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凯迪拉克官宣2026款CT6上市,甩出"一口价"大招:28.99万到32.99万!
要知道,这车2023款的指导价可是35.97万到46.97万,这一波操作下来,入门款直降7万,顶配狂降14万!
评论区炸锅:"这是库存积压还是品牌急眼了?""不到30万买5米2的豪华轿车,奥迪A6L坐不住了吧?"要知道,这可是2025年车市"年底冲量"的关键节点,各大豪华品牌都在憋大招抢份额。凯迪拉克这台定位对标奥迪A6L、宝马5系的旗舰轿车,价格打到跟雅阁凯美瑞一个水平,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
是品牌真"怂了",还是市场"卷"到没活路了?
咱今天就来扒一扒。
---
从46万跌到29万?凯迪拉克CT6到底经历了什么?
先说重点:2025年10月22日,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宣布2026款CT6上市,推出"一口价"——28.99万、30.99万、32.99万三个价格档位,对应先锋版、奢享版、旗舰版三款车型。相比2023款35.97万到46.97万的指导价,入门款直降约7万,顶配暴降14万!
当时很多人以为是假消息:"豪车这么大幅度降价?
开玩笑的吧?"结果打开凯迪拉克官网一看,白纸黑字写着"一口价"三个大字,销售顾问在朋友圈刷屏:"28.99万起,不玩虚的,这就是裸车价!"
这波操作,把隔壁看奥迪A6L的准车主看傻了。
这背后的故事其实挺扎心的。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凯迪拉克CT6的日子就不太好过。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月到9月,CT6月均销量只有可怜的800台左右,全年累计也就1万台出头。要知道,同样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奥迪A6L一个月能卖1.9万台(2025年1月数据),宝马5系虽然换代后销量下滑也有约1万台(2025年3月数据),就连二线豪华的沃尔沃S90都能月销4000多台。
CT6这800台是什么概念?
全国那么多城市,平均下来每个城市一个月卖不到1台!
销量暴跌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经销商库存压得死死的。正常情况下,汽车经销商的库存深度控制在1.5到2个月是最健康的,既能保证车源充足,又不会占用太多资金。但CT6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库存深度就一路飙升,到了2025年9月突破了4个月的警戒线。啥意思?就是4S店的停车场里,CT6堆了一排又一排,压了几千万的资金在那儿,每天光利息就得烧掉好几千块。
经销商老板天天睡不着觉,不停给厂家打电话:"再不给,我们就撑不住了!"
厂家也急眼了。2025年第三季度,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整体销量同比下滑,CT6作为品牌旗舰拖了后腿。股东会上,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拍板的方案就是:推出"一口价",砍掉中间环节的讨价还价,用透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于是10月22日,2026款CT6带着28.99万的超低起售价横空出世,摆明了是要在年底冲一波销量。
这还不算完,凯迪拉克为了给经销商信心,还配套了一揽子支持:每卖出一台车,厂家给经销商返利补贴;完成销量任务还有年终奖励。算下来,经销商虽然单车利润薄了,但只要走量,总体收益还过得去。库存清掉了,资金回笼了,总比车砸在手里强。
说白了,这次从46万降到29万,表面上看是"厂家大出血回馈消费者",实际上是凯迪拉克被市场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销量疲软、库存爆仓、品牌力下滑,三座大山压下来,不降价就是等死,降价至少还能喘口气。
只不过这口气能喘多久,谁也不知道。
---
29万买"伪豪华"?凯迪拉克CT6到底值不值?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降到29万了,那这车还能买吗?
是不是"捡漏"的好机会?
这事儿得分两头说,不能光看价格便宜就冲动。
先说这车的"面子工程"确实做得到位。车身尺寸摆在那儿——长度5223mm,宽度1890mm,高度1473mm,轴距3109mm,这数据跟奥迪A6L长轴版(长5050mm、轴距3024mm)、宝马5系Li(长5106mm、轴距3105mm)几乎在一个水平线,甚至某些维度还更优秀。停车场里往那儿一放,气场确实不输BBA,尤其是前脸那个巨大的盾形格栅,配上修长的车身线条和飞翼式尾灯,不懂车的人看着就觉得"老板范儿"十足。
内饰用料也舍得下本钱,中控台大面积软性材质包裹,真皮座椅带加热通风功能,AKG定制音响系统(19扬声器),氛围灯可调节,还有2026款新增的33英寸9K环幕式超视网膜屏幕,科技感拉满,坐在后排确实有那么点豪华车的意思。
动力表现也说得过去。这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174千瓦(237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匹配的是通用自家的10AT变速箱。百公里加速时间是7秒多,虽然比不上那些高功率版本的性能车,但日常超个车、上个高速完全够用。变速箱调校偏向平顺性,低速蠕行的时候不会有顿挫感,高速巡航换挡也很积极。
底盘是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2026款还升级了MRC磁浮底盘技术,调校偏舒适取向,过减速带的时候能把大部分震动过滤掉,坐着不会觉得颠。
但是!
