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电车一年跑了2万公里,这几个扎心细节,燃油车主看完直叹气

开了电车一年跑了2万公里,这几个扎心细节,燃油车主看完直叹气

上周去加油站加油,排我前面的大哥盯着跳动的油价直咂嘴:“现在这油钱涨得,比我孙子的奶粉钱还金贵。”我站在旁边刷手机,屏幕亮着电车充电APP——显示这月充电费才128块。他扭头问我:“兄弟开的是电车?”我点头,他拍着我肩膀笑:“早说啊,我正琢磨换车呢!”

开了电车一年跑了2万公里,这几个扎心细节,燃油车主看完直叹气-有驾

其实刚提电车那会儿,我也跟大多数人似的,心里直打鼓。去年这时候在4S店签合同,销售拍着胸脯说“一年省出一台新手机”,我没信;提车当天邻居大妈凑过来说“电车冬天开不远吧”,我也犯嘀咕。可这一年到头开下来,倒真摸出了不少门道。

先说最实在的——钱。我家装了7kW家用桩,晚上十点后充电才五毛一度。这一年跑了23786公里,平均百公里电耗14.2度(数据来自车载系统统计),算下来电费总共1278块。上个月送娃去夏令营,顺路加了次油,92号油8块2一升,加了45升,掏钱包那刻突然有点恍惚:这钱够我充半年电了。不过也得说清楚,要没家用桩,光靠公共快充,成本能翻一倍不止,小区里没固定车位的朋友得提前打听清楚。

再说说麻烦事儿。上个月大夏天跑长途,半路上空调突然不制冷。我把车往应急车道一靠,翻遍说明书找空调滤芯位置,结果发现——电车压根儿没机油滤芯!最后还是叫了道路救援,拖到最近的4S店。维修师傅边拆仪表台边跟我唠:“您这电车结构跟油车不一样,没发动机那些复杂部件,常规保养就检查下三电系统、轮胎刹车,我们这儿保养一次300块,比油车省一半。”可话又说回来,真遇上小毛病,找个懂电车的修理店可费劲了。前几天想换个雨刮器,跑了三家汽修店,前两家直接摆手:“您这车我们修不了,零件都不齐。”

最让我头疼的是夏天开车。成都七月的天,车外40度往上了,不开空调能把人闷出痱子。上周送老婆上班,她坐后排直揉脖子:“你这空调风是不是太凉了?”我低头一看,温度调到了22度,可外头太阳毒得很,玻璃晒得发烫,后颈吹久了又酸又僵。后来查了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研,说夏季开空调时,有63%的电车车主反映颈部不适,比油车高18%——估计是空调出风口位置设计的问题,再加上为了省电不敢开太大风,脖子和后背总受凉。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你咋不换燃油车?”还真不是没考虑过。上个月老丈人来看车,坐副驾直摇头:“这车没发动机声儿,开着像坐船似的。”可转天他跟我算笔账:家里两辆车,一辆油车一年保险1.2万,保养两次1500;我这电车保险8000,保养一次300。要是把油车卖了,光这两项每年能省小一万。再说现在充电站越建越多,我家附近商场、医院都有快充,周末去周边玩,半小时能充到80%,倒也方便。

不过有件事儿我觉得挺有意思。网上好多人骂电车“智商税”“不靠谱”,可私下里跟我打听的倒不少。上个月参加同学会,做外贸的老周拉着我说:“兄弟,我那辆油车刚卖了,准备换电车。你给说道说道,到底值不值?”我问他咋想的,他说:“现在燃油附加费涨了,公司跑运输的车每个月多花三千多,老板说明年要换一半电车。咱老百姓买车,不就图个长期省钱嘛!”

其实电车这东西,就跟当年的智能手机似的——刚出来那会儿被人说“华而不实”,可用惯了的人再也不想回去。我开着它接送孩子、买菜上班,省了油钱少了保养,偶尔被太阳晒得脖子疼,想想账本上的数字,倒也认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买车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是你家有充电桩,平时跑短途多,电车确实能省不少心;要是经常跑长途,或者住老小区没固定车位,那还得再琢磨琢磨。

经典语句:车是工具,不是面子,能把你从A点带到B点,还能让你兜里多留俩钱的,就是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