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预售价格公布,配置升级,动力空间都有提升

2026款全新问界M7这波预售,又一次让新能源圈热闹起来了。预售价28.8-38.8万元,你要说便宜肯定谈不上,毕竟和隔壁理想、小鹏、智己的主流中大型SUV都差不多,甚至部分配置还要贵点。可点开配置表一看,确实东西也没少给,什么双腔空气悬挂、华为乾崑ADS 4自动驾驶、AR抬头显示、3把按摩座椅、2块50w无线充电,连后排吸顶娱乐屏都配上就差直接把沙发和iPad搬进车里了。问题也来了,这车到底是做智能移动空间还是智能家居?又或者说,这些新瓶新酒和智能黑科技,能不能真正解决咱买车开车用车的痛点?

先这么想,什么叫“问界”?说直白点就是华为赋能的新势力车品牌。过去几年里,这一牌照赖着华为的名头,把“技术”挂嘴边。可凡是有点头脑的都知道,卖广告容易、造出好车难,真正拼的还是你这台车用起来值不值,长远口碑撑不撑得住。华为这么卷,敢来掺和汽车这摊水浑局子,无非赌个未来——要么彻底搅乱新能源格局,要么让自己万劫不复。

落回问界M7这件事上,外观部分不少人说像M8,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家族鲲鹏造型识别度算可以。逻辑很简单,车市内卷得只剩下价格和配置,外形但凡有点记忆点就等于赢了一半。这一世的造车新势力,不就是爱搞那一套“传承家族设计语言”,实则让设计省点事,喜欢的自然会喜欢。

那话说回来,长宽高5080x1999x1780mm,轴距3030mm——这身板,做六座真的空间富裕,家庭用也确实舒服。这年头油电混动、纯电、增程都给你摆上,动力参数啥样?增程版四驱近400kW马力、纯电版后驱单电机227kW再加高配四驱387kW,说白了动力够猛,百公里加速不慢,市区通勤、带娃远行照样不拖后腿。你要追求续航,100度大电池,CLTC标称能跑700公里出头,这是新能源新势力的一贯夸张打法,真实能跑多少,还得看你高速、空调、满载综合怎么用,但看得出主打的就是没有续航焦虑那一挂。

问界M7预售价格公布,配置升级,动力空间都有提升-有驾
问界M7预售价格公布,配置升级,动力空间都有提升-有驾
问界M7预售价格公布,配置升级,动力空间都有提升-有驾
问界M7预售价格公布,配置升级,动力空间都有提升-有驾

讲到这儿不能不说辅助驾驶。华为乾崑ADS 4系统搭192线激光雷达+一堆超声波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前后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官方说能高速NOA、城市NOA、智能泊车、自动紧急避障,甚至还有通用障碍物识别避让。说真的,这东西你要是用会了,城市拥堵、长途高速的确轻松太多。但换句话说,智能驾驶再智能,也离不开人盯着。十几颗摄像头、雷达堆里面,一样能出问题,关键还是算法能不能不断进化,你敢不敢放心交给它。

再往里看,内饰档次肉眼可见在拔高。AR-HUR抬头显示系统、16寸大屏副驾娱乐屏、副驾后排小桌板、冰箱、后排屏幕啥小心思都想到,显然冲着智能移动“第二空间”的名头来搞。你说值不值?要我说,如果真是日常出行需要久坐、全家人爱在车上耍,肯定有吸引力。可换个角度,如此多的“花里胡哨”会不会变成未来出故障的“隐患雷区”?你信不过国产新势力量产车的品控,那真得三思而后行。

此外,这车全系配皮质座椅、5座6座布局、电动调节、通风加热按摩,座椅舒适度应该说同价位里挑不出太多毛病。对比一下在售旧款,价格涨了,配置涨了,空间更大一些。可问题也来了——你愿不愿为了这些花俏配置,再多掏几万?