敲黑板划重点了!
这车虽然价格降下来了,但也得看清楚几个问题。品牌力确实不如BBA。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奔驰宝马奥迪那是第一梯队的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充其量算个二线。你开台CT6出去谈生意,对面老板可能会觉得"这车挺大的",但要说气场和认可度,肯定比不上开台A6L或者5系。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懂车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打折豪华",面子上多少差点意思。
保值率真心不太行。根据汽车之家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保值率报告,凯迪拉克CT6的3年保值率大约在45左右(虽然2024年有所改善,但仍低于BBA)。
啥意思?
你29万买回去,开3年卖二手车,大概只能卖13万多。
对比一下,奥迪A6L的3年保值率约52,宝马5系约54。同样都是开3年,人家能保住一半多的价值,CT6缩水一半多,亏得你肉疼。
再说配置,虽然2026款升级了33英寸大屏和新车机系统,但28.99万的入门款先锋版,很多高级配置还是得选装或者只有高配才有。比如后排座椅按摩、HUD抬头显示、全景影像、高级的驾驶辅助功能,都得加钱。你说这配置水平,放在2025年,29万能买到啥?本田雅阁2.0T顶配落地也就23万出头,丰田凯美瑞2.5L混动版落地22万多,比亚迪汉DM-i 121km尊贵版落地21万,这些车的配置可都不比入门款CT6差,智能化、省油程度甩它好几条街。
用车成本。这车虽然买着相对便宜了,但用起来还是不便宜。2.0T发动机要求加95号汽油,工信部综合油耗7.6L/100km,但实际开下来基本都在9个油左右,一年跑2万公里,按照现在95号汽油8.5元一升算,光油费就得1.5万多;小保养一次1000多元,6万公里一次大保养得4000多块;零整比系数高,小刮小蹭修起来不便宜;保险也得6000打底。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29万买凯迪拉克CT6,图的就是个"大尺寸豪华轿车"的体验感,还有那块33英寸的巨屏带来的科技感。如果你不在意别人眼光,就想要个空间大、配置高、开着舒服的车,而且能接受后期保值率一般,那CT6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很看重品牌面子、保值率、后期使用成本,那这车真不是最优解——同样的钱,买台主流合资B级车或者中高配的新能源车,综合体验可能香。
---
豪车"价格战"背后,谁会是最后赢家?
现在问题来了:凯迪拉克CT6从46万降到29万推出一口价,只是个案还是豪华车市场的"集体焦虑"?
未来还会有品牌跟进吗?
咱们先把视野放宽一点看。2025年的中国车市,早就不是十年前那个"躺着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增长放缓,豪华车市场进入了"零和博弈"状态——所有品牌都在抢存量市场的那块蛋糕,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得少吃一口。
豪华车市场的情况严峻。BBA三巨头——奔驰、宝马、奥迪,凭着多年积累的品牌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牢牢把持着市场的大头。202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奥迪A6L月均销量约1.5万到1.9万辆,是中大型豪华轿车的销冠;奔驰E级虽然换代后争议不少但月销也能破万;宝马5系换代后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底子还在。
三家加起来,基本占了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的大半江山。
剩下的份额,被凯迪拉克、沃尔沃、雷克萨斯、林肯等十几个品牌瓜分,每家能分到的就是残羹冷炙。凯迪拉克CT6月销不到1000台,市场份额连零头都算不上,想不降价硬撑?
门都没有!
新能源车的"降维打击"。2025年已经是新能源车彻底爆发的一年了。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2,9月单月达到58.37,意思就是每卖出去10台车,就有将近6台是新能源的。20到30万这个价格区间,新能源车的选择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比亚迪汉DM-i超级混动版,21万起步,百公里亏电油耗4.2L,续航能跑2000公里,智能化配置拉满;小米SU7标准版21.59万,零百加速5.28秒,800V高压快充,智能座舱体验一流;华为问界M7 Plus入门版24.98万,鸿蒙座舱加华为高阶智驾,开过的人都说回不去了。
这些新能源车不光配置秒杀传统豪华车,用车成本是碾压级的优势。拿比亚迪汉DM-i举例,纯电模式下一公里成本不到1毛钱,即便亏电了当燃油车开,百公里油耗也就4个多油,一年能省出好几千块油钱;保养成本低,电动机基本免维护,大保养也就1000多块钱;加上新能源车牌照在很多城市能免摇号、不限行,这综合优势不是一星半点。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30岁以下的购车用户中,超过六成选择了新能源车,选择传统燃油豪华车的不到两成。
换句话说,传统豪华品牌最应该抓住的年轻客户群体,正在被新能源车大规模"截胡"。
