁反应
理想汽车在7月底发布i8时,公布了一段与乘龙卡车的对撞测试视频。视频中,理想i8以60km/h的速度与配重至8吨的乘龙卡车相向而行(卡车速度40km/h)。测试结果显示,理想i8乘员舱结构完整,9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安全无忧,车门自动解锁。理想强调,测试旨在验证其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在“小车对大车”高危场景下的防护能力,并委托权威机构中国汽研执行。
然而,作为碰撞方的乘龙卡车迅速发声,强烈抗议。其声明指出,测试场景与真实交通差异巨大,已构成侵权,并指责测试“扭曲传播”。乘龙更连续发布“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真安全,不作秀”等海报,引发网友热议,其账号也借此快速涨粉。
权威机构发声:测试性质被“误读”
面对愈演愈烈的争议,测试执行方中国汽研于8月3日发布正式声明,澄清关键点:
测试目的单一:该测试仅针对理想i8的安全性验证,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对其他品牌(包括乘龙卡车)的安全性能评价。
卡车选择标准:根据搭建事故场景需求,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为标准,在市场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并进行了要的伪装和配重。
结果客观呈现:测试后,理想i8表现符合预期,同时移动壁障车(乘龙卡车)驾驶室结构也保持完整,车门可正常开启。
中国汽研强调,其作为国家科研院所,始终秉持科学公正立场,并保留对恶意解读的法律追诉权。
风波背后:理想汽车的“理想”与现实
这场争议对理想汽车的影响显而易见。资本市场上,i8发布当日股价上演“过山车”,由涨转跌,截至8月初累计跌幅超13%。销量层面,理想7月交付量同比下滑近40%,前7月仅完成全年下调后目标(64万辆)的32%,市场压力陡增。
理想在声明中反复强调,测试初衷仅为验证安全,无意贬低他人,并肯定乘龙作为卡车标杆的地位,呼吁行业“反内卷”。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对安全高度敏感的当下,如何平衡安全验证的透明度与避免引发不要的品牌摩擦,成为车企面临的新课题。
这场由碰撞测试引发的风波,折射出中国汽车行业在安全技术创新、营销传播边界以及竞合关系上的复杂生态。当安全测试成为公众焦点,车企、测试机构与公众之间,或许需要更多基于事实的理性沟通,共同守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底线。对于这场“碰撞”的后续影响,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