聊聊动力系统增程和纯电各有6款,增程用的是1.5T发动机当“发电机”,四驱、37度和53度电池,后者电池纯电能跑个300多公里,增程油电切换下堆到1000公里以上无压力。城市通勤纯电足够、长途不焦虑,确实实用主义。但说实话,增程动力这几年变成大家的“解药”可不就是因为补能体系发展差点意思。撇开所谓电池技术革新,其实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妥协。

朋友要是纠结纯电版,那就更简单了,后驱单电机和四驱双电机两种配法,100度大电池想玩就买高配。大多数人最怕的还是续航虚标和冬天掉电。新势力谁家不敢吹“虚标”?关键路上怎么用,那就是自己的命了。

配置砸的确实狠。前排2个手机无线充、车顶大天窗、音响、面部识别、语音助手、K歌什么一应俱全。你想要“第三生活空间卫生间以外都能搞”,它都给你整齐活出来。问题在于,这种配置堆料的逻辑是不是长久生意?你真的用得着吗?

转眼看看竞品。隔壁理想L6、L7、L8一大堆,卖得也算火。智己、小鹏同场厮杀,价格差不多,配置相仿。大家都拿增程和纯电做主打,套路明摆着,拼的已经不是你多好多强,只能靠细节和体验见分晓。你这边M7刚拉开价位,人家下个月就可能降价送权益,根本看不上你上个月咋卖的。

但别忘了,问界的最大底牌还是华为,干什么都跟手机思路一样:堆料、打广告、更新快,打造一堆“黑科技”体验。可问题是,造车比做手机复杂多了。华为今天卖个旗舰M7,明天要是鸿蒙和小艺哪里出幺蛾子,或者说辅助驾驶出点岔子,大概率就会波及整个品牌。更别说,车子吃的是长期饭,有没有二手残值、保养售后跟得上、硬件出新更新慢不慢,这些都拼的是长线口碑,一个季度数据根本说明不了啥。

给谁买单?2024款问界M7上个月才卖了四千多台,不算低但也谈不上爆款。理想L6一个月破万台,证明的就是消费者对品牌和体验的双重认可。M7的二代,能不能凭着更多科技配置把销量再推一截?也未必乐观。说白了,现在市场上的增程和纯电SUV卷到极致,核心逻辑就是体验“无感升级”,比如辅助驾驶更聪明一些、智能空间更懂你一点。可是,用户大多数最关心还是三点:能省多少油电?能不能不坏?二手值钱不?剩下所谓革新黑科技很大程度上是为营销服务。

怎么选,其实也简单。要么你就是被华为这套智能化生态彻底征服了,家里手机、电脑、家居全是华为,车子顺理成章接入鸿蒙,享受本地一体化服务。要么你就是奔着空间配置、续航实用去的,觉得同价位理想家用更均衡、售后靠谱,那也没啥可犹豫的。纯粹追新,追辅助驾驶黑科技,绿牌代步体验拉满,那就主攻新款问界,拍拍钱包下定金就是了。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些花俏配置挺唬人,实际上自己并不怎么用得上,那老老实实买个主流成熟品牌,省钱稳妥才是硬道理。

有意思的是,新能源这场战争,已经从“谁更省钱、续航更长”卷向“谁的软件体验更好、智能化更极致”。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内影音娱乐,像极了早年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但车毕竟不是手机,出点问题代价极大,买个保险还得搭三年电池质保。而造车这活,也不像发个系统ROM打个补丁就能解决,一次失误失去的就是用户口碑。

所以,大家可以理性点去看新车,无论技术参数怎么吹,宣传PPT再亮眼,最终核心还是落在:你平时开这车,舒不舒服、顺不顺手、坏不坏、用几年掉价多不多,能不能无脑用。问界M7这波预售搞出来的噱头看起来很足,但最终要靠实际体验和口碑慢慢沉淀下来。你说要一瞬间杀出个大爆款不太现实,但要在科技圈里抢点尖货用户、收割一波尝鲜党,倒也是挺顺理成章。

所以最后还是要问回自己:我要的到底是什么?是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的空间,还是省心省力的出行体验?是被堆料诱惑,还是图个用着靠谱?这个选择谁也替不了你——你愿意尝鲜就去订,觉得心里没底就多观望。毕竟,现在的大牌你没必要着急买,早晚都有优惠,新车上市总有Bug,咱穷人买车还得多留点心眼。消费者的智慧,不就在这不慌不忙里,慢慢养出来的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