这批人要的不是什么"百年品牌底蕴",他们要的是大屏、智能语音、辅助驾驶、OTA升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功能,而这些恰恰是传统豪华车最薄弱的环节。
从品牌策略角度看,凯迪拉克这次推出"一口价"像是破釜沉舟的一搏。短期内确实能清掉一部分库存,冲一冲销量数据,让财报不至于太难看。但长期来看,这是在透支品牌价值。消费者心里会形成一个预期:"反正凯迪拉克的车都打折卖,我再等等说不定还能便宜。"
结果就是恶性循环——等的人越多,车越卖不动,为了去库存价格越降越低,品牌越来越不值钱。
到最后,凯迪拉克在消费者心里的定位就彻底坍塌了,从"二线豪华品牌"变成"廉价豪华品牌",想再往上走,难于登天。
看看同样走"以价换量"路线的品牌就知道了。过去几年,凯迪拉克旗下很多车型都是靠大幅优惠来拉销量的,短期内确实数据好看了,但品牌形象也被拖累了。现在提起凯迪拉克,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折豪华"、"性价比之选",跟奔驰宝马奥迪那种"高端大气"的形象根本没法比。
等到想恢复价格体系的时候,消费者根本不买账,销量立马腰斩。
这就是价格战打过头的后遗症。
业内人士普遍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到2026年,豪华车市场会"洗牌"。要么像BBA那样守住品牌溢价,靠技术创新和产品力突围——比如奔驰all in豪华电动化,宝马拼智能驾驶,奥迪主打电动化转型。要么像凯迪拉克、沃尔沃这样放下身段走性价比路线,但得做好品牌形象下滑的心理准备。
再不济,就是被市场无情淘汰,"贱卖清仓"退出中国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00年代初,韩国双龙、大宇这些品牌也曾在中国市场风光一时,后来销量不行了也是疯狂降价促销,结果越降越没人买,灰溜溜退出中国。2010年代,菲亚特、标致雪铁龙这些欧洲品牌也走过同样的路。
现在凯迪拉克会不会重蹈覆辙?
时间会给出答案。
---
网友们都在问啥?这些疑问替你解答!
凯迪拉克CT6推出一口价的消息一出,评论区吵翻天,各种观点都有。
咱挑几个最热门的问题,帮大家理一理思路。
有人问:"29万抄底凯迪拉克CT6,到底是捡漏还是接盘?"这个问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平时需要个"有牌面"的车谈客户、见合作伙伴,而且对后期保值率、养车成本不太在意,那29万买台5米2长的豪华中大型轿车,空间大、配置高、33英寸大屏够唬人,确实能撑得起场面。
但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买车主要是家用代步,看重实用性、经济性、保值率,那这车就有点"接盘"的意思——同样的钱,买台雅阁混动或者比亚迪汉,无论油耗、配置、可靠性还是二手车保值,都可能香。
还有人担心:"29万的一口价是真的吗?
会不会还有其他套路?"根据凯迪拉克公布的信息,一口价就是裸车价,不玩文字游戏。
但要注意,29万只能买到入门款先锋版,配置是最基础的;如果想要高级的配置,比如高级的座椅、多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就得选30.99万的奢享版或者32.99万的旗舰版。
另外,购车时还得加上购置税、保险、上牌等费用,落地价大概要32万左右。
所以不要被"29万"这个数字迷惑,实际花费要高一些。
再有人关心面子问题:"开凯迪拉克CT6会不会被人看不起?"这个真得看你生活的环境和社交圈子。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大家对汽车品牌的认知度很高,你开CT6确实可能被"懂行"的朋友或同事质疑:"怎么不买BBA?"
但在三四五线城市,很多人对豪华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看车标、看尺寸"的阶段,只要车够大、看着够气派,根本不会去深究是哪个牌子。
而且说句实在话,买车是给自己用的,不是给别人看的,只要你自己开着舒心、用着顺手,管别人怎么想呢?
还有精明的网友问:"现在29万,过两个月会不会便宜?"这个不太可能了。凯迪拉克推出的是"一口价"策略,就是把价格定死了,不再有浮动。这跟过去那种"指导价虚高、终端打折"的套路不一样,一口价就是透明定价,你这个月买是29万,下个月买还是29万,不用担心被割韭菜。
当然,到了年底可能会有一些赠送装潢、送保养之类的小优惠,但车价本身应该不会再降了。
---
豪车"跳水"背后,是时代真的变了!
从2025年10月凯迪拉克CT6推出28.99万一口价这事儿就能看出:所谓的"豪华品牌光环",在市场面前啥都不是!
消费者早就不是当年那批"只认车标不看产品"的韭菜了——智能化不行?
拜拜!
保值率太差?
不约!
价格不到位?
爱谁谁!
现在的车市,要么拿出真本事(技术、体验、口碑),要么就别怪消费者"用脚投票"。
这年头,不管你是百年老店还是新晋网红,不管你曾经多辉煌,只要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市场就会毫不留情地抛弃你。新能源车的崛起、智能化的普及、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这些都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那些还抱着"品牌溢价"不放、不愿意在技术和产品上下功夫的品牌,下场就是今天这个样子——要么断臂求生苟延残喘,要么出局退出市场。
如果给你29万预算买车,你会选凯迪拉克CT6撑面子,还是买台新能源车享受智能化?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