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2025上半年利润锐减67%,电动化时代与消费降级之下的豪华车挑战
根据保时捷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和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尽管保时捷在2024年仍取得了56.37亿欧元的单品牌营业利润(远超兰博基尼和宾利的总和,其利润仅占20%),但2025年上半年却因种种压力导致利润急剧下滑,仅为7亿欧元,同比暴跌67.1%。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从2.96万辆大幅下降至2.1万辆,跌幅接近30%,核心车型表现全线走低。这场危机的爆发,背后是电动化浪潮带来的颠覆性冲击和高净值人群消费能力的普遍削弱。
电动化冲击:传统燃油车强项失色
保时捷过去70多年来在赛道调校领域积累的机械优势,一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根据大众集团的生产数据,同样基于大众MLB Evo平台生产的卡宴、途锐和Q7,凭借保时捷在发动机调校和变速箱匹配上的精细打磨,卡宴不仅拥有更强的动力表现(同款发动机马力提升15匹、百公里加速快0.3秒),更能实现售价高出约30至40万人民币的同时依然供不应求。然而,面对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时代,这种“机械调校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当前,电动车市场比拼的重点早已从“钢铁与机械”转向了“代码与算法”,电机控制技术、智能交互系统等成为衡量电动车技术含量的新标杆。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超过50万元的传统豪华燃油车销量普遍受到重创,包括宝马7系和奔驰E级等车型销量均下降超过15%,显现出行业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普遍阵痛。
财富紧缩:高净值群体消费趋于保守
除了技术转型带来的变局,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也是豪华品牌面临的另一重挑战。据数据显示,超豪华车市场的代表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销量仅814辆,同比骤降33.33%,而2025年上半年更进一步跌至356辆,同比减少近20%。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财富报告》也提到,中国可投资资产超千万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同比减少了4.2%;瑞银的《2025年全球财富报告》则指出,中国百万美元级别富豪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1.8%。显然,随着财富的缩减,那些“买得起”的消费群体变得更加审慎,豪车市场难以独善其身。
重整旗鼓:电动化成破局关键
过去,保时捷凭借机械调校树立了豪华车的标杆,而今,要想在电动化时代继续领先,就必须依靠技术重塑。如何将其顶尖赛道技术转化为智能驾驶算法和电机动力分配上的优势,或许是保时捷在未来保持竞争力的突破口。根据德国KBA的相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德国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8%,宝马、奔驰和奥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分别突破17%。这表明,拥抱电动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对于保时捷来说,只有放下对传统燃油技术的执念,迎接数字化和电动化的浪潮,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周期。
(数据来源:保时捷集团财报/中期公告、大众集团生产数据、乘联会2025年上半年报告、法拉利中国销量数据、胡润研究院2024报告、瑞银2025宏观报告、德国KBA统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