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

你是否察觉到,在2025年的汽车市场中,呈现出了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景象:

在十五万上下的价格区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近乎成了随处可见的常见车型,一举抢占了合资燃油车的大量市场份额。

然而,当预算提升至25万甚至30万时,场景瞬间呈现出不同的格调——

处于舞台中心位置的并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而是像理想L6、问界M8这类增程式汽车,它们的销量一个赛过一个地火爆。

与之相反的是,插混处于一种尴尬的中间状态,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要晓得,起初大家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期望可不低,认为它能够助力新能源稳住半壁江山。

谁能料到,它仅仅是冲破了燃油车的防线,最终坐收渔利的,反倒是增程式汽车。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这并非夸大其词,就以今年8月的销售排行榜为例:

市面上热销的高端增程式车型数量,比你预想的要多不少。

问界M8在一个月内的销量达到21537辆,将奔驰GLC和奥迪Q5远远抛在后面。

理想L6和问界M9月销量同样突破一万,无疑都是非常火爆的畅销车型。

继续往下瞧,理想L7、岚图FREE、问界M5、阿维塔07均展现出良好态势,大体都在“中高端家庭车”这一领域站稳了脚跟。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然而一旦换成插电式混合动力,整体风格瞬间就不一样了。

在排名位居前十的那些车型当中,居然没有一款车的起始销售价格是超过二十万的。

直至排名到第15位时,才出现了一辆领克09,不过其月销售量仅为7380辆。

先别奢谈与问界M8相较,即便追赶理想L6的销量也难以做到。

继续往后看,比较知名的插混高端车型,差不多就只剩下腾势D9、岚图梦想家、别克GL8、高山这些了,每月的销量大概在五六千台。

然而,这些车辆所走的是商务路线,并非真正的“高端家用车”。

换个说法来讲,在家用车售价超20万的市场中,爆款增程式汽车比比皆是,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里却几乎找不到有竞争力的产品。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那么,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

在我眼中,“插混技术”之所以这样,是由于它过于复杂,然而所带来的体验却难以让人眼前一亮。

简单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需要同时顾及“发动机直接驱动”和“电池驱动”。

尽管听起来十分周全,可实际上就是“两边都得管”——

最终的情况是,燃油消耗确实降低了,然而可靠性却有所下降;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甚至有可能出现动力连接不顺畅,产生“失速的感觉”。

要是在城市中驾驶,由于纯电续航里程不长,驾驶体验远不及电车那般顺畅。

再看增程式,就简洁直接得多了。

从本质上来说,它依旧属于纯电动车辆,只不过额外配备了一个增程器,用于为电池补充能量。

其驱动逻辑单一纯粹,以电力作为主要动力源,因此驾驶过程平稳安静,同时还能延长续航里程。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更为关键的是,电量充沛,无需为能耗问题顾虑重重,各类舒适性与智能化配置都可安心搭载。

正因如此,不少购买理想、问界汽车的车主甚至会有这样的想法:

增程式汽车的舒适性远胜于奔驰E级,而且车内空间更为宽敞,具备的功能也更为丰富——驾车出行几乎不存在明显缺陷。

自然,当时间推进到2025年,不少高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也开始采用增程式的路线了。

提供充足的纯电续航里程,将冰箱、彩电和舒适大沙发等配置拉满!

然而,为何未能重现“高端增程”的辉煌景象呢?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增程式汽车存在“标杆”,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却一直没有。

简单来说,理想已经完全摸索出了“中高端增程车的打法”。

它让大家明白,只要做到空间宽敞、配置完备、续航无担忧,还能兼顾全家人的舒适体验就可以了。

于是,“爱国版本的理想”“青春版本的理想”相继出现,销量也持续攀升,如今甚至超越了理想原本的产品。

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则有所差异。

从严格的意义来讲,截至目前还没有一款中高端车型真正实现破圈。

尽管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可观,但这些销量主要集中于售价在十几万的秦、宋、唐等车型。

当价格区间升高,诸如领克09、魏牌蓝山这类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即便拥有良好的口碑。

然而遗憾的是,既未能在市场以及用户认知层面实现突破,更别谈成为行业标杆了。

要是没有这类标杆,故事便无从谈起,归属感也会缺失,车企的运营策略也会陷入混乱。

15 万插混遍地,超 25 万增程火爆,插混在高端市场为何举步维艰?-有驾

总结来看就是:

插混本是率先冲锋者,到头来却沦为最大的“陪衬”。

它助力新能源打破了燃油车的传奇,然而真正收获喝彩的,却是后来登场的那些。

无论将这种命运称作悲哀,还是视为讽刺,它都在向我们揭示一个事实:

于汽车市场而言,不存在绝对的公正,唯有谁更善于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难道不是这样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