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怎么充电才算科学,这个话题在车主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很多人刚把新车开回家,心里头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加入了绿色出行的大军,忐忑的是面对这个“新伙伴”的脾气,实在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最核心的一个疑问就是:这磷酸铁锂电池,到底能不能每次都充满到100%?
有人说,充满会损伤电池,最好只充到80%或者90%;可厂家和一些老司机又建议,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满充满放。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让不少新车主感到困惑,生怕自己一个操作不当,就让爱车的电池“折寿”了。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用车,安安心心充电。
首先,我们得直接回答那个最关键的问题:磷酸铁锂电池真的害怕被充满吗?
答案可能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它并不怕“充满”这个动作本身,它真正害怕的是“在满电的状态下,被长时间闲置”。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个在您车里默默工作的“超级管家”——电池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MS。
这个系统可以说是现代电动汽车技术的核心之一,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已经把BMS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和智能的高度。
这个BMS就像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保姆,全天候监控着电池包里成百上千个电芯的健康状况,包括它们的电压、电流、温度等等。
当您插上充电枪,看到仪表盘上的电量显示为100%时,请不要以为电池真的已经被电撑得满满当当,一点空隙都不剩了。
实际上,聪明的BMS在设计之初就已经预留了一定的安全冗余。
这个显示的100%,可能只是电池物理容量的90%到95%。
上面空出来的那一小部分,就是一道防止“过充”的防火墙。
这就好比我们往一个杯子里倒水,为了不让水溢出来,我们通常不会倒到与杯口完全齐平,而是会留那么一点点空间。
BMS做的就是同样的事情,它确保了在常规使用中,电池永远不会达到那个可能造成损害的极限充电状态。
所以,对于日常充电行为,您完全不必担心会把电池“撑坏”,工程师们早就替您想到了。
既然有BMS这个强大的后盾,为什么“不能充满”的说法还是流传得那么广呢?
这里的关键,不在于“充满”这个瞬间,而在于“充满之后您做了什么”。
我们来设想两种非常普遍的用车场景。
第一种,您是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需要开车通勤。
您习惯在头一天晚上把车充满电,第二天早上拔掉充电枪就开车上班,一天下来可能用掉了大半的电量,晚上回家再继续充电。
在这样的使用模式下,电池是非常“开心”的。
因为它的能量得到了有效的循环和利用,内部的锂离子保持着高度的活性,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工作状态。
电池就像一个运动员,吃饱了饭(充满电),就去运动消耗(行驶放电),新陈代谢非常顺畅。
现在看第二种场景。
您可能计划周末开车出游,于是在周五晚上把车充满了电,结果周末因为天气不好或者临时有事,车子在车库里停了好几天没动。
这种情况,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来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了。
从化学原理上讲,锂电池在接近满电的高电压状态下,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高活性状态。
如果这种高能量状态的电能不被及时使用掉,它就会加速电池内部一些副反应的发生,比如电解液的分解、正极材料结构的微小变化等。
这些缓慢发生的变化,日积月累,最终会导致电池容量的永久性衰减。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根橡皮筋,你把它拉到最长,然后一直那么绷着,它失去弹性的速度,肯定比你正常地拉伸、收缩要快得多。
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一块电池在100%满电状态下存放一年,其容量损失可能会达到20%之多,而如果在50%左右的电量下存放,损失则可能微乎其微。
这个差距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你看,问题的核心不是“充”,而是“存”。
厂家建议的“随用随充”,其实潜台词就是鼓励您“充满电后就尽快使用”。
如果您能预见到接下来的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不会用车,比如要出差、旅游,那么把电量充到80%左右再停放,就是对电池一种非常友好的保护。
聊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问了:既然满电长时间停放对电池不好,那为什么厂家还反复强调,要我们“定期,比如每周,将车辆完全充满一次”呢?
这听起来不是互相矛盾吗?
这恰恰揭示了磷酸铁锂电池另一个非常独特的“性格”。
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在技术上众所周知的特点,那就是它的“电压平台”非常平坦。
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三元锂电池就像一个细高的玻璃杯,你往里倒水,水位的变化非常直观,BMS通过观察“水位”(电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杯子里还剩多少水(电量)。
而磷酸铁锂电池则像一个宽大的平底盘,在它电量从20%到80%这个巨大的区间里,你往里加水或者往外舀水,它的“水位”变化都极其微小,几乎是一条平线。
这就给主要依靠监测电压来估算电量的BMS出了个大难题。
BMS看着几乎不变的电压,心里也会犯嘀咕:“这到底还剩多少电?我估不准啊!”
这种估算不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不准,会带来一个潜在的风险:过放。
您可能看着仪表盘上还显示有40%的电,但实际上,电池包里某个体质稍弱的电芯,可能已经接近电量见底的危险边缘了。
对于电池来说,过度放电的危害比过充要大得多,它可能导致电芯内部结构的永久性损坏,让这个电芯变成一个无法完全充满电的“病号”。
而一个电池包的整体性能和寿命,遵循的是“木桶理论”,是由表现最差的那块电芯决定的。
只要有一个电芯提前“下岗”,整个电池包的性能就会受到拖累。
这时候,“定期充满一次”的关键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这个操作,本质上是一次对BMS的“校准”或“对表”。
当充电过程进入尾声,电量超过90%以后,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会开始迅速攀升,那条平坦的曲线终于变得陡峭起来。
BMS捕捉到这个清晰的电压爬升信号,就如同在迷雾中找到了灯塔,它能够精确地定位到100%满电的基准点。
以此为依据,BMS会重新评估和修正对每一个电芯电量的估算,确保其内部数据模型的准确性。
这就好比给整个电池系统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和数据同步,让BMS对每个电芯的真实状态都了然于胸,从而避免误判,防止任何一个电芯在不知不觉中被过度消耗。
那些把插电混动车当成纯燃油车来开,长期不给大电池充电的用户,就是最生动的反面教材。
他们的电池长期处于低电量且未经校准的状态,久而久之,各个电芯之间的电压差越来越大,电池健康度急剧下降,最终导致车辆的纯电功能受限,电池过早报废。
因此,综合以上所有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套非常清晰且实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保养方法。
日常通勤使用,您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每天充满,随用随充,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车辆的流动使用本身就是对电池最好的保养。
如果您的车辆需要停放超过三天以上,那么在停放前将电量充至80%左右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您的使用频率如何,请务必遵从厂家建议,每周或每两周,寻找一个完整的时间,将电池彻底充满一次,让BMS完成自我校准。
理解并遵循这几条简单的原则,就能让您的爱车电池以更健康的状态,陪伴您更长远的旅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