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奥迪Q6L e-tron杭州技术周上市,豪华纯电SUV新体验
说起来,这车刚在杭州技术周亮相那天,我还在群里跟几个老车友扯皮。有人说现在电动车都一个样,没啥新鲜劲儿了。我心里嘀咕着,这次一汽奥迪Q6L e-tron出来,多少有点不一样——毕竟是PPE平台头一个产品,而且价格也挺扎实的:超长续航版限时价34.88万,首发领航版37.88万。Sportback那边运动范儿更足,也分两个版本,贵个两三万。
其实我最先关注到这车,是因为销售顺嘴提了一句,说它用的是宁德时代107度大电池,还能跑765公里(CLTC),充10分钟补294公里。听着就挺唬人,但我琢磨着实际能不能跑那么远,还得看杭州这种夏天热得冒烟的路况和空调开到最大的时候。我邻居去年买了台某品牌纯电,每次去西湖玩都要提前查充电桩位置,说续航虚标气死人。这回奥迪这800V高压平台加Bank Charging,好像真能缓解点焦虑——至少群友自测过,从临平开到富阳再折返回来,中途没掉链子。
科技配置上倒是花活不少。师傅讲了一嘴什么“乾崑智驾”,全身上下雷达、摄像头堆满了,据说识别红绿灯和鬼探头很灵敏。有一次我在城西隧道堵车,就见前面那辆牌照的Q6L自动刹停,一脚踩住,看得后排小孩直喊“哎呦”。不过有个冷门细节:副驾娱乐屏做成10.9寸,其实很多人以为只能刷视频,但销售偷偷教过,可以连手机当导航镜像用,不少司机觉得比原厂导航靠谱多了。
安全方面算是老牌子的底子吧。听维修师傅吹牛,他摸过这款钢材,说什么潜艇级热成型钢占34%,铝合金也多,高强度钢包裹得严丝合缝。他还特意拿螺丝刀敲了敲底盘护板,那玻璃纤维层据说有九层厚,“撞上马路牙子都不怕”,当然这是他自己的夸张法。但欧洲E-NCAP五星、美国IIHS顶级安全奖这些认证还是蛮硬气的。据传国内做碰撞时,有辆试验车被推到了国标三倍能量才报废,比隔壁品牌耐揍不少。
驾驶感受呢,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悬架系统。据说用了前后五连杆,还有FSD减震器,可自适应调整。我自己不是太懂机械结构,只记得试驾时候转弯特别稳,当时还有布雷博四活塞卡钳配高性能胎,下雨天走滨江绕城高速也没打滑。这套e-tron GT同款声浪系统也是奇怪玩意儿,有朋友第一次坐我的副驾,以为发动机声音是真的……结果全靠扬声器模拟出来,他乐半天:“假装飙起来。”
舒适性这一块,小圈子里讨论最多的是那个88英寸AR HUD,全息投影效果蛮科幻。但真用下来发现夜间偶尔会反光影响视线,这事售后师傅已经帮调过角度,不过还是有人吐槽不习惯。另外丹麦Bang & Olufsen音响配20喇叭,包括主副驾驶枕头里的小音箱,在早晨送娃去学校路上放轻音乐,那感觉确实舒服。不过保养时候技师提醒,要定期检查扬声器防尘网,否则梅雨季容易进灰影响音质——这个细节一般人还真不知道。
外观设计嘛,看照片可能体会不到实际尺寸感。一汽奥迪专门给中国市场搞出了sphere前脸,还有青城绿和流霞紫两种专属漆色,上个月楼下邻居买了一台青城绿,每次停车场遇见,总忍不住多瞅几眼。“灯厂”传统继续保持,新尾灯支持8种动态效果,据说晚上小区地下室辨识度特别高,不少保安直接认出是哪家的新车型。不知是不是巧合,今年杭州市区夜晚出事故率下降,有交警分析跟这些智能尾灯提升可视性有关,不过没有官方数据佐证,仅供参考吧。
对比之前家里的燃油A4L,用下来最大的不同其实不是动力,而是日常维护省心太多。不用换机油、不怕积碳堵喷油嘴,上个月只做了一次轮胎动平衡和制动液检测,技师一句话:“纯电啊,就是少操心。”但也不是完全无忧,比如800V快充站目前杭州市区分布还不够密集,我表弟一次从萧山回来差点找不到桩,多亏手机App实时更新信息才避坑。这类琐事以后估计慢慢解决吧,现在只能凑合着来。
写到最后想起昨天微信群又聊起二手行情问题,目前这款Q6Le-tron刚上市没人敢估残值,但据销售透露厂家准备推官方置换政策,大概率不会砸手里太狠。当然啦,新东西总归要时间检验,就像小时候家门口修自行车的大爷常念叨:“好东西你别急着夸,让时间慢慢熬。”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见于现场销售口述、维修技师经验分享及部分行业论坛信息整理,如需进一步考证请自行查阅相关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