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筑牢行业安全防线,8 月 21 日,贵阳市交委组织召开出租车网约车行业文明行车安全运营监管教育培训会议,180 名相关人员齐聚一堂,其中包括 140 余名存在超速驾驶等违法行为、有安全运营隐患的驾驶员,以及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一场针对网约车安全的 “精准监管” 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会上,市交通执法支队首先亮明了 “问题清单”—— 通报涉嫌超速驾驶等违法情况,直指当前行业内存在的安全漏洞。
而针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也给出了明确的 “整改药方”:要求涉事企业必须强化动态监控与后台监管数据分析,把超速、分心、疲劳驾驶这三大安全隐患作为常态化重点监管内容。
一系列 “组合拳” 力度十足:
通过宣传栏曝光违法驾驶员,形成舆论震慑;
对违规人员开展告诫约谈,敲响安全警钟;
日常运营中加强安全提醒,防患于未然;
组织专项安全培训,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
情节严重的,直接采取停车整改措施,暂停运营资格;
若屡教不改,企业可解除劳动合同,彻底清除安全隐患。
这一系列措施环环相扣,就是要从企业源头抓好事中监管,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除了 “事中严管”,会议更强调 “事前把关” 的重要性,从源头筛选合格驾驶员。对于新入行的驾驶员,不仅要考核驾驶技能,还要审查个人素质、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严格落实资格审查,不让 “问题驾驶员” 进入行业;
对于更换公司的驾驶员,企业必须深入核查其安全记录、违规历史,避免 “带病上岗”;而副班驾驶员、代班驾驶员的录用更要审慎,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经营服务要求的,一律不得录用。
更关键的是,企业在与驾驶员签订经营协议合同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安全生产、运营服务的各项规定,以及避免事故、减少投诉的具体措施,让驾驶员从入职第一天就清楚 “安全红线” 不能碰。
此次贵阳针对出租车网约车行业的专项培训与监管部署,既是对过往事故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行业安全管理的一次 “加码升级”。对于驾驶员而言,安全运营不再是 “口号”,而是与职业资格挂钩的 “硬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也不再是 “应付检查”,而是必须贯穿日常管理的 “硬任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